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诗学思想探析

时间:2023-04-28 08:59:37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诗学思想探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诗学思想探析

[摘要]《临汉隐居诗话》批评诗歌遵循儒家诗教观念,注重讽谏功能和含蓄蕴藉的艺术表达;基于这一诗学观念,魏泰极力推崇杜诗;魏泰还注目于读者阅读作品的接受差异,强调诗歌的“格力”;他还注重诗艺的创新,诗中用典以及女性诗词创作;其论诗多采用知人论世和比较的方法。

    [关键词]诗教尊杜读者接受格力比较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为北宋较早的诗话,以话体形式写成,理论性不强,但其诗学思想具有可取之处。学界对《诗话》的研究不够充分,据笔者目力所及,张海鸥《北宋诗学》有专节论及,但所论主要在反拨《四库提要》与郭绍虞《宋诗话考》对《诗话》的贬抑,对其诗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本文对《诗话》重新梳理并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临汉隐居诗话》坚守儒家传统的诗学观念,强调诗歌既要蕴含讽谏,又要温柔敦厚。魏泰说:“诗主优柔感讽,不在逞豪放而致怒张也。”认为诗歌感发讽喻的作用,不应该通过恣肆狂放的诗风来表现,而应该合乎“中庸”之道,“发乎情,止乎礼义”。这是秉承了儒家的诗教观念。孔子称《诗经?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和也。”[2]刘安《叙离骚传》将这一诗学旨趣扩大到《离骚》,他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所谓“哀”和“怨诽”都是“优柔感讽”之意,而“不伤”、“不乱”、“和”则要求诗歌避免因“豪放而致怒张”。

    魏泰这一诗学主张是基于对杜甫诗歌的评价而提出,他把杜甫伤时感世之作看作包蕴传统诗教的典范。魏泰云:刘攽诗话载杜子美诗云:“萧条六合内,人少豺虎多。少人慎勿投,多虎信所过。饥有易子食,兽犹畏虞罗。”言乱世人恶甚于豺虎也。予观老杜《潭州诗》云:“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与前篇同。意丧乱之际,人无乐善喜士之心,至于一将一迎,曾不若岸花樯燕也。[3]杜甫对乱世的描写没有剑拔弩张,而是“沉郁顿挫”,将忧生伤乱之感寓于客观的叙述和景物的描写之中。前诗通过人与兽的比较,反衬出世人在乱世之中显露人性的残酷。《潭州诗》通过对岸花送客,樯燕留人的景物描写,含蓄蕴藉地表达出杜甫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的身世。但二诗都深沉地传达出诗人忧叹悲苦之情。

    《临汉隐居诗话》对杜甫的推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还通过对“李杜优劣论”的评说来体现。

    元稹作李杜优劣论,按此是工部墓志,非论也。先杜而后李。韩退之不以为然,诗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何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木,可笑不自量。”为微之发也。

    元稹在《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说杜甫:“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4]而魏泰认为杜甫的诗歌博大深广远不是“曹刘”、“沈宋”可以牢笼的。北宋初对杜诗评价不高,如西昆体的主要代表人,杨亿就表示“往往摘子美之短而陋之曰村夫子。”而到北宋中期士大夫精神的确立,使得对忧国忧民的杜甫大为赞赏。王安石把杜甫、欧阳修、韩愈和李白的诗歌汇编成《四家诗选》,列杜甫为第一,足见其对杜诗的推重。极力称赏杜甫诗风的兼容并包,他说:“至于甫,则悲欢穷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绮丽精确者,有严重威武若三军之帅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有淡泊闲静若山谷隐士者,有风流酝藉若贵介公子者。盖其诗绪密而思深,观者苟不能臻其阃奥,未易识其妙处,夫岂浅近者所能窥哉?此甫所以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元稹以谓兼人所独专,斯言信矣。”[5]而王安石对杜甫的心仪更重要的还在于杜甫兼济天下的人格魅力。

    他在《杜甫画像》中钦佩杜甫忧生念乱之情,诗云:“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杜甫所表现淑世情怀正是北宋士大夫所推崇的,是86“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的高尚节气。魏泰与王安石交往颇深,其对杜诗的推崇深受王安石的影响。

    二

    《临汉隐居诗话》注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接受差异。魏泰云:沈括存中、吕惠卿吉父、王存正仲、李常公择,治平中,同在馆下谈诗。存中曰:“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尔,虽健美富赡,而格不近诗。”吉父曰:“诗正当如是,我谓诗人以来未有如退之者。”正仲是存中,公择是吉父,四人交相诘难,久而不决。公择忽正色谓正仲曰:“君子群而不党,公何党存中也?”正仲勃然曰:“我所见如是,顾岂党邪?以我偶同存中,遂谓之党,然则君非吉父之党乎?”一坐大笑。予每评诗,多与存中合。

    沈括、吕惠卿、王存、李常四个人在谈论韩愈的诗歌时,沈括和王存都对韩愈“以文为诗”持批评意见,而吕惠卿和李常则认为诗歌就应该像韩愈这么写。魏泰赞同沈括的见解。从中我们看读者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诗无达诂”、“文无定品”,不同的学养、经历、性情、立场都会造成读者接受的差异。沈括的批评是严辨诗体于文体之间的界限,认为“以文为诗”破坏了传统诗歌范型,不符合既有的规范。相比较来看吕惠卿对诗歌却是很有识见的,对韩愈诗歌的“破体”十分赞赏,[6]“诗人以来未有如退之者”是对韩愈求新求变,构建宋调的肯定。所论更为通达,正如钱钟书所言:“名家名篇,往往破体,而文体亦因以恢弘焉。”[7]陈师道《后山诗话》云:“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8],严羽《沧浪诗话》说黄庭坚等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9]都是对“以文为诗”的经典论述,但魏泰此处所记载的“韩退之诗乃押韵之文尔”则更早就反映出北宋中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魏泰论诗重“气”尚“格”崇“力”的诗学思想。

    顷年尝与王荆公评诗,予谓:“凡为诗,当使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至如永叔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余味尔。”荆公曰:“不然,如‘行人仰头飞鸟警’之句,亦可谓有味矣。”然余至今思之,不见此句之佳,亦竟莫原荆公之意。

中国大学网 gdyhdog.com

上海龙凤1314 shlf【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诗学思想探析】相关文章:

处士隐居,处士隐居张祜,处士隐居的意思,处士隐居赏析 -诗词大全03-13

临,临尹志平,临的意思,临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出仕与隐居作文07-27

寄题商洛王隐居,寄题商洛王隐居张祜,寄题商洛王隐居的意思,寄题商洛王隐居赏析 -诗词大全03-13

魏格纳04-23

春临的作文09-27

时临的作文08-10

临石步港,临石步港徐铉,临石步港的意思,临石步港赏析 -诗词大全03-13

[必备]春临的作文10-04

临窗的日子作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