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方言与我二三事的作文

时间:2022-02-28 11:56:31 好文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 shlf方言与我二三事的作文

  林语堂旅居国外的时候,把会说故乡话当作前世修来的福分。在电影院外,听到有人说闽南话足以让他欣喜若狂。然而我,只能遗憾地与这种幸福绝缘。

方言与我二三事的作文

  妈妈对我说,她一直到很大的时候才会讲普通话,大学里因为讲福州话受尽别人的耻笑,所以下定决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讲福州话。爸爸的偏见更加严重,他甚至认为福州话是低俗的,难听的方言。所以他们从小只要有我在场,就不对我讲福州话。后来,每当我听到录音里用方言优雅吟唱的古诗词的时候;坐在浓妆艳抹的闽剧演员表演舞台下,对他们精彩的故事一头雾水的时候;听着大人们用福州话或喜或哀地交谈,而我茫然至极的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嗔怪我的父母这种过时的自卑的念头。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学的时候来到上海,我惊讶地发现上海有那么多的电视台、广播每天用上海话播音,报纸上、杂志上每天的新闻标题里都会有一个两个上海话的词语。这理所当然的事情在我看来是那么新奇。要知道那时福州人总把说福州话当作俗气得上不了台面的事情。那时的我当然无法深入思考这种现象,直到后来我长大了,回到老家,看见福州也有了“攀讲丫偶梅,莫听丫透微”的电视节目,甚至公交车上的整形广告写着“丫霸”两个大字令我会心一笑,我才真正意识到,一座城市对待自己方言的态度其实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和自信心啊!

  现在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州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和父母每次回乡都会惊叹:“这还是那个什么地方吗?完全不一样了!”福州话的地位自然越来越高,已经有了福州话唱的歌曲,就是还没有福州话的文学,上海话有一本经典的《海上花列传》,非常精彩。张爱玲曾经把它翻译成了国语(普通话),目前我还没有看见福州话写的小说。

  2010年,我获得了上海市古诗词创作大赛一等奖,我认识了一位朋友,他来自山东,他为了学习写古诗词甚至背下了整本厚厚《平水韵》,我给吓坏了。现代人写唐代的诗一般是要求按照古诗词的平仄规律,按照唐代汉语的发音来押韵。我在学习诗词格律的时候,因为不会说福州话,一直搞不明白入声字。(长江以北的方言里基本上没有入声了,但福州话非常系统的保留了入声。)福建因为地处偏远,语音的改变比北方要小,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唐代汉语的发音。用福州话念那些貌似不押韵的古文和唐诗,如《岳阳楼记》《史记》《易经》或者“远上寒山石径斜”“阿房(pang)宫赋”,都能押韵(或者读出正确的读音)。

  老师告诉我,福州话有八种音调,而普通话只有四种音调,这里面涉及很多语言学语音学音韵学的常识,语言一直在不断演变,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其实无须讳言,语言的效率变低了。古人用单音节词,现代人用双音节词。古人说“月”,今人说“月亮”;古人说“狮”,今人说“狮子”,古人说“妻子”,今人说“妻子儿女”。一小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文后变成一大堆。所以我们可以说古人表达相同的意思所花的时间比现代人要少很多很多。讲话罗嗦的根本原因就是语音越来越简单,同音字越来越多,如果你说“狮”,会有人当作诗湿师施失等等。这让我想到赵元任的《施氏食狮史》,光这个名字就够绕了。百余字的文章,全部用读音shi的汉字写成,令人绝倒。

  有一些人极力贬低普通话,说它是满人造出来的,也曾遭到孙中山的痛恨,还引用了外国语言学家的名言:“语言是拥有军队的方言。”说的'略有道理,但还是失之偏颇。殊不知国外研究汉语的人士从来都把方言当成语言来研究,福州话、北京话、普通话和广东话在他们看来都是不同的语言,也都是平等的。有人说,福州话和福清话的区别远远大于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区别,我既不会说西班牙语也不会说葡萄牙语,无法验证这句话的真实性,但我觉得还是很可信的。福建是全国方言最复杂的省份,往往过一条街人与人就不再能够沟通了。就算在一马平川开门无山的上海,也有快二十种上海话存在,任何两种上海话互相交流非常困难,就不难想象福建的情况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大家都来学会讲普通话,这是好事,但如果学会了普通话丢掉了自己的根,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学英语,但没有人学英语以后就把自己的母语扔掉了。学英语只是为了和别国的人沟通而已,而母语代表着个人的归属,一种踏踏实实的感觉,就像在母亲肚子里的感觉。学普通话的意义也是相同。作家笛安采访藏族作家阿来的时候,很羡慕地赞叹他从小受到两种语言的熏陶,最终造就了他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大宝库,拥有各种各样精妙的表达方法和惯用语,它们精准而有个性的表达效果令人拍案叫绝,也可以说是文学的材料库。任何一种文化的根本都是语言,语言是文化的全息,每一种语言背后都站着它所对应的磅礴的文化,并且包含了文化的所有内容,一样不落。没有了语言,文化也荡然无存。如果未来的福州小孩都不会说福州话了,这实在是令人无限忧虑的事情。福州文化的未来何在?福州人会不会从此心灵漂泊不再有根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的终极关怀。西藏有:“洁白的雄鹰啊,请借我一双翅膀。我不去很远的地方,我去理塘一转就回来。”传说这是仓央嘉措的诗,暗含爱情与转世的玄机。所有西藏小孩都会唱。玉树地震以后,电视里“最小的志愿者”唱着这首歌,乐观地面对生活。上海有“摇啊摇,摇啊摇,要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闽南有“天黑黑,欲落雨。”福州有“撮利起撮撮,伊妈疼伊哥,伊哥讨涝妈,伊弟打宁哦。”

  无论什么时候,漂泊到多远的地方,都有一首童谣勾起你最深沉的回忆,让你落泪,告诉你你有多想回来,多想回去。

【方言与我二三事的作文】相关文章:

后悔的事作文02-27

人生值得做的30件事02-27

提升工作能力的五件事02-26

幼儿园里的三件事02-27

人生中10件无能为力的事02-27

养育2岁女儿妈妈的4样辛劳事02-27

20岁时就该知道的20件事02-26

9月份去泰国有哪些好玩的事02-27

家长一定要教孩子的五件事02-27

诸葛亮一生最失败的四件事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