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

时间:2021-09-12 11:02:27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

  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

  溪州铜柱不仅是土家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研究湘西土司王朝政权的最好范本。要研究溪州铜柱内容,就要研究"溪州之战".有关"溪州之战"的原委历来史家已基本定论:战争起于溪方,败亦溪方。但自 1980 年代以来,土家族学者中对战争的原委提出争议。例如:有人主张"战争起于楚方、败亦楚方";也有人主张"战争起于溪方、败阵者楚方";同时,也有人对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输与赢"等问题提出诸多异议。总之,这些问题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现从铭文的拟定和铜柱的铸造来分析,整个过程均由楚方来完成,其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更为强大的楚方手里,而决不是求和的溪州方。由于楚方采用威逼利诱的做法和居高临下的语气,最后结局也只能是:"溪州之战"起因溪方,败阵亦溪方。当然,从现在掌握的资料中还不够丰富充足,仍然不能完全查明"溪州之战"的具体情节和原委;历史资料记载零星,有关"溪州之战"过程的记载还偶有错讹和漏洞,多年的争执中学者们提出的新观点也似乎都能自圆其说。总之,"溪州之战"迄今,虽然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诸多土家族学者们,至今仍为"彭公爵主"们,即湘西土司王朝在呐喊和辩护,这只是一种对土家民族的尊重和认同而已;故当今诸多土家族学者"扬溪贬楚"说法,这是可以理喻的;但我们务必要尊重历史,历史的真相又未必如此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正史和方志所记"溪州之战"的历史起因。

  "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命其智勇双全又善口才的`次子彭师杲,率溪州五姓首领共十八人的队伍,主动同楚王马希范议和。彭士愁与五姓首领投降,呈递了投降书、饮血酒。求立盟誓,楚王将誓状文辞,镌刻在铜柱一角。铭文为:"彭师杲为父输诚,束身纳款,我王悯其通变,爰降抬掳,崇侯感德以归周,孟获畏威而事蜀。"[1]42显然,这里面李弘皋巧用两个典故,其一,讲了周文王讨伐崇侯的故事,即《左传·僖公十九年》:"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其二,讲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李弘皋借典故之意委婉地表达彭师杲在楚王面前表示今后不再复反。铜柱上的"右据状"铭文其实就是投降书,即"右据状,溪州静边都,自古以来,代无违背,天福四年九月,蒙王庭发军收讨不顺之人,当都愿将本管诸团百姓军人及父祖本分田场土产,归明王化。当州大乡,三亭两县,苦无税课,归顺之后,请祗依旧额供。不许管界团保军人百姓,乱入诸州四界,劫掠詃盗,逃走户人。凡是王庭差纲,收买溪货,并都幕采伐土产,不许辄有庇占。其五姓主首,州县职掌有罪,本都申上科惩。如别无罪名,请不降官军攻讨。若有违誓约,甘请准前差发大军诛伐。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上对三十三天明神,下将宣祗为证者。"[1]43楚王说:"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皇天后土,山川鬼神,吾之推诚,可以玄鉴。"[1]43从上述内容来看,彭士愁战败,其官职仍是溪州刺史并世代相袭,但所属南江辖地已经无法收回了,其文辞有永远顺从之意,故马希范改大乡为永顺,改三亭为保靖。从此,永顺县、保靖县之名便从此由来。

  关于溪州铜柱的详细记载,最早见于新、旧五代正史;后来在《资治通鉴》《九国志》《十国春秋》和《十驾斋养心录》等也均有记载。《旧五代史·世袭传》载:"希范晋天福中授江南诸道都统,又加天策上将军,溪州洞蛮彭士愁寇辰澧二洲,希范讨平之。"[2]1758《新五代史·楚世家》曰:"溪州刺史彭士然(应作愁)率锦奖诸蛮攻澧州,希范遣刘全明等以步率五千击之。"[3]826但溪州铜柱铭文:"渐为边患,深入郊圻;剽掠耕桑,侵暴辰澧;疆吏告逼,郡人失宁。"[1]42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边患"情景。《资治通鉴·后晋纪三》载:"黔南巡内溪州刺史彭士愁,引蒋锦州蛮万余人寇辰澧州。焚掠镇戍,遣使乞师于蜀。蜀主以道远不许。九月辛未楚王希范命左静江指挥刘勍,决胜指挥使廖匡齐帅衡山兵五千讨之。"[4]9207有关战争起因,《九国志》等野史都与正史记载基本相同。《土家族简史·唐宋时期土家族的社会状况》记载:"后晋高祖天福四年(939 年)秋,彭士愁亲自率领溪、锦、奖等州‘蛮军’一万多人,大举东进,攻打楚属的辰州和澧州,焚掠两州所立的镇戍。彭士愁还派出使者去成都请求蜀主孟昶出师攻楚。可是孟昶以路途太远拒绝了彭士愁的请求。彭士愁带领兵丁继续与楚作战,楚王马希范派刘勍廖匡齐等将兵五千反击,彭士愁节节败退,转回溪州"[5]51-52.因此,纵观以上正史和方志史料,我们可以充分认定:"溪州之战"乃由彭士愁引起。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

  在唐末全国农民大起义和藩镇割据之际,"溪州蛮酋"亦相继而起,分据其地,自署刺史。"溪州彭氏就是乘唐末混乱之机割据自雄的。"[5]53-54《宋史·西南溪峒诸蛮上》载:"此江蛮酋最大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又有龙赐、天赐、忠顺、感化、永顺、保靖州六;懿、安、远、新、给、富、来、宁、南、顺、高州十一,总二十州。皆置刺史,而以下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隶焉,谓之誓下州将承袭都誓主率群酋合议;子孙若弟侄亲党,之当立者具州名移辰州为保证,申铃辖以司以闻,乃赐刺告,印符受命都,江此望拜谢。""彭氏势力强大,不断与楚争雄,给楚国马氏的统治造成很大威胁。他多次派土团军进入楚境,掠夺丁口,夺取商旅财货。"[6]14178这正与溪州铜柱铭文"渐为边患,深入郊;剽掠耕桑,侵暴辰澧;疆吏告逼,郡人失宁"所载相符。

  恩格斯说:"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起作用的,则是人,而人是赋有意识、经过深思熟虑而行动或受热情驱使而行动、并且抱有一定目的的。在这里,无论什么动作,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7]37彭士愁是一位智勇多谋的将士,他承袭父业,"历三四代,长万千夫"[8]16这充分说明他并非一般的蛮酋尊。他是溪州洞蛮中,在全溪州洞蛮领域内起决定作用的人。不容分说,他的一举一动,或征战、或自治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且抱有一定之目的。历代封建帝王对蛮族各部多采取宽疏政策,《南史·夷貊传下》曰:"蛮之顺附者,一户输谷斛,其余无砸调。而宋人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郡,动有数百千人,州郡力弱,则起为盗贼,种类稍多,户口不可知也。所在多深险,居武陵者,有雄溪、溪、辰溪、酉溪、武溪,谓之五溪蛮。"[9]1980就是这些政策和蛮域险恶的环境造成了彭士愁自雄和征战的条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九国志·卷十一》载曰:"当仕然(士愁)之世,昆弟力强,多积聚,故能诱动诸蛮皆归之,胜兵万余人。"[10]152-153彭士愁正因为势力强大,这与他能沟通锦、奖等诸蛮有关。至于生活习性、经济往来诸方面的联系,史书记载不少,在此不再赘述。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蛮域的语言相通(均为北方方言区之西南方言)。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引了这样一段话:"‘民族’这一称号适应于许多印第安部落,因为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却独特的拥有一定的方言和地域。"还说:"语言本身--这是一定集体的产物,而从另一方面说,语言本身也就是这个集体的现实存在,而且是他的不言而喻的存在。"[11]189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以用来表达情感,用来联系,用来议和与交往,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总之锦、奖诸蛮相通,扩大了彭士愁的势力范围,为其挑战补充了新的血液。

  后梁建立之初,马殷被封为楚王,从此南方就出现了一个独立小王国。十世纪初,马殷就已攻占潭、澧、衡、道等二十几州,这是殷为王的条件。但他的周遭都是敌国,为了维护其统治,他极力结中原王朝为外援,在交通要道上设置邸务,卖茶取利,不征商税,统一筹造铅铁钱,"故能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12]8943-8973希范就是在这样条件下继位的。希范自幼聪颖,曾受到后唐"庄宗下玺书慰劳"[3]125.希范好学善诗,立位后,他上护朝政,下顺其民,维护自己的统治。加上周围诸蛮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于是澧州、向环、辰州、宋邺、涂州、昌师益等率溪洞诸蛮皆附于殷,殷请什郎为永顺军表张节度使。所以他无所谓征伐溪州,更谈不上进攻、挑战、侵略。《明史·湖广土司传》载曰:

上海龙凤1314 shlf  "历朝征发,利害各半。其要在扶绥得人,恩威兼济,则得其死力而不足为患。"[13]7981有关此类说法(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二四五》有王安石的如下两段话可用来借鉴:"淯井蛮,不当盛兵讨之,蛮急则恃山林,官军不能入也。""今人重兵临下,以精兵击之,以厚利诱降……"诚然,对待蛮族只需安抚,"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14]2289-2298这种处理结果,的确是既无害也无咎。

  还应说明,大量外籍人移居五溪,不但对五溪民族没有影响,反而有利。他们先在五溪维生,然后定居繁衍,将本民族的文化,精湛的技艺传授再生地,与"蛮"扬长避短、和睦相处。这也是彭士愁希望看到的结果。恩格斯指出:"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5]223.彭士愁"效法唐制,再溪州之下设立大乡、三亭两县,县下设团保,命官置吏。虽仍受羁縻,实际已俨然一封建小王国。"[5]54他侵暴辰澧委实为抢占地盘,扩充地域,以便称霸五溪,维护其独立统治,建立一个新的以个人为轴心的封建小王国。

  三、"议和"显示了楚方对溪方的威慑和宽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天福四年秋发起的战争延续到翌年春,彭士愁仍被刘勍所率楚军围住,困于山中,彭虽然占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地,但"刘勍虔遵庙算,密运神机,跨壑披崖,临危下瞰。"[8]18迫使"彭士愁走奖州遣其子师暠率诸蛮酋,降于勍。"[8]28这里应该强调,刘勍"投毒火攻"不能说成"歹心",应该说成刘勍应战神智。谁都明白世上没有善良的战争,任何

上海龙凤1314 shlf【唐末彭士愁起兵的真正原因探析】相关文章:

彭士禄作文素材04-15

唐末黄巢咏菊的寓意02-25

电力短缺的原因探析08-01

身体自燃真正的原因02-25

胎动频繁的真正原因01-18

职业倦怠的原因探析04-30

导致面试失败的真正原因02-08

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作文04-27

时代楷模彭士禄的先进事迹学习心得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