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推荐文档列表

答友人寄新茗赏析

时间:2023-02-25 14:54:11 蔼媚 诗词大全 我要投稿

答友人寄新茗赏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答友人寄新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答友人寄新茗赏析

  答友人寄新茗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满火芳香碾麹尘,吴瓯湘水绿花新。

  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

  注释

  满火:猛火。

  麹尘:酒母所生的菌,其色淡黄如尘,因以喻淡黄色。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吴瓯:吴地生产的茶具。

  译文

  猛火烹煮,汤色淡黄如尘,芳香四溢,用吴地的茶具、湘江的水冲泡出嫩绿的茶花会更加清新。

  万分感谢远在千里之外的好友,把这无上美味与春风寄给我这酒后亟需解渴的人。

  作者简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唐代诗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

  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诗人生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李群玉一生交游广,足迹遍及河南、河北、陕西、大江南北。李群玉著有诗前集3卷,后集5卷。《全唐诗》录他的诗263首。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唐末周朴《吊李群玉》诗赞道:“群玉诗名冠李唐,投书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归何处,空有幽兰隔岸香。”

  李群玉还是常德考察和记载“长沙窑”的第一人。他的《石渚》一诗,对当时长沙窑陶瓷器的生产情况,作了真实而生动的描述: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上海龙凤1314 shlf  “石渚”,就是指长沙窑的所在地。诗中描写长沙窑在烧制陶瓷时,烟火冲天,十分壮观。“地形穿凿势”是指挖掘瓷土的山洞和洞穴的深度。从此也可见,“长沙窑”就是唐诗中的“石渚窑”。

  长沙窑被称为大唐文化的一枝奇葩。在我国陶瓷史上,继青瓷、白瓷之后,长沙窑成为彩瓷系列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瓷窑。它的崛起,与安史之乱,以及北人南迁和南方经济文化的兴旺发达有着必然联系。其时间大致相当于8世纪后半期,即安史之乱之际。9世纪中期(即元和至大中年间),长沙窑发展到鼎盛时期,至10世纪(即五代十国时期)趋向衰落。

上海龙凤1314 shlf  周世荣《长沙窑彩瓷》说:“长沙窑以烧彩瓷为主,同时也兼烧青瓷和少量的白瓷。但青瓷比不上越窑青瓷之坚细,而白瓷也敌不过邢窑白瓷之雪白。长沙窑瓷器不以胎质取胜,也不以追求如霜似雪的釉质取胜,而是以彩色灿烂,繁花似锦的釉下彩绘装饰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