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时间:2024-03-20 09:40:44 海洁 历史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精选8篇)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1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能力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应该学习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

  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新课讲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国人民感到耻辱,义愤填膺,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呼吁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

  假设: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总结:和同学们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今天我们就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

  ②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②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③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教学思路

  重点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②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课前导学

  ①学生分组查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情况资料。

  ②学生预习本课,编写歌谣、做小报、结构图总结本课。

  ③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编排历史小短剧。

  教学渗透点

  ①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编排历史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②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

  ③光盘:科利华备课系统

  ●○教学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

  学生看投影

  利用多媒体投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模拟:

  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2—3位当时人士。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有的认为必须改革。

  ②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有的认为必须实行革命等。

  学生感到新颖。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缩短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同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历史、思考历史。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展开联想抒发自己的情怀,精彩的地方给以加分鼓励,注意把握时间。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总结: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学习新课

  板书:第7课戊戌变法辨别“戊戌”的写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示投影:康有为、梁启超像。提问: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提问: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学生看图像,争相回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的内容。

  利用投影增加直观效果。学生事先准备,相信一定能介绍清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回答,也可以补充资料。

  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

  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看书归纳要点:

  ①创办《万国公报》

  ②组织强学会

  ②维新派团体形成

  学生补充资料:

上海龙凤1314 shlf  创办《时务报》《国闻报》各地组织学会、学堂等。

  知识要点较清晰,学生容易找到。

上海龙凤1314 shlf  根据学生回答。酌情加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

  学生表演短剧:

  旁白: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有一个小组准备了历史剧,请大家欣赏。

  老师认真观看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以鼓励。

  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荣: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

  康: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上海龙凤1314 shlf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

上海龙凤1314 shlf  翁: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学生对历史剧表演非常感兴趣,情景比较形象,学生印象深刻,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有哪些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阅读变法法令内容,抢答。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

  ②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触动顽固派利益。

  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②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

  ③百日维新。

  这里涉及重点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回答不准确,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

  学生一般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同组同学可补充回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学生讨论31页

上海龙凤1314 shlf  “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

  学生介绍谭嗣同的事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组讨论后,展开辩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辩论时,学生可充分发表意见,小组成员随时补充,有的学生回答可能很片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学生在争辩中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戊戌变法的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

  学生快速记忆。教师指导学生抢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及时巩固知识,注意鼓励学生。

  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①维新派力量小。

  ②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高度来看戊戌变法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3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解释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培养我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导入框谭嗣同的`事迹导入

  【自学指导】

  一、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上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此事件的意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的报刊: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组织的团体:

  强学会的机关报: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

  二、百日维新

  1、表示不做"亡国之君"并颁布变法令的皇帝是: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百日维新的时间: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为什么此次变法被称为"戊戌变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变法的结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6、变法失败的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7、维新人士的结局:

上海龙凤1314 shlf  8、列举"戊戌六君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9、这次变法为何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4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公车上书的内容及意义,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通过对百日维新的内容及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维新派既具有进步性又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了解到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采用问题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时,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学习西方先进的'知识,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述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准备教材(教具、学具、资料等):多媒体课件

上海龙凤1314 shlf  流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示视频“甲午中日战争”,谈感悟。

  公车上书

  播放“公车上书”的录像片断。

  阅读教材,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上书内容及结果。

  思考: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要求拒签《马关条约》?

  ②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又进行了哪些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谈感悟。

  学生看书并结合视频找出答案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创办《万国公报》

  2.组织强学会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形成维新派政治是团体。 激发学生情绪,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流程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百日维新

上海龙凤1314 shlf  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这引起了顽固派的不满,因此双方围绕“要不要变法”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讨论:光绪帝对变法的态度怎样?为什么支持变法?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方面归纳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并分析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戊戌政变的经过以及“戊戌六君子”的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5

  【课标要求】

上海龙凤1314 shlf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 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收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老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观点的产生。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

  学习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看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请同学们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康、梁等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请学生试着归纳:上书皇帝、创办报刊 、创办新学堂 、成立学会、着书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公车上书?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冲击了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百日维新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百日维新",思考: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时间是哪年?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影响?

  关于变法法令内容,试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来归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如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是什么意思?为那些人开了路;裁撤冗官,是那些官,他们会支持吗?经济方面的措施,则有什么作用?文化方面的措施,又会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6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教学建议

  “百日维新”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首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主要围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来设问。然后指导学生回答书上的思考题。从而得出变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百日维新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结果,集中体现了维新派的变法的具体要求,是学习和认识这场变法运动的重点。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了解这一内容,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对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这场运动的进步性,同时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保国会的成立

  这一目教师只要讲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了宣传和筹划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在光绪帝的支持下,组织保国会即可。

  如何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初中学生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性质、作用,或给学生提供思路。失败原因中涉及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脱离群众等特点的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戊戌政变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封建顽固势力为什么要反对变法,然后按照书上的材料讲清政变的经过,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书中戊戌六君子的事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并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谭嗣同等爱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就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概括。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教学思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

  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当官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这里的"民"具体指什么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国防力量等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答案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戊戌政变

  以学生自学为主。(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师最后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7

  一、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上海龙凤1314 shlf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说明戊戌变法这一爱国救亡运动发生的必然性,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过程方法与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选播优秀影视剧的有关片段,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 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 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与方法: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 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导入:

  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的变法运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一、公车上书——揭开了运动的序幕: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背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公车上书” 的背景——即发起的原因。在谈到《马关条约》时, 组织学生 一起回忆它的内容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们体验当时“公车上书”时的时代背景和举人们担心国家兴亡的爱国激情。

  指出:《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认识到,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在这里将“维新派” 和“洋务派”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比较

  (1)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特点

  2、经过:指导学生识记“公车上书”的 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公车上书”虽未达到拒和和即刻变法等目的,但冲破了长期以来清朝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闷的局面,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

  4、提问思考:“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创办的报刊有哪些?成立的组织是什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创办的报刊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以此进行思想宣传,为维新变法做好舆论方面的准备;通过创办强学会等团体,进行组织发动,为变法的开展准备人才。)

  二、百日维新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的贪欲,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康有为再次上书力陈变法的迫切性,言辞恳切打动了光绪帝,使之痛下决心变法图强。变法开始的标志,即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 内容:经济上,促进农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准许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裁撤冗官,人用维新派人士;军事上,编练新式陆海军;教 育上,开办学堂,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等。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 8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结合课文,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就变法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通过学习,认识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指导观察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的影响,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教法过程】

  1.学生历来崇敬英雄人物。描述谭嗣同在刽子手面前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的史实,提问:“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谭嗣同?”“谭嗣同要杀的是盗贼吗?”“后人为什么称这些遇害者为‘戊戌六君子’?”

  2.“公车上书”。利用插图和康有为寻求出路的资料设计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根据这些提问组织学生讨论。

  指导学生从帝国主义、清政府内部矛盾方面、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资产阶级经济政治要求等多方面对比归纳,帮助学生构思对变法运动于19世纪末在中国的兴起进行合理的解释。

  3.公车上书未获成功,但影响很大,主要是指它冲破了长期以来沉闷的局面,康梁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公车上书的影响。

  4.“百日维新”,制表格,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逐项设问,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时,为什么不见兴民权、设议院呢?”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多大作用?”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会不会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剧烈变化?”等等。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了解变法法令虽对封建顽固势力做出了一些让步,带有较多的局限性,但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5.关于变法的失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康有为多次上书,显示当时官民向上陈述政治主张渠道畅通”,“光绪帝支持变法,是中国最大的维新者和爱国者”,“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使维新派实施变法全无障碍”,“‘举国欢蹈鼓舞’,‘人人皆谈西学’表明变法在全国深得人心”等等。通过这些讨论,引导学生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了解新旧势力关系紧张的具体表现,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6.问题探究:

  ①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赋于人的多元化。

  思路一:从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

  思路二: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

  ②如果袁世凯支持光绪帝,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

上海龙凤1314 shlf  7、巩固小结: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布置作业:复习与预习下一课《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教案戊戌变法】相关文章:

八年级历史教案01-31

八年级历史教案15篇02-01

八年级历史教案(精选13篇)01-14

八年级历史教案《科学和思想力量》08-25

古代历史教案12-15

关于历史教案01-12

历史教案模板08-08

古代希腊历史教案11-20

古代历史历史教案12-18

《古代希腊》历史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