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推荐文档列表

好事近秦观

时间:2023-02-02 12:31:19 诗词大全 我要投稿

好事近秦观

  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事近秦观,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事近

  作者:秦观

  朝代:北宋

  春路雨添花,

上海龙凤1314 shlf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

  夭骄转空碧。

上海龙凤1314 shlf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词句注释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倚秋千、秦刷子、翠圆枝等。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2.黄鹂:鸟名,鸣声婉转。亦称黄莺、黄鸟。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龙蛇:似龙若蛇,形容快速移行的云彩。

  5.空碧:碧空。

  6.了:完全,全然。

  白话译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场春雨,给山路上增添了许多鲜花,鲜花在风中摆动,又给满山带来了盎然春色。我走到小溪深处,无数黄鹂飞跃啼鸣。

  天空中飞动的云彩在眼前干变万化宛如奔腾的龙蛇,在碧空中屈伸舒展,十分自如。这时,我正醉卧古藤阴下,朦胧迷离,全然不知南北东西。

  创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shlf  此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春天,秦观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醉时。如词题所示,系写梦境。因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欲在梦中寻求解脱,故有此词。

  文字赏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上片写梦中雨后出游。沿路山花烂漫,色彩缤纷,春光一派明媚。“春路”两句,写景兼点时令,采用白描手法写活了一个春天。其妙处在于两个动词,一个是“添”字,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一场春雨滋润了万物,促使含苞的山花绽开,于是花儿多了起来;另一方面,春雨来得及时,山花开得迅速,词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然感受到雨露的滋润、春天的美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另一个是“动”字,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代表性的景物,当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就能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春天。“动”字抓住了这层含义,用得恰到好处。“行到”两句,进一步描写构成明媚春光的千百只黄鹂。这黄鹂不仅是视觉形象,同时又在听觉上给人以音响。在这春气浮动、姹紫嫣红的深山里,群乌荟集,戏嬉喧闹,交相和鸣,加上小溪的潺潺声,真的美妙动人。

  下片是写词人的醉酒,写梦中“醉卧古藤阴下”,仰望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测。作者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的仙境之中。“飞云”二句传神地描写了天空由阴沉多云转为澄澈蔚蓝,进一步说明春天的多姿多彩。云在眼前飞,变幻成龙成蛇,一屈一伸,怪状迭出;不久,这些奇形的云块又慢慢地淡化,最终完全消失,而晴朗、明丽的天光普照四方。这既是指天色而言,又是心情的流露。醉卧二句,是说面对这美好的春光,词人禁不住狂饮起来,以至于醉了,美酒和春色已完全融化在醉得不省人事的作者身上了。这是一种醉倒春光、身与物化的人生境界:不图名利,恬淡自适,神游万物之表,与天地山水共存。

  在虚无恬淡的词句下,掩藏着的正是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抑郁。因词人后来死于藤州,人们在谈论这首词结语两句时,往往视为词人之死的预兆。从潜意识的深度心理来分析,这两句确是词人不胜现实痛苦,企求以死为最终解脱的本能流露,这种物我一体的人生境界,是词人人生遭遇的曲折反映。现实中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在词人假托的有花香和鸟语的美妙梦境中得到了完全的解脱。他是很无拘无束和无忧无虑的,他的醉酒也不同于以往的借酒浇愁,而是放开心怀痛饮,是和愁伤从此了结的豪饮。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年),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又善书法,姿媚遒劲可爱,草书有东晋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