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2-08-11 17:57:13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精华】风俗的作文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风俗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风俗的作文9篇

风俗的作文 篇1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人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上海龙凤1314 shlf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人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的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上海龙凤1314 shlf  满族的重要节日与汉族差不多,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早期分宫廷萨满和民间萨满两种。清代历朝皇帝举行各种祭神祭天典礼,如宫廷萨满设“堂子”祭天,都用满语诵经跳神。直到20世纪40年代,在东北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和爱珲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有萨满教。民间萨满又分以跳神为职业的萨满和管祭祀的家萨满两种,现已消失。

风俗的作文 篇2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婚礼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定亲、婚礼和回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定亲,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接着就请一位娴于辞令、善于交际的媒人去女方说亲。当然,女方也要详细地了解男方,不过在形式上必须让男方占个主动。姑娘一般在十七、十九这些奇数年龄成婚。定亲通常分两步进行。

  先是小定。由媒人自己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一同携带两盘饼子(每盘有8个圆形面饼,上面放有奶食、红枣和糖)、一瓶白酒来到女方门上,喝完茶以后,将两盘饼子拿出来摆在桌上,让姑娘的父母品尝奶食,再向他们每人献上一条哈达,说明求婚的来意。而后从拿来的瓶里倒出酒来敬给女方双亲;再把其余的酒连瓶子交给他们。接着就在女家的欢宴上详细介绍男家特别是女婿的情况,提出求婚的愿望。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后(姑娘也得点头),才算初步达到了求婚的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再就是大定 这次除原来的两个人外,还得有女婿和一位近亲,选择良辰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绵羊背子(煮熟的整羊,如没有,绵羊背子可以用砖茶代替)、两盘饼子、一瓶酒等礼物来到女方家。女方一般也要有娘舅近亲和邻里等几个主要人物在场。男方让女家主人品尝奶食之后,便献哈达,将饼子和羊背子摆在桌上表示送来了定亲的礼物。这时主家便出来一个人,将羊背子象征性地品尝以后,便端起盘子正转一圈放了下去,尔后媒人便向女方长辈每人敬酒两盅,便开始饮酒用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决定聘礼的数量和结婚的日期等事宜,蒙古语称作“依克河勒奇高日”。聘礼通常称为穿戴,有“一九”、“二九”之说,“一九”主要包括砖茶、大布、帽缨、腰带、大畜,还有给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给姑娘的礼袍等。这些物品大部分在娶亲时又陪送回去。姑娘的头戴主要由女方家准备,但男方家应根据财力情况给予必要的资助。 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头戴往往完全自备,有的还相当昂贵,在一般情况下,大定也可以简化程序或跟婚礼一起举行。

  大定以后,双方父母就可以互相走动,选择一个吉年吉日,围绕八卦举行一个“开婚”的仪式,八卦是指火、水、金、土、天、气、木、山八种东西,同时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尔后双方便可以向亲朋邻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鄂尔多斯风俗,台吉之间互不通婚,同族的兄弟之间不说亲,这是促进后代优生、健壮的优良传统。

风俗的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神农架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地方的风俗截然不同。就连婚礼上的风俗也非常讲究。一般的.婚礼都是由红媒介绍,双方父母相中了对方的儿女,就把婚事定了下来。

  可是我们这可不是怎么简单。我们这的婚礼与他地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要纳八字。看男女双方属相冲不冲,合不合,相不相克。如果都符合的话,就可以论婚论嫁了。

  男方要送订婚礼物,女方要大摆宴席,请亲朋好友来吃喜酒。男方前去迎亲时要带上花轿,彩旗,万民伞,和金瓜钺斧前去迎亲。更能体现神农架婚礼的特色就是也用上了锣鼓。迎亲的路上,各种乐曲奏响的声音和人们的笑声融成了一片,犹如一首优雅的小曲,喜气洋洋的。

  我们这铺新床是很讲究的。必须请八字属相和的一对新人,儿女双全的人来铺。还要在床上放着各种东西:花生,枣子,鸡蛋等。每一种东西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如说:花生,代表生育儿女;枣子,代表早生贵子等等。当然,还有我们小孩子更喜欢得红包和喜糖啦。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等到抢红包,喜糖等东西的时候,冲在最前们的就是我们小孩子。我们一窝蜂挤上新床,不过一会,新床上就一片狼藉,抢到东西的我们那会注意这些,转头便走人。不用说,婚礼结束后还要闹新房。

  神农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风俗习惯正在逐渐改变或消失,但结婚纳八字这一风俗却依然繁盛。

风俗的作文 篇4

  “嘟……”爷爷那通电话挂了,皱起的眉头表示着他心里的不快。”

上海龙凤1314 shlf  “看来要去镇上买几块箔了。”爷爷的声音响起。锡箔?有金色的、银色的,不是过应该是锡做的。薄纸面上有色的朝外翻。折几下子,就成元宝了,烧给故人的,怕是有人过世了吧。

  半个人高的缸里起了火苗,它在不停的摇曳着,在黑夜里点缀着繁星的背景衬托着下,极为耀眼。可却没几个人把注意力放在那上面。我又往缸里扔了一袋元宝。用锡纸折了半天的元宝几秒间便消散如烟。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站在火缸旁,看着陌生的面孔路过,进进出出。来的早的,走得早,来得晚的,就在一层楼高的帐篷外等着,帐篷里摆着八九个圆桌,每个桌子十人,满席就开吃,这就是流水席,吃不到一小时就走人了,换下一波人来。饭桌散了,人也散了,三三两两地走了。

  我也不知道自已算逝者的哪门子亲戚,糊里糊涂地来过又离开,我甚至不记得什么时间见过她。也就走个场子,凑个热闹,像模像样地拜了两拜,大概是我唯一要做的事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农村里的丧事,少不了一班人在哪里敲敲打打,鼓乐震天,几个和尚叽哩咕噜念经,人们都带着笑交谈着,若不是花圈明白地摆着,怕是成了喜庆的晚宴。

  说它什么呢?铺张浪费还是思想落后?可那就是当地的风俗文化啊!

风俗的作文 篇5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到城隍庙游玩 ,正巧城隍庙在搞灯会。只见,游人如织,彩灯璀璨。街道及其两侧的彩灯形态各异,美丽精妙。有走马灯、莲花灯、金鱼灯、五星灯、卡通人物灯……

上海龙凤1314 shlf  豫园商城广场,搭起了以花果山为主题的灯饰。孙悟空金箍棒擎天,神采飞扬,正向远处眺望。一面上绣“齐天大圣”的杏黄旗随风高高飘扬。我们到了九曲桥旁,九曲桥进口处矗立起高大的拱门,上写“蟠桃会”三个篆书大字。九曲桥上人山人海,人们摩肩接踵。我们好不容易挤了进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九曲桥旁两池水中,金鱼成群结队的畅游着。池面上是《西游记》里的人物故事灯组:这边,玉皇大帝正领着太上老君、南极仙翁等一班神仙去赴蟠桃胜会;那边,七个仙娥手提彩篮正飘向蟠桃园去摘蟠桃。而那孙猴子却躺在桃树上偷吃蟠桃。九曲桥护栏两边“栽”着许多桃树,“结”的桃子又红又大,上面还注明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六千年一开花,六千年一结果;九千年一开花,九千年一结果”。我的儿子看得口水直咽,恨不得摘一个,咬它一大口。走到九曲桥尽处,右首池面上有两条五爪金龙腾空而起,傍边站立着东海龙王、龟丞相和虾兵蟹将。还有一根定海神针插在“海”里。个个做得栩栩如生,好玩极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儿子说,到正月十五元宵晚上放灯的时候还要好看,讲了元宵节的由来和为什么要放灯的风俗掌故。这天我们过得好开心喔!

风俗的作文 篇6

  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简单评语:本文以“苗族的民风民俗”为背景。此文如品茗恳谈,推心置腹,实话实说,不事张扬,颇有亲和力,例如:“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全文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风俗的作文 篇7

  从战国始,除夕吃饺子的习俗,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坐灯前,边包饺子边聊天,山南海北,天山地下,无所不谈,不时引来欢声笑语,大有共享天伦、其乐无穷之趣。

  《燕京岁时记》记载过年吃饺子的情形:“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面做饺而食之,谓之‘煮饽’,全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示顺利,

  家人吃得者,则终岁大吉。”如今,人们已不信这些了。不过,还有人家在饺子里放上糖块、花生仁等,吃到糖块象征生活甜蜜,吃到花生仁祝愿长寿(花生名长生果)。除夕之夜这顿饺子全家都要吃,谓之曰“岁饺子”、又叫“团圆饺子”。

  古时,称饺子为“馄饨”、“水角”、“角子”、“扁食”、“煮饽”、“银元宝”等等。

  《广雅》记载:那时的饺子叫“馄饨”,形状如饼,到了北齐,形状与以前的就不同了。颜之推谈到:“今之馄邬,形如偃月,形状与现时无异。”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书中,也有记述:“凡御宴至第二盏,多有下酒肉、咸豉、爆肉、双下驼峰角子。”那时御宴上的饺子是“双峰”的,形状与现时的不同,可能是宫中的特制,与民间的形状不一。经过2000多年的变革,形成了今天这个样儿。

  据近年考古发现,在新疆吐蕃的塔那北地区发掘出的唐代墓葬里,发现木碗里有饺子的遗存,其形状与现在的一样,这表明,在当时人们食用的饺子已经传到了中国的边疆地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北方人都爱吃饺子,把饺子当做佳肴,多有敬人之意,逢年过节,迎宾送亲,总要包饺子。春节、除夕、初一、初五、全家吃饺子,喜庆团圆。辞旧迎新,预祝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平安、顺利。 北风东渐,上海街上开了许多饺子店,上海人对饺子也感兴趣了。

风俗的作文 篇8

上海龙凤1314 shlf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茱萸是一种能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能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能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能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能辟邪去灾。

上海龙凤1314 shlf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因此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可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因此“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风俗的作文 篇9

  端午节,我们放假了一天。我去奶奶家吃粽子,奶奶包的粽子有肉馅、蜜枣陷、豆沙馅,都是我爱吃的。在我吃粽子的时候,我心里想:粽子是怎么做的?吃完后我就问奶奶:“粽子是怎么做的?”奶奶说:“我来教你,先把三片粽叶并齐折好,再将泡好的糯米放进去,中间填上陷,然后再放一些糯米,填满后将粽叶折过去包成三角形,用绳子缠好系住,放进锅里煮六到八个小时就熟了。”听奶奶讲完以后,我觉得粽子吃起来很香,没想到做起来这么麻烦。奶奶太辛苦了。我告诉奶奶,等我长大以后,我和你一起包粽子。奶奶听了以后,开心地笑了。

【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风俗的作文03-22

春节风俗作文02-13

白族的风俗作文03-24

傣族风俗作文03-25

民族风俗作文03-25

民族风俗的作文03-25

节日风俗作文03-26

汉族风俗作文03-24

傣族的风俗作文04-07

民间风俗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