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

时间:2024-04-08 07:49:57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1

  1.解题。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这个故事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2.了解每个小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第一个故事讲蔺相如完璧归赵。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故事的起因是:秦国自恃强大,假意用十五个城换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故事的'经过是:蔺相如到秦国向秦王献和氏璧,秦王对宝玉赞不绝口,但就是不提换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谎称和氏璧有毛病,要指给秦王看,借此骗回和氏璧,并用撞碎宝玉逼秦王答应交城。回到宾馆,蔺相如派人秘密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故事的结果是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讲秦王和赵王渑池之会。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故事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想在会见时侮辱赵王,侮辱赵国。

  故事的经过是:蔺相如出谋,自己跟赵王前行,廉颇率军做好抗秦准备。在会见中,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下来,以此侮辱赵国和国君。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也让人记录下来。

  故事的结果是:赵王、赵国的尊严得到了维护。

  第三个故事讲廉颇负荆请罪。

  故事的起因是:蔺相如的职位升得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故事的经过是:蔺相如为避免和廉颇发生矛盾,多次相让,并跟手下谈了相让的原因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于是负荆请罪。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故事的结果是:将相重归于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3.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三个故事各自都是独立完整的故事,有它们各自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从全文来看,这三个故事又是紧密相连,层层深入的。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立了大功,理所当然受到赵王提升,职位比廉颇高,引起了廉颇的不服气,造成将相不和。因此,我们可以把第一、二个故事看做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很不甘心,就又设计借机侮辱赵王和赵国,这样就产生了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三个故事是第一、二两个故事的必然,蔺相如的步步高升,引起廉颇不满,有情绪就要发作,于是找碴儿,明白蔺相如用心后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4.如何看待廉颇这个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廉颇是赵国一名大将,为保卫赵国做出很大贡献。因为蔺相如高升不满是他一时糊涂,一旦认识到将相不和的危害,马上改正错误。这说明他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就改的老将军。

  5.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1)在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先讲将相之间产生矛盾,接着讲蔺相如处处退让回避,最后讲廉颇负荆请罪。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复述时,应抓住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廉颇的居功自傲。讲到蔺相如的处处退让回避,绝不是害怕廉颇,他是考虑到将相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赵国。将相和,则国家安;将相不和,则国家危。表现出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胸怀宽广的好品质。讲到廉颇的负荆请罪,他在蔺相如言行的感化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主动请求责罚,反映出廉颇不失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老将军。抓住这么几点就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顺序。

  (2)既注意用自己的话复述,又注意引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在复述的时候,用自己的话,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引用书上的好词佳句,帮助我们丰富语言,提高表达的水平。

  (3)复述时注意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使故事完整,力求生动。

  6.体会文章的写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别具匠心的结构安排。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将相和”这个故事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样三个小故事。这三个小故事各有中心,又密切联系,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蔺相如面对秦王的言而无信,竟敢以死相抗,他不顾秦王的淫威,强迫秦王击缶,这些都说明为了国家的利益与尊严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赵国的安危,不与廉颇计较,主动回避,反映了他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

  居功自傲的廉颇,当他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足以看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2

  一、教材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赞扬了蔺相如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两人爱国的好思想。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抓住人物特点,搞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一故事。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四、教时安排:

  三课时

  五、课前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解课后第4题中带点的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按“预习”弄清题意,给课文分段,起小标题;

  3、再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在预习的基础上,从整篇入手,初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组织分段;仔细阅读第一大段,开始接触第二大段。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分段,讲读第一大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分析检查预习情况

  1、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同心协力。比喻文官武将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简介导入: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静,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写了三个小故事。哪三个小故事呢?

  二、学生默读课文(自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掌握生字词;

  2、给课文分段,弄清课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指导读准“允”“yun”不念“run”;要与“充”区别;指导书写“廉”“广”部,剩10画,不是8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课后第4题的词,理解带点的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提问分段(按故事分三大段)

  四、学习第一段:完璧归赵

  1、齐读第一节,思考:这节与下面三个故事有什么联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静。三个故事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静下发生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赵国处在秦齐两大国之间,因此军事、外交方面的措施,关系国家兴旺的'重大意义。

  2、指名读2、3节,解释“和氏璧”;

  思考回答:赵王接到信为什么非常着急?

  3、齐读4、5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蔺相如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6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蔺相如是怎样造成秦国理屈,完璧归赵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出示挂图,学生自渎8、9节,把画中蔺相如的动作词打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指名口述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这表明蔺相如有怎样的精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5、结果怎样?齐读第10节

  (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了上大夫。)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大夫:官职,分上、中、下三等,上大夫为最高一级的大夫。

  五、小结“完璧归赵”的前因后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起因是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结果由于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而完璧归赵。)

  六、自学下两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第二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目的:学习第二、三大段,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搞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及三个故事与整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说说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前因后果。

  二、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思考:(小黑板)

  1、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2、弄清每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3、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

  三、学习第二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生默读、思考

  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质疑解难:瑟——古时候的一种弹奏乐器。

上海龙凤1314 shlf  缶——瓦制的器皿。(瓦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们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为几个重点讨论。(出示小黑板)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谁为什么提出渑池会?

  (2)赵王决定怎样?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逐问题讨论

  答(1):指名读11节,此时将相关系怎样?(和)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答(2):指名说(秦王叫赵王鼓瑟并叫人记录,表示秦赵地位不平等,以此侮辱赵国。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也叫人记录,维护了赵国的尊严。)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答(3):指名读14节(蔺相如逼秦王击缶是为了维护赵国尊严。)

  答(4):(因为秦王知道了赵国文官蔺相如的厉害,所以他不敢把赵王怎么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弄清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齐读第15节蔺相如立了什么功?(他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

  四、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个故事。

  1、学生小声自渎,思考总要求。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互问)

  归纳问题(出示小黑板)

  (1)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2)蔺相如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避着廉颇?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

  3、小组讨论

  4、逐问题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答(1):指名说读第16节(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答(2):指名说(蔺相如避着廉颇)为什么?指导读蔺相如说的一段话,体会他是为了赵国,心胸开阔。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答(3):(出示挂图)指名读第18节(诚意和好、勇于改过)

上海龙凤1314 shlf  5、说一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结果中哪个词点了题意?(同心协力)

  6、说说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见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蔺相如为什么会机智勇敢、心胸开阔?(爱国)

上海龙凤1314 shlf  廉颇为什么会勇于改过?(爱国)

  7、 思想教育:我们平时,只有全班同学团结一心,才能把班级工作搞好。

  五、练习:指名说原因、结果,然后同桌互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将相和》教案设计范文08-26

《将相和》教案02-19

将相和教案02-08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将相和》01-17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1

语文小学六年级教案01-02

语文六年级小学教案01-02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01-01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