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推荐文档列表

14长亭送别..

时间:2021-09-29 10:26:14 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14长亭送别..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14长亭送别..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1.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鉴赏女主人公莺莺的艺术形象,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体味剧作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鉴赏剧作富于文采的语言。体会修辞方法和古代诗词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上海龙凤1314 shlf鉴赏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不要搞成修辞方法的辨析或语句出处的考查,而要结合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4.进一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与成就。 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前面我们讲关汉卿的《窦娥冤》时说过,《西厢记》是文采派的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精彩片断:《长亭送别》。

二、简介作家作品

西厢记》的作者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来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有1330年序?,和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有1398年序?二书都标明《西厢记》是王实甫作的。可是到了明代弘治时期?可能更早?,却流行关汉卿作《西厢记》,或关作王续的说法。此说初见于弘治十二年进士都穆写的《南濠诗话》。他说:“近时北词以《西厢记》为首,俗传作于关汉卿或以汉卿不竟其词,王实甫足之。参阅《点鬼簿》?即《录鬼簿》?乃王实甫作,非汉卿也。”他是不相信关作之说的,但他说“俗传”,那么关作之说定在弘治之前了。差不多与此同时的弘治十一年?1498?北京岳家书坊重刊印的《西厢记》?即“弘治本”?,附录有嘲讽王实甫和关汉卿的民歌,嘲王的一曲说:“王家好忙,沽名钓誉,续短添长。”明末的凌初说:“又似乎王续关者。”?凌刻本《西厢记凡例》?这些说明,弘治前可能早有关作王续之说了。到了明嘉靖年间,《西厢记》还有《关氏春秋》之称?见嘉靖三十六年张羽《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序》?。可是到了明万历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清代的毛奇龄说:“明隆万以前刻《西厢》者,皆称《西厢》为关汉卿作。”?《吴吴山三妇评笺注释圣叹第六才子书》?现在说法变了,多主张王作或王作关续。此说初见于明万历八年徐士范刊本《西厢记》序?见蒋星煜《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又明王世贞在《卮言》里说:“《西厢》久传为关汉卿撰,迩来乃有以为王实甫者,谓‘至邮亭梦而止’,又云‘至碧云天,黄花地而止’。此后乃关汉卿所补也。”他认为汉卿所补,“俊语亦不减前”。

元末明初,《西厢记》已被誉为“天下夺魁”,而且被尊为“春秋”,称“关氏春秋”或“崔氏春秋”为什么叫“春秋”?说法纷纭,其实意思很明白,无非是想把戏曲“小道”和正统经书并列。孔子作的《春秋》汉代就被列为“五经”之一。现在《西厢》居然也称“春秋”,不但是抬高身价,也含有反封建正统之意。明清戏曲家对《西厢》推崇备至:明代李贽赞它是“化工”?《焚书》?。王世贞说:“北曲固当以《西厢》压卷。”?《曲藻》?王骥德说:“实甫《西厢》,千古绝技。”?《曲律》?张琦说:“今丽曲之最胜者,以王实甫《西厢记》压卷。”?《衡曲麈谈》?清代李渔说王实甫“才人如天”?《闲情偶寄》?。至金圣叹那就更加赞到极端,说作者是“天地现身”?《金批第六才子书》?。还有许多剧作在不同程度上受《西厢记》的影响,元剧如郑德辉的《梅香》、《倩女离魂》,李好古的《张羽煮海》,白仁甫的《东墙记》,明人刘兑的《娇红记》杂剧,孟称舜的《娇红记》传奇等。明初周宪王有《金环记》,据《剧品》的作者祁彪佳说:“刻意拟西厢”,“便不及西厢远矣”。足见其对戏剧创作影响之深。

三、《西厢记》题材演变。

上海龙凤1314 shlf最早的出典,是唐代元稹?779831?写的传奇文?短篇小说?《莺莺传》。亦名《会真记》。它的大致内容是写年轻的张生,寄居于山西蒲州的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女儿莺莺回长安,途经蒲州,亦寓于该寺,遇兵乱,崔氏富有,惶恐无托,幸张生与蒲将杜确有交谊,得其保护,崔氏遂免于难。为酬谢张生,设宴时让女儿莺莺出见,张生为之动情。得丫环红娘之助,两人幽会。后张生去长安,数月返蒲,又居数月,再去长安应试,不中,遂弃莺莺,后男婚女嫁。某次,张生再经崔氏住所,要求以表兄礼节相见,被莺莺拒绝,并赋诗二章寄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张生为什么抛弃莺莺呢?据他自己说:莺莺是罕见的美女——“尤物”。这种“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所以“忍情”弃舍。可见张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义之徒。作者却在为他的丑恶行为找寻理由辩解。还说,许多人都赞张生是个“善补过者”。这是颠倒是非。

这部传奇文,虽说结尾很坏,但对崔张的爱情和莺莺性格的某些描写,却是楚楚有致、细腻动人,引起当时许多人的注意,并给后世作者以深远影响。正如鲁迅所说:“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中国小说史略》?对《莺莺传》的肯定和批评都十分确当。

上海龙凤1314 shlf传奇文《西厢》故事,流传甚广。如鲁迅所说:“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揆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作者第一次塑造出一个性格独特的妇女形象莺莺。她给人的印象历久不磨,她的悲剧遭遇唤起人们莫大同情。这个形象的塑造,既为后世作者勾画出一个基本的性格轮廓,又为形象的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余地。请看作者的描绘:

上海龙凤1314 shlf艺必穷极,而貌若不知;言则敏辩,而寡于酬对。待张之意甚厚,然未尝以词继之。时愁怨幽邃,恒若不识,喜愠之容,亦罕形见。

这是贵族少女所特有的性格,她多情而又内涵极深,热爱张生,但感情并不奔放;内心有深沉痛楚,却十分隐秘。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在莺莺的形象中都以表里之间的矛盾、端庄的矜持的姿态展现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