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现代文阅读教案系列5

时间:2023-04-25 23:30: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文阅读教案系列5

专题五  鉴赏与评价 考点连线 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两个知识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文学作品的阅读虽与科学文章一样,都要考查对词句含义的理解,对文意的把握等,但是由于文学自身的特点,考查中更强调对语言的品味、技巧的把握、形象的诠释、意蕴的理解等。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试题采取表达题的设题方式,对平时不善于组织文字的学生无疑增加了难度。如何克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弱点,做到根据命题的意图与要求准确编拟答案,也是在训练中要认真揣摩和努力提高的。 窍门点击 一、分析文学作品塑造的形象、流露的情感、运用的手法、表达的观点、蕴含的意趣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评价其优劣、高低,分析其美感因素,判断其审美价值,是文学鉴赏的主要内容。落实在高考试题中,往往考查:文章的内容观点及其评价,谋篇布局及其用意,写作技巧其效果,语言魅力以及风格特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侧重。 1、散文: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析词义,明感情,领悟隐含信息;找开头,重结尾,全力寻找“文眼”;掌握形与神、情与景、托物与言志的关系;品语言,辨意境,探求艺术风格。 2、小说:把握情节发展的环节,揣摩作者的独特匠心,从高潮和“点睛”挖掘作品的主题;根据小说环境来了解人物活动的背景,通过情节分析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透过人物描写来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分析作者运用文学技能的特色及其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中的作用。 3、戏剧:从戏剧的矛盾冲突、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情感纠葛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从人物的动作(舞台说明)、语言(对话与独白,尤其是人物的言外之意即“潜台词”)所体现的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教养、生活习惯、社会地位来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与思想感情。 二、这些是文学鉴赏的基础知识。文学鉴赏是运用这些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复习中我们要做到对这些知识了然于胸,然后才有可能运用自如。同时,在文学鉴赏中我们还要注意: 1、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要立足于把握整体。在试题中,常常看似要求就某一句话或某几句话进行评价鉴赏,实则涉及全篇。要瞻前顾后,切勿断章取义。 2、要联系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文章主旨、作者态度、社会意义等方面去评价鉴赏;分析写作技巧要联系思想内容,做到文道统一。就写作技巧而言,它不但要求判断作品运用的是哪种写作技巧,而且侧重于对其作用的分析,弄清其表达效果。 3、在评价鉴赏中,一是要抓住关键性语言。无论是何种体裁的作品,关键性材料总是最能说明文章的思想内容、帮助我们进行评价鉴赏的。二是评价要客观公正。要从作者和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讲究分寸,切忌下列三点: ①无中生有——凭空想象,主观臆测,答非所问,导致你的分析与作者和作品的客观实际出现偏差,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②有失分寸——不顾作者和作品的具体实际,对作品中表达的某种感情或产生的艺术效果,以为说得越玄乎越好,妄加引申。 ③生搬硬套——不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进行具体分析,而套用人们对该作者总体创作或其它作品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而所有这一切说到底就是一个“情”字。有哪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表现作者的情感意蕴的呢?因此,阅读鉴赏要“披文以入情”,即,从作品的鉴赏分析入手,具体地、客观地、深入地去品悟作者在作品中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这种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所起到的客观实际效果。但是,这个“情”主要是作者和作品中流露出的“情”,在鉴赏中要使我们的情感体验与作品的客观实际相一致。而有的考生认为,既然文学鉴赏具有较浓的主观色彩(甚至有人就把这类试题叫做“主观题”),阅读时就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主观情感来代替对作品的客观体验,鉴赏和评价就难免与实际有出入。 三、要注意品味语言。 语言品味主要侧重在如下几点:   (1)词语理解。一般文学作品词语内涵极为丰富,怎样去理解词语?这就要借助于丰富的文章内容来体味、理会。   (2)富有特殊含义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运用了修辞方式,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排比,或对偶,内涵随语境而变化。   (3)给某些事物以特殊意义,或用象征、类比手法,使事物有了一层特殊的意义,例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等等。 (4)有些诗文的引用与作用,也是命题者易出题的契机。诗文的引用是作者借鉴、借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形式,是为了说明证实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的。 四、对文章的写作特色进行鉴赏,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从材料组织上看,材料的选择是否围绕中心,安排是否详略得当,组织材料的方式采取时间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还是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组织材料上有无线索贯穿,还是双线(主次、明暗)贯穿。   2)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中的哪一种,或是兼而有之。  3)从语言上看,具有什么样的语言风格。语言的锤炼、修辞格的使用有何特点。  4)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上看,可以分别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方面采分析人物的性格,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色。  5)从作品结构上看,可以分别从写作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方面鉴赏。  6)从议论文、说明文的结构,议论说明的方法上看,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性是否强,使用了哪几种议论说明的方法。  7)从表现方法上看,常见的有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引用等写作手法;结构上有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有正话反说、俏皮幽默等技巧。阅读时,必须具备一双慧眼,识别作者所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语言表达技巧,关键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渲染是为了烘托某种氛围、人物心境;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分,它们分别衬托什么;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提供一种暗示;象征是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性、节操;对比是为了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喻是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叙述中便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拟人是把物人格化,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引用使引用的内容具有多项作用(引用传说故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引用诗歌除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采用第二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关系密切,或将物拟人化,便于抒发感情,等等。 五、考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相应的鉴赏意识,如艺术形象的一般分析方法,常用表达技巧的作用、效果。缺乏相应的鉴赏评价术语等; 二是不能很好地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设题的角度和要求,做必要的、适当的、灵活的变通; 三是语言操作的随意性太大,抓不到得分点,或分寸失当,缺乏根据,或组织混乱,没有层次感。

【现代文阅读教案系列5】相关文章:

“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教案04-25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一04-25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教案)04-24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教案04-25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04-27

幼儿阅读系列活动方案最新12-13

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总结02-13

教案系列之五-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阅读课04-25

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204-25

中国现代文学授课教案--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