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甘棠湖介绍

时间:2023-05-08 14:24:01 赛赛 全科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甘棠湖介绍

  九江古城,秀在一湖。甘棠湖原名景星,后人为感念唐江洲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周十余里,面积千余亩。 甘棠湖碧波荡漾,朝辉夕阴,匡庐倒影,景色优美。又有烟水亭、思贤桥等名胜古迹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甘棠湖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海龙凤1314 shlf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李渤 跨湖筑堤以利交通,并在堤上建桥安闸调节税时,以利灌溉。后人称此堤为 李公堤 ,此桥为 思贤桥 。一堤将甘棠湖分为两半,东称南湖,西为甘棠湖。现桥为六十年代重修。

  李公堤的由来

  九江古城,秀在两湖。这片清碧的湖水就是甘棠湖。堤那边的那片湖水称为南门湖(南湖)。如果把九江城比作美丽的少女,两湖就是少女明媚的双眼。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实际是条湖堤,长1公里,好似青蛇卧波,将湖面一分为二。堤中段有一拱桥相连,使得湖水相通。大堤之上树荫如盖,常有青年男女依伴而行,被人戏称为“情人路”而此湖、此堤、此桥真正的名字,却是大有来由。我们今天能在此散步,是和一位地方官分不开的,他就是李渤。 李渤 ,字澹之,洛阳人,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后为权臣所顾忌,长庆元年(821年)也就是白居易离开九江的第四年,他被调任江州刺史(九江古时称江州)。李渤对九江很有感情,年轻的时候在 庐山 山南读过书,就在现在的白鹿洞书院。故地重游到江州,正值大旱,庄田颗粒无收,朝廷还要按丰年征收赋税,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使朝廷免下了江州赋税。

  当时江州城,一出城南门,就是南门湖,要到对岸必须绕一大圈。李渤为了百姓行走方便,就组织民众在南门湖中修筑堤坝。堤长七百步(约二华里)沟通南北变通途,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因为周代的召公爱民如子,他常在甘棠树下现场办公,解民疾苦,后人就常用“甘棠”二字赞颂有功德贤能的官员。江州人为感谢李渤比之“召公”,颂其“甘棠”。将新建的堤命名为李公堤,外湖为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甘棠诗歌

  甘棠湖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寒梅 开了的时候,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甘棠湖的水呀,已承载不起一叶小小的轻舟,

  甘棠湖 凭栏而望,零落败荷冷风理残枝 行走在九江长江大桥冰冷的铁轨上

上海龙凤1314 shlf  极目天垂,涌动的江潮上沙欧几点轻舞,飞来又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我的心头掠过

  今年的冬季我要归去,

  归去,归去看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将我的火烫的热情与于你无尽的思念顷泻,

  贴近你苍凉的胸膛,溶化你冰冷的怀中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些后啊,

  山长水阔有了魂归的故乡,

  朝云暮雨的旅途不再寂寞

  相思的闲愁不再上下

  甘棠湖简介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甘棠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市中心,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湖中筑有长50 米的长堤,堤上有宋代所建思贤桥。湖中烟水亭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 年),相传为三国时周瑜点将台旧址,现存为1972 年修复,有船厅、纯阳殿、翠照轩、五贤阁、亦亭、镜波楼等建筑,亭前还有石剑匣二座。

  甘棠湖,古名景阳湖,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区最引人入胜的景点,甘棠湖面积约八十公顷,是一座“自有源头活水来”的天然湖泊,甘棠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市区,南倚庐山,北濒长江,平均水深1.4米,最深达2.4米,东西约长2公里,南北宽1.9公里,水源由庐山泉水汇入而成,水质晶莹洁净,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的中心。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曾在此演练水师。唐诗人白居易为江州司马时,建亭于湖心,以《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名“浸月亭”。北宋寓“山光水色薄笼烟”之意改为“烟水亭”。由于相传周瑜练水军时曾在此点将,故又称“周瑜点将台”。

  历史沿革

  九江(浔阳城),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士高气清,富有佳境”。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著名的旅游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现九江城,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

  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物华天宝

  九江地处江南古陆成矿带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交汇地段,已发现的矿种有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三大类8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其中金,锑,锡,萤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铜居第二,钨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岗石,瓷土等蕴藏丰富,矿产潜在价值在千亿元以上.1990年起跨进全国"万两黄金市"之列,最高年产量达1.7万两,主要生产基地有瑞昌洋鸡山,修水土龙山金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岭,幕阜山脉,面积达8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3%,活立木蓄积量2538万立方米,毛竹6196万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37种;动物资源有候鸟类115种,两栖类11种,哺乳类20种.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有越冬候鸟12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白鹤有840只,天鹅3000多只,占世界首位,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的"第二长城".彭泽县桃红岭是稀有野生动物梅花鹿栖息之地,现有梅花鹿150只以上.九江有鱼类109种,名贵鱼类有中华鲟,鲥鱼,彭泽鲫,虾虎鱼等,中华绒鳌蟹也是特产之一.九江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136.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1.8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2.9万千瓦.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直入长江的河流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修河,博阳河,长河三大水系,万亩以上湖泊有10个,千亩以上31个,全省最大的柘林水库库容达79.2亿立方米.鄱阳湖是省内诸河入长江的总通道,又是长江水量的调节器,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内,面积近300万亩,沿湖12个县区,其中九江有6个。

  中华五湖

  在陆地表面上有一些能够蓄相当水量的天然洼地,称之为湖泊。湖泊不仅使我们的星球更加璀璨,还是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但是,湖泊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要使美丽的湖泊长久存在,根本的是保持河流沿岸的土壤不流失。中国历来有五湖四海之称,“四海”即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五湖”指的是湖南的洞庭湖、江西的鄱阳湖、江苏的太湖、洪泽湖、安徽的巢湖。

上海龙凤1314 shlf【甘棠湖介绍】相关文章:

甘棠巷10-25

甘棠湖边优秀作文09-22

棠湖公园作文11-29

愿甘(願甘)10-27

同甘10-27

甘至10-25

甘洌10-24

甘溪山10-26

甘素玫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