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推荐文档列表

《鸿门宴》疑难词语辨析

时间:2021-10-02 12:39:3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鸿门宴》疑难词语辨析二则

[作者]  张志达

《鸿门宴》疑难词语辨析二则

[内容]

    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是人们熟悉的老教材,许多古文选注本和古代汉语读物中也都能见到它。文中被注释的词语极多。但是,有两个词不仅高中课本和配套教参均无注释,而且连不少古汉语著作也都付之阙如,而对它们有所分析的论著又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摆脱它们对教学的困扰,我们觉得有必要探明它们的确切训释。这里不揣浅陋,试作辨析,求正于方家和同好。

            一、与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其中的“与”字,课本未注,程力夫等所编的配套《教学参考书》的译文仍作“与”[(1)],似乎毫无疑难。其实,这个“与”并不如此简单。谓予不信,请看几家注释: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与”,和,连词。[(2)]

    2.与:和,跟,介词。[(3)]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这里的“与”不是介词“和……一起”,而是动词“率领”。[(4)]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与”字,应当释为“随,跟从”,句中作使动用法。[(5)]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此处的“与”,就是用的这一本义了。即“与,党与也”,亦即第二分句所列沛公的随行人员“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6)]

    6.我们认为这个“与”字是个连词,相当于“而”。[(7)]

    7.与犹“使”,助动词……谓使樊哙等持剑盾步走也。”[(8)]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与”字的麻烦还反映在对这一句子的翻译和句意阐释中。正如于在春先生所说,“这个‘与’,有人译作‘叫’有人还用‘与’”,而于先生又译作“连词”。[(9)]还有为数更多的著述则干脆回避它。诸如:持上引第一种解释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语言分析》和持第二种解释的《新编高中文言文详解》都丢“与”字而不译;李圃编著的华东师范大学古汉语函授教材《文言文阅读初阶》的句意参考(译文)、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和上海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院的《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所注句意等,也都置“与”而不顾。凡此种种,不正说明这个“与”确实使人犯难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那么,这个“与”究竟如何训释才好呢?

    我们认为,把这个“与”释作连词或介词于语法都难以讲通。众所周知,作“和”、“跟”义讲的“与”,不管是被用作表联合关系的连词,还是被用作引进动作行为的偕同者或比较对象的介词,在它前面充当主语的词语都被在它后面的动词谓语所陈述。如:

上海龙凤1314 shlf    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游》)

上海龙凤1314 shlf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