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1-06-20 09:54:4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1):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题目;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图式的建构研究

  摘要上海龙凤1314 shlf: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挑战就是阅读, 在阅读中如果学生能够养成一种惯性, 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在阅读时就不会由于迷茫而无法理解一些内容, 这就是学生阅读图式建构的优势, 通过让学生养成这种能力, 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图式的建构。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 阅读图式; 建构; 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学四年级的语文阅读相比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难度加大, 篇幅加长, 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这样才能做到有效阅读。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教师的教导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 再进行阅读时就能容易很多。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还一直把学生当作低年级的状态对待, 对每一句话都细心解释, 确保学生能透彻理解每一篇文章, 这样一步步引着学生阅读虽然能让学生把课本中列式的每一篇文章都读懂, 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 没了教师的指引和解释之后学生的阅读就会回落到原先的水平, 因此一步步引着学生走并不是好事, 教师需要学会放手,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能够自己去阅读和理解文章, 教师要做的不是让学生理解好眼前的每一篇文章, 而是要刚学生建构起阅读图式, 能轻松应对各种文章, 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脱离教师之后也能对各种阅读中的问题应对自如。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图式的构建方式

  阅读图式的构建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一定的阅读惯性, 知道每一阶段的任务, 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刚开始时可能没有这种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 在自己的引导下慢慢进步, 最后可以独立进行阅读, 为学生更多的阅读打好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构建阅读图式教师需要制定一定的计划。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 明确阅读流程

  在语文阅读中, 如果有了一定的阅读流程, 学生的阅读就能做到井井有条, 在安排下就能做到高效阅读。教师以往的阅读教学一直是随心所欲, 想到一出是一出, 没有任何规律和固定的流程, 但是好在有教师的引导才让学生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 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先通过一节课写下一般的阅读流程, 让学生做好笔记, 然后给学生解释, 告诉学生以后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阅读的学习, 给学生明确的指引, 然后从下节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自己给出的流程自主阅读, 学生虽然对一些步骤不太了解, 但是也能根据教师给出的阅读流程顺利读懂文章。比如在阅读《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首先学生要快速浏览文章, 知道文章大概的内容是描写什么, 植物还是动物, 作者是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描写的, 学生脑海中有大概的轮廓, 然后再进行一次精读, 了解文章的细节, 并学习描写手法, 最后通过讨论得出文章中心思想, 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 知道阅读时该怎么做, 长此以往就能在脑海中有阅读图式, 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做到理解一篇文章。有些教师可能觉得明确阅读流程有些过于死板, 看起来是在让学生形成阅读图式, 其实实在束缚学生阅读的方式, 但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 明确阅读流程确实能够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引独立完成阅读, 而且阅读流程只是给学生指明了大致的阅读方向, 并不是强求学生每一篇文章都做到用同一种方法阅读, 通过让学生明确阅读流程, 构建起阅读图式, 能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不断深化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能根据已构建的阅读流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变化, 在教师科学的阅读流程指导和自己的变通中让自己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回答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图式的构建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因此为了考验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流程的指引达到了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一系列的阅读之后,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关注学生对于哪些方面理解不够透彻, 进行阅读流程的调整, 让学生的阅读图式在构建之初就能比较完整, 比如学生阅读完《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之后, 教师可以问学生“爬山虎的脚是如何帮助爬山虎向上爬的?爬山虎的脚在爬山虎的成长中死了什么作用?”等问题, 如果学生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都可以理解, 就说明自己的阅读流程目前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图式能够在现在的阅读流程指引下顺利构建, 如果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就要分析是文章本身有难度还是学生的理解除了偏差, 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阅读流程, 让学生能更好理解, 帮助学生完善阅读图式的构建。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总之, 在小学阅读过程中, 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意识, 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去阅读。阅读不是囫囵吞枣, 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建立阅读图式, 可以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让阅读走入小学生心中,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阅读图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步一步进行创建, 这样, 才能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阅读, 使阅读和小学生分离不开。

  参考文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陈晓芬.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阅读图式的建构[J].新课程:小学, 2014 (2) :125-127.

  [2]陆文红.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图式建构的意义和策略[J].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 2005 (4) :25-27.

  [3]罗红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图式的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 (15)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一(2):

  题目;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摘要上海龙凤1314 shlf:《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中年段的古诗教学, 明确提出:“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 领悟诗文大意。”

  关键词:语文古诗词教学; 策略;

  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品读古诗,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 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充分发挥想象

  小学四年级段学生学习古诗, 不能只满足于读一读, 背一背;也不可能像高年级段那样, 准确地理解每一诗句的意思及诗人背景、时代背景等。形象思维是这个学年段的学生的主要特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 我们可以启发学生, 充分发挥他们的联想和想象,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古诗句, 感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意、韵。如教学三年级古诗《登鹳雀楼》, 学生通过初读, 发挥想象, 理解古诗前两句“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写诗人从远到近所见到的景色, 傍晚时分的太阳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西沉, 滔滔的黄河之水奔腾咆哮、滚滚而来, 流归大海。古诗后两句“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写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初看诗句只是写出了登楼望景的过程, 其实含意深远, 耐人探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 知道古诗中的“千里”“一层”, 都是虚数。联系生活实际, 明白要取得好成绩, 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诗句中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一目了然, 也明白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二、适时借助媒体

  四年级段的学生受到已有经验不足的局限, 在想象古诗词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 帮助学生想象古诗词中传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深远意境。如三年级古诗词的《敕勒川》描绘了北国草原的美丽富饶的风光, 大多学生没亲眼见过草原, 教学时, 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 让学生欣赏草原的美丽景色, 在学生充分感知“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基础上, 发挥想象, 谈谈对多媒体画面的认识:

  生1: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它的天空与大地相连, 看起来就像牧民们居住的圆顶大帐篷一般。

  生2:天空是那么的蓝, 一碧如洗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一阵风儿吹来, 草丛中有一群群牛羊时隐时现。

  ……

  借助多媒体, 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阴山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雄伟壮丽, 体会到敕勒人对家乡、对生活无比热爱的豪情。

  此外, 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 它们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把诗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与好听的音律联系起来, 将古诗词中传达的“情”转化为听觉的音律。

  三、巧妙利用插图

上海龙凤1314 shlf  首先, 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插图, 入情入境的大胆想象插图中人物会想些什么, 会说些什么, 又会做些什么, 甚至还可以观察他们脸上的神情会有什么变化。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古诗《寻隐者不遇》, 课文配有一幅与古诗内容相符的插图。初看插图,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说“图上写诗人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 弟子摆手说不知道。”读读古诗, 再次观察插图:图中的两个人物可能会想些什么?还会怎么说, 怎么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边读诗边看插图想象画面:

  诗人在一棵松树下问童子:“你的师父去干什么了?”

  童子看着眼前这人的衣着打扮, 心想看上去他是一个当官的, 找我师父有什么事呢?他感到很奇怪, 抬起头来对诗人说:“我师父去采药了。”

  诗人一听, 还好还好, 没有出远门, 笑着问:“那你知道他去哪里采药了?”

  童子摆摆手, 说:“就在这座山中, 只是山中云雾迷蒙, 我也不知道师父究竟在哪里采药。”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诗人一听, 怅然若失, 心想:唉, 只能盼着下一次来能见上好朋友吧。

  利用插图, 读诗想象, 学生感受到诗人的焦急心情以及诗人对隐者的钦佩仰慕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其次, 教师要引领学生能对古诗词中的与插图相对应的某一句或某一节进行创造性的描述, 或根据插图想象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古诗《村居》, 文中配有插图, 与古诗内容紧密联系, 插图描绘的是农历二月, 村前村后的小草渐渐发芽生长, 嫩绿嫩绿的, 几只黄莺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杨柳抽出绿绿的长枝条, 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好像都陶醉在这美丽的春景中。村子里的孩子们放学了, 他们急冲冲地跑回家, 想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蓝的天空。古诗的后两句写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将早春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进行创造性的描述。学生联系插图, 紧扣“归来早”“东风”“纸鸢”等古诗中的关键词进行创造性的描述:今天, 孩子们放学早, 一回到村子, 几个孩子就商量好一起去村子前面的空地上放风筝。他们急急忙忙地跑回家, 拿出自己早已精心制作好的风筝, 飞快地跑向目的地。春风轻轻吹来, 吹在脸上舒服极了, 孩子们把各自的风筝放上了蓝天, 瞧, 天空中的风筝各式各样, 有蜻蜓, 有长龙, 有蝴蝶……简直成了风筝的海洋。孩子们仰望蓝天, 笑着, 跑着, 不时传来欢快的歌声。春天更美了, 春意更浓了。利用插图对古诗进行再创造, 学生深刻感受到充满生机的早春二月以及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四、入情入境诵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古诗词的教学离不开有感情地诵读, 当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体会后, 学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进行诵读。如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杜甫的《绝句》, 指导学生朗读后, 让他们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再想一想, 在春光下的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红红的太阳”“五颜六色的花儿”“嫩绿的小草”“美丽的鸳鸯”……春天, 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山河大地, 组成了一幅壮丽的春景图, 这样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呈现于学生的眼前, 他们自然而然的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全诗。

  当然, 如果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词, 那么其中的画面自然会再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还是杜甫的《绝句》, 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 边读边想象, 眼前是一幅美丽的春光图:春天, 和煦的阳光照耀大地, 河面上的冰雪快要融化了。泥土消融, 变得软软的, 湿湿的。一群群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正衔泥草在筑巢呢。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边的沙地里正舒服地睡觉。春天正美啊。

  四年级段的古诗词教学中, 通过借助多媒体画面和插图, 发挥想象, 多形式的诵读等策略指导学生品读古诗,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 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01-11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论文01-1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1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论文01-0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05-06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论文01-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发表01-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总结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