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时间:2021-08-11 20:40:28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区域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1

  目标定位

  1.了解东北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的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3.通过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核心点一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区域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东北区的区位优势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

  特点 影响

  气候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量300~1 0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 ①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②可满足一年一熟;③易受低温冷害影响

  地形、土壤

  条件 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东北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①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②该地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

  条件 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低 ①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②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③使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水平;有利于绿色农业、大农业的发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思维拓展 东北地区、东北经济区域、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区别

  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本章所讲的东北地区是指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是我国“九五”规划中的七大经济区域之一,其范围除了包括习惯上东北地区的范围之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自然地区之一,其范围较前两者都小,西界相当于4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南界约为3 200℃积温等值线。

  核心终点: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及畜牧业。

  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热、水以及土壤条件能够种植水稻。因此,这一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但是,在东北的其他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积温逐渐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

  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使水稻种植向北扩展到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上海龙凤1314 shlf  类型1 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关于东北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区,自然地域单元完整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水热条件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

上海龙凤1314 shlf  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大

  答案 C

  解析 教材中所指的东北地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单元,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一部分地区;从气候上看,本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北方向上由于纬度位置的差异,热量条件差别很大,由南向北可依次划分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温度带类型;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肥沃,是我国第一大林区,也是我国第一大天然林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上;东北地区的河流具有较大的季节变化,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河流的含沙量很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分析一个区域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区域所处的位置,可从绝对位置来看一下它位于纬度多少到多少、经度多少至多少;也可从相对位置看一下它位于哪个半球,海陆状况如何,周围有哪些国家、地区、海洋等。然后可从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方面来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方面,由于受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这些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要注意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该区的区域自然特征。一个区域的人文特征可从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等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时应突出主要方面、有代表性的方面,也要注意这些特征的形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变式练习1 读甲、乙两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地形区名称:A ,B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 ;B地适合发展 。

  (2)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 ,该基地著名经济作物是 ,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 。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双选)( )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尽快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4)甲、乙两图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上海龙凤1314 shlf  A.冻土广布 B.河流都有两个汛期

  C.都有小麦种植 D.黑土肥沃

  答案 (1)辽东丘陵 辽河平原 林业 种植业 (2)三江平原 大豆 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 (3)AC (4)C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解析 首先确定甲、乙两区域分别为辽东丘陵、辽河平原与三江平原。根据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区差异,可判断辽东丘陵适宜发展林业,辽河平原与三江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类型2 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关于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大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

  B.平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C.西部草原区的发展方向是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

  D.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答案 A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解析 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是平原区农业发展重点之一,而不是发展方向。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立体开发”是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围绕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变式练习2 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有关数据加以说明。

  (2)有关资料表明,甲、乙两城市每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为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据图文信息判断出C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写出适宜A、B、C三个地区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答案 (1)甲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强。甲城市气温年较差大,约46.7℃,年降水量小,约320mm,乙城市气温年较差小,约42.4℃,年降水量大,约490mm。 (2)甲城市比乙城市纬度高,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接受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与乙城市相当。 (3)大兴安岭 (4)A地——畜牧业,B地——种植业,C地——林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解析 第(1)题,气候的大陆性体现在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上,大陆性强的气候,气温的年较差会更大,降水量更少。通过图表中数据甲地的气温年较差比乙地要大,降水量比乙地的要少。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2)题,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即正午太阳高度角、白昼时间长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首先要通过读图得出甲地比乙地的纬度高,仅仅从纬度分析乙地的太阳辐射比甲地多,但甲地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再加上甲地位于非季风区,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因此尽管甲地纬度高,但与乙城市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3)题,判定C山脉为大兴安岭,主要依据是:①大兴安岭的东侧年降水量大于400mm,西侧年降水量小于400mm。②大兴安岭的西侧为内蒙古高原,海拔较高;东侧为东北平原,海拔较低。

  第(4)题,A地位于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少,适合牧草的生长,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B地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多且地形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C地为山区,适合发展林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读图完成1~3题。

  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和水分较充足而且配合好,雨期短,光照条件好

  B.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C.降水多,比南方地区好

  D.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都比南方好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 )

  A.春小麦、大豆 B.冬小麦、玉米 C.棉花、水稻 D.高粱、亚麻

  答案 A

  解析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东北地区由南向北热量在递减,因而其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农作物品种有所不同。春小麦、大豆是位于东北中北部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所共同的、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冬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辽南,高粱主要分布于中部。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图中A表示的地形区是( )

  A.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B.东北重要的谷物农业区——松嫩平原

  C.东北主要的玉米生产区——三江平原 D.东北主要的黑土所在区——三江平原

  答案 D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解析 考查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及土壤类型。图中A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土壤类型看,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黑土分布区,三江平原是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因为纬度较高,生长期较短,所以三江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玉米已较少种植。

  4.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

  A.地形多种多样

  B.气候条件的制约

  C.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答案 D

  解析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5.东北地区水稻多种植在( )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

  B.松辽平原

上海龙凤1314 shlf  C.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上海龙凤1314 shlf  D.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答案 D

  解析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生长季较短,是春小麦的主要分布区,松辽平原是玉米集中分布区。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但此处还不是水稻的主要种植区。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2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知识点:

  1、什么叫洋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以及洋流的分类。

  3、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5、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试找出分布规律。

  重点:①洋流的分类②洋流的分布与流向③洋流的影响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全班参与讨论什么是洋流,是怎么引起的。解说:什么是洋流?→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5分钟)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二步:图文并茂,深入讲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最根本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而后带动海水运动,产生现在的洋流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海陆分布和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10分钟)。

上海龙凤1314 shlf  洋流的分类→①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亦称吹送流,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洋系统,按其成因来说,大多属于风海流。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不同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不同会使海水密度产生差异,从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异,在海水密度不同的两个海域之间便产生了海面的倾斜,造成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密度流。补偿流因为海水挤压或分散引起。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②按冷暖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高,来自水温低处,寒流,亦称凉流,冷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来自水温高处。③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20分钟)影响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环流系统有哪些?→一般的,除了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的洋流之外,其他地区洋流流向是稳定的,不受季节影响,而北印度洋和中国沿海洋流的流向转变均是受季风改变的影响。北印度洋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逆时针运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顺时针运动;而中国沿岸洋流冬季受大陆西北和东北季风影响,流向向南;而夏季受到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流向向北。

  洋流系统:表层环流系统以中低纬海区的副高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以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低压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动。北面的称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海岸

  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至中纬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风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极地寒流。南半球中纬海区的西风漂流。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的绕极环流,称为南极寒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信风漂流、信风漂流遇大陆后向高纬转向的补偿流、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大陆后向低纬转向的补偿流,便构成各大洋副热带海区(仅指大洋的如下海区: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由西风漂流、西风漂流遇到陆地后向北分支形成的补偿流、极地东风带形成的中高纬大洋西岸的洋流组成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南极绕极环流:在极地东风带的吹拂下形成环绕南极洲大陆一周的南极绕极环流,再往低纬方向为环绕南极大陆一周的西风漂流,因本海区自然特征比较一致,有些学者把南极外围海区称为南冰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大洋应有其对应的大洋中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25分钟)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对气候的影响:总体来说,暖流增加温度和湿度,寒流降低温度和湿度。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对海洋污染的作用:有利也有弊: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世界洋流的分布有哪些?

  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高中地理教案,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20分钟)

  第三步:回顾知识点,有任何疑虑的向我提问。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后总结:大部分学生能了解洋流,以及洋流的分布。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了解日本的轮廓图。

  2、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并分析其特点与成因。

  3、了解日本的农业发展条件、主要的农作物及出口的农产品,并能运用高中地理知识与原理进行解释。

  4、分析归纳日本的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工业分布的特点等。譬如以日本临海型工业布局为例。

  5、运用高中地理知识分析日本的人口分布、民族构成、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特点。

  二、本讲重点、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重点:日本的地理特征。

  难点:1、日本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三、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的呢?(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日本(板书)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国家地理中的日本,还是跟上节课一样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然地理特征(板书)

  1、地形(板书)

  【读图】请大家把地图册翻到日本这一页,找到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提问】根据地形图,来总结一下日本的地形状况?(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沿海地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由四个小岛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由此总结出其地形构成:)

  2、气候(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根据它的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温和,降水较多;夏季凉爽,降水丰富,原因: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河流(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继续看图,看河流的数量,流向及其长短并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国土狭小)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资源分布(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从日本的资源分布图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原因: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

  林—多山地,降水丰富;地热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风能—处于季风气候区)

  二、农业(板书)

  【提问】通过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大家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工业基础,劳动力,地价水平)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实例,便提问边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得出如下结论。板书:

  种植业:平原狭小,人多地少,稻米单产高,可自给。

  措施:小型农机具;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种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渔业发达:远洋、近海捕捞和近海养殖发达。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于此,形成的北海道渔场。

  其他:丘陵种果蔬,但仍需大量进口。

  主要农作物:水稻

  进口农产品:小麦、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业

  【读图】指导学生阅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并思考一下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根据所学知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状况(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结合所学过的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

  科技等;其他社会因素)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板书)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有哪些?(板书)

  (优势:国土狭小,国内市场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劣势:劳动力充足,文化素质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日本的工业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板书)

  (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原因: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引导】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后,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后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缺陷: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销售;工业原料严重缺乏;依靠国际市场进口)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读课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上海龙凤1314 shlf  原因:日本国土面积狭小

  2、人口问题

  老龄化严重

  原因:(1)随着生活环境、饮食和营养状况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断降低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人口分布

  太平洋沿岸平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积狭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所以人口和工业也多集中在这一地区。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4

  【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土壤的概念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

  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形成过程

  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5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区域的含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

  3. 比较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 过程与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通过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

  2. 利用地图,运用所学的知识,列表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存在哪些差异,学会区域

  比较的一般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结合教材内容,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影响。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明确千差玩别的地理环境,就会造就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科学的区

  域可持续发展观;

  2. 养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区域的特征;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区域的特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 课的类型 授新课

  四、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比较法 案例教学法 师生互动式教学法

  五、 课时安排

  2课时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新课导入】我们的生活与地理区域密切相关,例如,我们介绍自己的家乡是某省、某县、某镇,我们去过某些风景名胜区旅游等,我们还听说过东北平原、黄河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齐鲁文化区等地理名词。你了解什么事区域吗?区域是怎么划分的?又有哪些特征呢?好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咱们今天的学习主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区域的含义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区域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就不同,如按自然环境差异,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分为东部发达地区、中部较发达地区、西部落后地区。区域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这个怎么理解呢?区域的客观性体现在区域之间差异的存在,而主观性则体现人为的划分上,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是一个区域区别于同等级其他区域的根本所在,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区域的特征】 (师)区域有级别差异,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这说明区域具有什么特征啊? (生)略 【板书】(师)这说明区域具有层次性

  (师)上面我们说到了,区域是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客观性体现在区域差异上,这说明区域还具有差异性特征,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 ,区域间差异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以武汉和湖北省为例给学生解释) 【板书】差异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组成区域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

  这说明区域具有什么特征? (生)略 【板书】(师)这说明区域具有整体性特征

  (师)区域还具有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相对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域划分方案。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师)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侯、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下面我们就已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一下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略

  (教师点拨)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松嫩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地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少;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 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生)略 (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是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生)略

  (教师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列表比较:

 三、活动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补充:分析区域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区域发展的条件、优势和劣势;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阶段评价。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区域的含义,分析了区域的一般特征,并且还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了怎么样去分析区域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新课导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区的地理环境:

  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 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 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不同时期区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后来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为什么呀? (生)略

  (师)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样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看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我们发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异常激烈,这些自然现象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常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我们称为地质灾害。请同学们思考,你所了解的地质灾害有哪些,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提问】虽然我们很少亲临地震,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地震实际上是地球内能在地壳的断层带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释放的过程,请大家发挥想像,地震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引导并提问】通过观看录像,我们了解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知识,请你回忆一下,火山的分类有哪些?你觉得这样的分类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思考回答】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上海龙凤1314 shlf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正确的评价。(1)从灾害的角度看(2)从资源的角度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

上海龙凤1314 shlf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

  【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高中区域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6篇08-12

区域地理中东教案设计12-11

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教案02-24

高中地理教案08-30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09-03

高中地理《火山》教案12-12

中国区域地理专题复习11-30

高中地理教案(15篇)09-17

高中地理教案15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