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2-11-10 17:56:10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乡一风俗,每个地方的人对于传统节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的家乡在上海,别看它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也有着对春节独有的表达方式,从祖辈开始,一直传承至今。

  上海的春节是从农历12月23日进入“过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晚一天“祭灶”。这天夜里,每家每户或祀灶神于堂,更多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台上,供酒、果、还必供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有竹枝词这么说:“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送灶时人们还要供上糖元宝,据说是为了让灶神不说人间的坏话。

  腊月二十五,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也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的各种张罗。首先要购买备足食品,其次是准备新衣,再次是贴春联、年画。除夕夜人们就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觉得有趣的是元宵节,年幼的时候爸爸每年都会给我买个兔子灯,听爸爸讲在他小的时候可都是自己做的。在元宵节这天,包汤圆是我家的重头戏。每年奶奶都会早早的准备好包汤圆的各种材料,我们全家就会围坐在一起包汤圆。在雪白的水磨粉中加入热水,揉捏出软糯的面团,把甜甜蜜蜜的豆沙包入和好的面团中,希望新一年生活美满,团团圆圆。

  过了元宵节,春节差不多就结束了。春节悄悄地到来,又随着我们的欢声笑语悄悄地溜走。春节,承载着我们的期望与欢笑。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3

  我的家乡在江门,每年春节,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春节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临近春节,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4

上海龙凤1314 shlf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腊月也已悄然到来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粥里溢出来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每年腊月初八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小火慢慢熬制腊八粥。腊八粥中赤豆、红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让粥变得甜腻腻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红豆则不一样,这可是有故事的呢!

  传说有“赤豆打鬼”之说。据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作祟,小孩子生病、人们品行不端等都是因为恶鬼的原因。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畏惧赤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借粥里的赤豆、红豆来打鬼,驱疫迎祥,这才有“赤豆打鬼”之说。

  熬制腊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制,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就仿佛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热乎乎的。不管寒风多么刺骨,始终洋溢着温暖。

上海龙凤1314 shlf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过后,马上就要迎来了春节。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它也别有一番风味!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5

  我漂亮的家乡在xx,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县城,但仅管这样,大家xx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伙对祖先的尊重。

  我先从新年开始说起吧!没到除夕之夜的时候,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兴盛,儿女可以孝顺长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吃完晚饭后,大家是从不外出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伙的好运给带走的。”虽然大家不可以外出,但是在家里,大家不可以外出,但是在家里,大家依旧可以玩的有声有色。大大家在家里打麻将打个通宵,小孩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伙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中一年级也是非常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大家小孩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期望大伙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小孩们得到压岁钱后可高兴了,但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是不能乱烧钱的,这又代表着大大家在这一年里非常难非常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生在家帮爸爸妈妈干活,女生就跟随大大家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伙都过的十分高兴。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去烧香,给菩萨请安,让菩萨保佑子孙满堂,儿女们的生活愈加幸福美满。

  在过了初六之后,大伙的所有就都恢复正常了,大大家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小孩们该去复习功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这个新年是让人难忘的。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6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传说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民族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今年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荡荡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奶奶包了喇叭型粽子,有奶奶包了枕头型粽子,比赛非常激烈。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心情看李奶奶比赛。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最后评奖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7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故乡的山,是故乡的水,故乡就像一坛埋藏在地底的酒,每每闻到酒酿的香气,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砖一瓦都藏满历史的故乡——湖南益阳,想起故乡的甜酒酿。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过年吃甜酒酿在我老家是一种传统与风俗,是辞旧迎新的最好打开方式。每逢过年,奶奶拿出一大盆烧好的,凉透了的糯米饭,然后分装到二十几个瓷碗里,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块酒曲,两个手指来回搓动,酒曲粉均匀地落在了饭粒上。接着用筷子把最上面的一层饭拨开,再洒一次,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后,倒入一个大缸里,压紧。奶奶告诉我,要让每一粒米饭上都有酒曲粉,这样才能充分发酵,做成酒酿。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来回搓动,好奶在做好的酒酿中间,钻了一个洞,是为了酒曲呼吸,最后把盖子盖上。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酒了,出酒了!”三天后,我们打开盖子,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涌了出来,奶奶把酒酿舀进锅里,我的目光也跟随着被舀进了锅里;不一会儿,水烧透了,香甜的米粒在锅中翻腾,我的心也跟随一起热舞。奶奶为我盛了一碗酒酿,我接过来吹了吹,仰起脖子就喝。“小心烫!…”不等奶奶说完,一小碗甜酒酿早就无影无踪,我已经自己去添一碗了。奶奶看着我一口气吃了很多,表情和我一样满足,其实她一口都还没吃呢!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隔壁的小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

  “吃了甜酒酿,万事都吉祥。”乡民们,过节都爱吃甜酒酿,尤其春节、祭祀和庆典活动更是如此,除夕是要守岁的,即通宵不眠,大年初一吃甜酒酿,还有驱魔避邪平安长寿的寓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奶奶的那一碗甜酒酿就是亲情,节日的盛宴,包裹着平淡凡人心。家乡的风俗牵引着叫嚣的馋虫,来一碗甜酒酿吧!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8

  我喜欢春节,因为过一个春节我就又长大了一岁,我更喜欢家乡的春节,因为家乡的春节很有趣,它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怎么样,现在就听我说说我们家乡的春节故事吧!

  春节帮爷爷贴春联、贴门神,这是我自依依呀呀蹒跚学路时候就乐于干的“活儿”, 刚开始看着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别说是妖怪,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对视,它好威风啊,爷爷告诉我这是保卫咱家的卫士,是贴到门上的。瞧我,拿起大刷子,一下、两下……浆糊飞到了春联上门神上、飞到了我的新衣服上、也飞到了爷爷的裤子上,爷爷夸我真能干,抱起我就用胡子“亲”我的脸蛋,当然这是我很小的时候,现在已经成长为标准的“小帮手”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包饺子,这可也是我喜欢干的“活儿”,大年初一一个奶奶会给我一个小面团,任由我捏成各种形状。过年家家都要包一枚硬币饺子,大年初一一大早谁能吃出来就预示着一年来谁福气最大,我已经连续两年蝉联“福星”了,嘿嘿!。

  还有我最高兴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烟花,家乡的天空夜晚繁星点点,很适合放烟花。每次聚集了很多的观众,看着礼花弹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样照亮了整个夜空,听着乡亲们啧啧的赞叹声,我心里美极了!

  再有意义的事就是大年初一早上了,天还不亮,我就会被鞭炮声叫醒,新的.一年开始了,街上会像集市一样热闹上了,乡亲们会互道祝福、互拜新年,家家都会拿出最好的礼物招待客人,我就跟着爸爸妈妈去各家各户拜年,也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小客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当然,我们家乡的春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的话,就欢迎到我们的家乡来吧!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9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的家乡,位于安徽省的西南边陲的一个县城--宿松。这里既没有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密集的人口,但是有一种独特的记忆,印在60年代的宿松人脑中,这项活动就是舞龙灯。

  别看舞龙灯各地过节基本都有,但家乡的龙灯还一点儿都不一样。首先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就是:家乡的龙灯大多是纸糊的,也不是一整条的,而是一段一段的,这不仅代表着龙灯的制作难度提高,更需要舞龙时的配合。而且,家乡的龙灯除了敲锣击鼓,还会有人吆喝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的爷爷是在1953年出生,在他的记忆里,每村都会有舞龙灯的。村长一通知舞龙的人要来,那个小山村立刻就会沸腾起来了。一阵飞来飞去的纸屑和“噼里啪啦”的炮声过后,舞龙的人经过各家门前,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流畅和连贯,轻松娴熟地在空地上转着圈。一阵阵乐器、歌曲、吆喝声相混的声音,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聊着、笑着,互相嚼着白白的贡糕,条件好些的就吃水果糖;大人们凑在一起谈着家长里短,也有的低头弯腰,准备一卷卷红鞭炮。随着存着一声吼,龙头映入了大家眼中。就像提前约定好似的,同时“噼里啪啦”响起来。小孩都捂住耳,闭上眼,大声“啊啊啊”地叫起来;而大人们一点儿都不怕,饶有兴趣地观赏着。鞭炮声过后,音乐和锣鼓声又争先恐后地开始“大闹”,与那行云流水连贯大气的动作独成一派。大家都被吸引住了,眼睛都直直地盯着。“咣咣咚咚”的锣鼓声,伴着喜庆的音乐,大家的心也“咚咚咚”跳得更快了。一阵高潮后,孩子们兴奋劲尚未散去,而大人们也拿着准备的赏钱去了,顺便拜个年。

  听完爷爷的讲述,再看他那激动的神情,我也兴奋极了,下次回家过年,我如果也能参与这个活动该多好啊!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0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五,我县农民都有自发舞板龙(板凳龙)的风俗。板龙由一节节板凳连接而成,每桥长1。8米左右,用竹篾扎制龙头、龙肚、龙尾造型,糊以棉皮纸或丝绸,再彩绘或贴制龙鳞、云钩图案,龙身以红烛或灯炮装饰,长度超越百米。

  2月14日,又逢元宵夜,勤俭村村民早早就将板龙的龙头、龙尾装扮一新,傍晚时分,全村老老少少都在翘首等待着板龙起舞。夜幕来临,随着阵阵鞭炮声和两千余人的欢声笑语,一条巨型板龙在夜晚的风里和灯笼照耀下,来回舞动,让人目不暇接。以锣鼓伴奏,锣鼓打得慢就舞得慢,打得快就舞得快,劲舞起来气势恢弘,激情四射,令人大开眼界。

  所谓“板凳龙”,由龙头、龙肚、龙尾组成,前有锣鼓队开道,还有烟花爆竹队,引路人,阵容十分庞大。表演时家家户户出一男丁扛一板凳参演,一条条板凳首尾相连,一般都有上百条板凳,200多米长,起舞时巨龙游走,威不可挡。舞龙的村民齐心协力,或抬或举,先小步走,后快步奔,再急速跑,一圈圈跑下来,龙头接龙尾,“火龙”成了个“大火圈”,熠熠发光。伴随激越的鼓点,那道流动的光圈越转越快,越转越奇,时而组成了“同心圆”,时而扭成了“大麻花”,时而又上下奔腾跃动……鞭炮声愈加密集,白色的烟雾在夜色中升腾,那条“火龙”在烟雾中出没,神龙不见尾,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1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岁末它就会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声响和红光。于是到了那天,大家就点燃鞭炮,门上贴上了春联,把年给吓跑了。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是上海人,记忆中每到春节的时候,大街上行人开始了,大人们都张罗着买年货,我和妹妹就负责贴福字,写春联。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围着圆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团圆饭。满满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有让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鸡,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我爱吃的桂花糖藕,最馋人的是桌子中间滚烫的“全家福”,其实“全家福”就是一个大砂锅,里面有蛋饺、肉片、冬笋。鱼丸、熏鱼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们把菜吃得干干净净,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装,已经圆溜溜了还在大快朵颐。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小孩子还能拿到压岁钱。这些就是我记忆中过年的样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各地过年时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广东人过年要说‘恭喜发财’,南方人过年吃年糕,那我们就吃汤圆啦!

  奶奶教我们包汤圆,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从瓶子里挖出一点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来,搓圆,一个可爱又小巧的小汤圆就做好啦!于是,我们也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我们包的汤圆简直不忍直视。奶奶就轻声指导我们:“这里芝麻少放一点。这里皮子包紧一点。”吃着我们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2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的童年是在丽水乡下度过的,那儿每年中元节都要放河灯。妈妈不许没有九岁的孩子去看河灯,怕出意外,再加上姐姐们每次看河灯回来,总是一副满足的样子,我于是也觉得河灯是个极神圣极美好的东西了。

  九岁那年的中元节,我被允许第一次去看河灯。一周前,我就开始兴奋,天天拉着人家唠河灯。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终于熬到了七月十五,天还没黑,我就蹲在河边等。我清楚的记得,那天的时间走的多慢:云飘来又飘走,鸟儿已经飞了上百个来回,可天就是不黑。过了好久,姐姐才姗姗来迟。我催促她:“放吗?放吧!”可姐姐却只是故作老成地摇摇头,说:“还不到时候。”我急了,但却不说话,只是盯着姐姐看。她似乎也受不住我渴求的目光和河灯的诱惑,打开装河灯的篮子,拿出几个河灯。她做的河灯总是很精致:彩纸折成荷花的模样,每一片花瓣都是不同颜色,荷花中央用胶水固定了蜡烛。我不由联想到妈妈说“荷花灯是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意。姐姐点亮蜡烛,俯下身子,将河灯轻柔地往水中一放,荷花状的河灯便缓缓漂远去,直至没入一片灯光之中。

  来放河灯的人渐渐多起来,河灯便也增多了。几十盏河灯汇成一股彩流往远处流去,然而没过多久又潇潇洒洒地分开了,将被夜泼上墨的湖重新染成霓虹色,并带着此岸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幽幽闪闪地飘向彼岸,烛光悠悠,温润而又神圣。

  回到家后,我们还必须吃鸭子、喝茶。现在想来,那的确是极美好快乐的日子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3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阳新县,这里的风俗与其它地方有些不一样。正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此刻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里过年的风俗习惯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传统节日,虽然全国人民都过着同一个节日,但是每个地方过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我们这里从腊月初就开始忙活了。

  冬至开始大寒之前,人们把红薯从地里挖回来,然后把红薯一个个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加工成又白又细的红薯粉,再然后就用坛子或干净的袋子装好打算过年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下雪了,人们被困在家里不能出去干活,就在家里制作又香又软的年糕。制作年糕虽然费心费力但制作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欢声笑语。每次听到别人提起年糕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出锅时的腾腾热气,想起它的香甜美味,想起一家人品尝年糕时的幸福笑脸。我家每年做年糕的这项任务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来完成的。首先将米粉放进大盆里掺和适量的水揉一揉,揉成一个个小球形的剂子,然后放进模具里将它们压成各种形状,有圆形的有鱼形的也有桃形的……最后将各种形状的年糕放到大蒸笼里蒸熟。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年糕倒在簸箕上,让人看着就喜爱,闻着就流口水,吃一口满嘴的年味。但我们不能多吃因为奶奶说这是用来款待来拜年的客人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年糕做好了,人们又将五谷杂粮倒在装有沙子的锅中爆炒,做成各种各样的零食。过年的主食零食都有了,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四,每家每户都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离过年还有几天时间,东西就都打算妥当了。

  这一天最终到来了,大家都在门口贴上红红的对联,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正式迎接新年的气氛。这就是我们这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4

  我们这里的民间风俗有很多,不过我想说的是过年贴福字这个风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每逢过年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都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福。很多人为了更充分的体现这种向往和祝福,干脆将“福”字倒过来帖,表示福倒(到)了。

  当然,我们家过年也要贴福字。而且每次贴福字都少不了我,只要爷爷贴福字,我就会停下手中的事,去和他一起贴。

  今年也不例外,除夕一大早,爷爷手里拿了一堆福字,招呼我和他一起贴。我赶紧跑过去,爷爷把福字一一摊开,准备挑一张最大、最漂亮的福字贴在我们家的大门上面。看着大大小小的福字,突然,一张大大的带着鲤鱼的大福字映入我的眼帘,这应该是最大的福字了吧?我对爷爷说:“爷爷,我们把这个大福字贴在大门上吧。”爷爷笑眯眯地点了点头。准备贴了,要知道这贴在大门上的福字走过路过的邻居都能看到,因此一定要贴得端端正正的才好。爷爷在前面帖,让我在后边帮他看着,这可马虎不得,要是贴歪了可不行!我在后面指挥着爷爷:“爷爷,向右一点……”“奥,好……”“不对不对,再向左一点点,好,停——。”就这样,我们把最大、最漂亮的福字都贴在了我们的大门上了。爷爷走得远一些,又端详了一下,对我的指挥表示很满意。随后,我们把其余的福字一一贴在了门、窗、柜的上面。整座房子装饰得喜气洋洋,充满了过年的气息。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年最重要的风俗,当然,我也喜欢这个风俗。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5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你吃过青明团子吗?是刚出锅,冒着热气的。用手托着底下那小片苇叶就能大口大口朝嘴里塞的,不要叫人太满足。

上海龙凤1314 shlf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耕田,瞒过了清兵。但敌人并不善罢甘休,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个人都要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那农民在回家时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发现手上、膝盖变绿了,于是将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做出了一只只青团和草一起放篮子里,混过了哨兵。后来李秀成教太平军学做青团以御敌自保,艾草是能避邪的,吃青团的习俗就流传开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清明团要怎么做呢?先采摘艾草,洗干。锅中放入水煮至沸腾放入艾草焯一遍。煮好的艾叶散发着独特的清香,用菜刀剁成泥,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好面团定是青青的,自然的,像橡皮泥似的。一揉一翻之间,碧绿的艾草泥与米香混合成一体,揉捣成软糯的青色团子,油绿如玉,清香扑鼻。

  馅料有咸有甜,我喜欢咸的。把五花肉、笋干、虾仁、香菇丁、胡萝卜丁和雪菜混合一起,琳琅满目,光是想想就垂涎三尺。取一小团面,三两下把艾草团捏成碗状,馅放中间把皮子边拎起来,黏在一起,倒扣在铺满苇叶的蒸锅上。做好的清明团子蒸二十来分钟就行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只见锅上冒出了一层热气,如烟雾般缭绕。清明团子出炉了!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那奇特的艾叶香让我陶醉了,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6-03

家乡风俗作文11-04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9-03

家乡的风俗作文03-19

家乡风俗作文03-29

家乡风俗的作文11-07

家乡的风俗02-13

家乡风俗04-02

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06-18

家乡的风俗作文好句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