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3 10:11:18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实用的科学教案【热】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热】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在经历测量的过程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在操作中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连接网络、一盒自动铅笔的笔芯;学生每人直尺一把、一角硬币一个(或一张卡)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毫米产生的过程

  1.用手比划:1米 1厘米 10厘米

  2.小组比赛,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记录估计值→反馈估计值→“怎样验证?”)

  3.分组测量,验证估计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测量值→全班交流)

  4.评议学生记录方法,引出“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表示。”<课题:毫米>

  二、认识“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毫米”是个多大的长度单位,你能把它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

  2.1厘米=10毫米:在直尺上数给同桌瞧瞧→课件演示(可选0到刻度1,也可选其它相邻的两个刻度)板书刻度关系式。

  3.还可以这样介绍:2厘米=()毫米 50毫米=()厘米()厘米=()毫米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用手比划出1毫米,与直尺上的1毫米对照;再与同桌比比,看谁比划得准。

  2.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或宽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分硬币、电话卡的厚度等)

  3.从课本中数出几张,捏紧后的厚度约为1毫米?(先估计,再验证)

  4.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降雨量、自动铅笔的笔芯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5.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100毫米的长度。

  四、小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你学到了什么?

  2.再次测量,准确读出我们数学书的厚度,以及长度和宽度。(不同的记录方法)

  3.课外延伸:毫米的英文写法——mm

  在河南郑州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书,长约25毫米,宽约19毫米,厚9毫米。(请用手比划,可以借数学书的一角进行比较)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练习巩固: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书P3:“做一做”。

  书P5:1、2。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作业:《课堂作业本》P1~2。

  板书设计

  长 宽 厚

  估计值:

  测量值: 1厘米=10毫米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回家作业:找找生活中更多的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记录下来。

  调查今年七月份杭州地区的降水量是()毫米。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在前几课的溶解实验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注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是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好的效果。

  学情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对溶解已有一定认识,在前面的实验中也用到过搅拌的方法。对如何加快溶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实验是证明各种猜想的的探究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的`探究方法,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

  2、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验证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制.

科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

  2.知道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培养科学探究的志趣。

  3.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重点:在观察细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三.难点:会查阅有关细胞的书刊及其他资料获取信息。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并用它观察细胞;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四.教具:多媒体及自制课件

  五.课型:讲授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课件) 板书:细胞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细胞。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利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实物来研究认识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包括三个环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是学生观察研究活动。教科书展示了两幅学生观察研究情景图。在左边图中,一生正在用显微镜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旁边展现了洋葱表皮细胞放大图,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对于用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应当借助一定的仪器(如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在右边图中,一 生边观察边说:“我观察到的洋葱表皮是由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的”,还展示了一生观察后用笔画图的情景,他边画图边说:“我把细胞的样子画下来”,目的是启 发学生用语言和图画将所观察到的细胞的样子描述出来。两幅图仅是学生研究细胞的活动指向,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研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是得出研究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对于本结论,应在学生观察研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而得出。

  三是出示一个资料卡。教科书出示了一幅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显微镜各主要部分名称,具体使用方法可不要求学生掌握。

上海龙凤1314 shlf  活动二:把我们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吧。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教科书提供了一幅学生交流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搜集的材料有细胞的发现——我知 道细胞是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发现的;有细胞的种类——我知道草履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也有关于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与细胞的关系的资料——我知道生物体 生长发育的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一名学生在打手势但没有出示提示语,是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还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认识 的范围,激发学生研究细胞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研究埋下伏笔。

  二是展示了几组细胞图谱。展示的有动物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和口腔细胞;有植物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和水藻草细胞。目的是通过展示这些图谱,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以扩大学生对细胞的认识范围。

  自由活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科书的自由活动指向是让学生制作细胞模型。教材展示了一幅学生制作场景图。图中一生说:“ 把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制成模型吧”,目的是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用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来制作模型。另一个学生说:“我来制作一个……”意在 是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和兴趣,自主选择制作对象。教科书没有展示某种成型的细胞模型,意图是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制成平面的,也可以制 成立体的,可以制作某种动物器官的细胞模型,也可以制作植物某一部分的细胞模型等。

  拓展活动:

  本活动设计了一项内容,即查阅资料研究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或采用其他研究方法,把对细胞的研究引向深入。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24

[经典]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5

(精选)科学教案07-27

科学教案(精选)10-22

科学教案(经典)10-15

科学教案(精选)07-30

科学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