上海龙凤1314 shlf

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思考论文

时间:2021-10-10 12:20:2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思考论文

  摘要:上海龙凤1314 shlf以理工科院校学生的汉语水平现状的调研数据为依据,重新对其课程性质定位进行思考。我们认为定位为以工具性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中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走出困境的根本;同时也提出诸如“大中小学语文教育一体化”等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思考论文

  关键词:上海龙凤1314 shlf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定位

  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

  在国际,汉语热潮伴随我国经济地位在不断升温;在国内,蕴涵着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母语却正遭遇危机。大学生汉语能力与水平逐渐下滑,人文素养低下,高校唯一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在理工科院校面临着被消弱、被边缘化。选修必修混乱、课时少、班容量大、师资力量薄弱、教法单一、学生不感兴趣等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一现象,如何切实进行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让大学语文在提高大学生汉语能力与水平前提下发挥其独特的人文素养教育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精神家园,继承、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摆在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目前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的尴尬处境主要是因为课程性质模糊,定位不合理造成的。大学语文只有科学合理定位,既符合语文课程性质又符合理工科学生实际汉语水平及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走出困境。同时,大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否纳入一体化统筹考虑等几个问题也值得深思。

  1以工具性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公共基础必修课

  首先从语文课程的性质上看。“语”是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语文具有工具性的基本性质,着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文”是文学,是强调人文性,着重培养理解、欣赏和分析评判审美能力与人文精神。显然,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对文学艺术作品品读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升华,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育的基础性渐弱,人文性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而渐强。我们多年来一直将大学语文定位为以人文性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课,从这个角度看是合理的,符合语文课程高等教育阶段的性质。其次,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能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全面素质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在“文理兼容”“文理共通”的理念影响下,大学语文在理工科院校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以人文性为主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了。

  然而,前提是进入大学之前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该阶段的教学要求。如果学生语文素质差,根本达不到高校要求,我们还能一味强调其人文性吗?所以,大学语文教学以“工具性”还是以“人文性”为主成为近年来争论的焦点。目前许多高校把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作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对语文教学所应有的“工具性”有所忽略,这一现象也引起国内著名专家的关注。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教授指出,“目前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的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我们每年都对学校新生入学时高考语文成绩进行问卷调查,基本都是稳中有降,主要原因是个别专业学生入学总分数在普遍降低。此次课题组精心设计了40个问题,对本校7个学院27个专业200名本科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学生入学时高考语文成绩绝大多数在90—120分之间(172人,占86%),这个成绩与他们考前平时成绩基本一致(160人,占80%),与他们的语文能力基本成正比(143人,占71.5%)。这说明高考成绩基本能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满分为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他们的语文成绩也就是及格到中等水平,良好和优秀的17人,占8.5%。在“急需提高的能力——听、说、读、写”多选题中,有132人选择“说”占66%,73人选“写”,占36.5%,他们中89人,占44.5%对日常口语交际的表达技能感到非常欠缺,感到满意的人仅14人,占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得知,理工科院校学生入学时汉语水平相对比较低,相对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他们渴望其“工具性”,切实提高汉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另外,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以人文性为主甚至是“大学人文”式的大学语文并不符合理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理工科院校的大学语文到目前为止基本普遍开设,但课时少,专职教师短缺,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的优秀教材现象普遍,大学语文基本是蜻蜓点水式以提高语文文学兴趣为主,基本忽视学生急需的汉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一面是学生不会写毕业论文、求职信等最能反映学生能力和水平的书面材料,一方面我们还在想通过语文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能力,培养人文精神。我们认为,前者所暴露的问题是汉语基础之差,已经影响对作品的深层次的理解与品读。理工科院校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型应用人才为己任,学好汉语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并通过汉语这一交流工具,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这是最为基本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因此,我们认为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应该侧重于“工具性”,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类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水平才是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的首要任务。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2值得认真思考的几个问题

  2.1大中小学语文教育需一体化

  之所以会出现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乱象丛生、各自为政、无章可循的境地,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将母语纳入终生学习的计划之列,也就是对母语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都还不够。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孔庆东先生说过,“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

  既然语文如此重要,高等院校开设語文已经达成共识,那么我们能否将大学语文和小学、中学语文一起纳入语文教育体系之中,形成大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呢?我们现在小学和中学语文是一体的,有层级的,有过度、有衔接,能够统筹考虑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大学语文从开始在高校恢复就游离于小学、中学体系之外,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混乱,这促成了大学语文像高四语文,“夹生饭”,学生不感兴趣、被边缘化的命运。

上海龙凤1314 shlf  2.2教师的职业素养也需提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语文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老师的认可度,所以,语文老师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调查得知,中学时不喜欢语文课的占19.5%,绝大部分学生是喜欢或比较喜欢上语文课的。说明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多数已得到学生认可。那么对大学语文教师的满意度又如何呢?“非常好,有激情,有创新”的占16%;“很好,能引起学生独立思考”的占43.5%;“一般”的占31.5%;“不好”的占4.5%。也就是满意与不满意基本各占一半。具体对授课教师课程质量“比较满意”占68.5%,教学方式属于“创新专题式”的占51%。课堂效果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占51.5%。当然还有30.5%的教师还在用令学生极为反感的传统“填鸭式”,上课效果很差的占22%。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与每年学生评教得分情况有些出入,不过也的确暴露出我们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教师上课不足之处也进行了调查,有38.5%的学生认为课外拓展少,有34.5%的学生认为老师缺少激情。上课偶尔走神、经常走神的学生合计高达79%,认真听课的学生仅有15%。可见,语文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更要富有激情,激情能燃烧自己,也能感染学生,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3听的能力下降应引起重视

  在听、说、读、写自测能力的调查中,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有没有必要开设汉语听力训练一题,竟然有31.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有33%的学生认为没必要,有34.5%学生认为无所谓。我们认为听力是汉语文基本能力之中最没必要训练的,但我们也发现现在学生面对面交流中不能准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并非注意力不集中,这个问题需要引起研究者的思考。

  2.4淡化语法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语病的根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写作能力的调查中,60.5%的學生中学时对待作文持应付态度,12%的学生感到厌烦,只有27.5%的学生喜欢。对自己写作水平感到满意的占12%,需要提高的占75%,不作要求的仅占13%。所以,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写作的能力也势在必行。大部分学生因为重理轻文而选择了理工科院校,所以理工科学生汉语基础薄弱,书面表达语句不通。但有一个原因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就是中学语文淡化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通过跟学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对语法没概念,说话写文章语句是否通顺基本凭感觉,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尤其是我们正处于网络化时代,受网络语言的冲击,如果不加强语言规范,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白葵阳.大学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的有机融合[J].科教文汇,2011(14):70-73.

  [2]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育,2006(7):20-21.

【理工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角色定位思考的论文02-21

地方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思考07-12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论文12-18

高职院校帮困工作例证思考论文02-13

高校市场营销教学定位的思考论文01-11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思考论文11-19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论文01-24

高职院校成教工作的思考教育论文12-17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论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