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推荐文档列表

浅谈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时间:2021-10-02 18:16:58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 shlf浅谈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浅谈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上海龙凤1314 shlf213139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  林中坤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个感官中,就学习效率而言,最高的是视觉(占83%),其次是听觉(11%)。而传统教学中却是大部分时间由于教师讲,学生实际用的主要是听觉,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即运用94%的途径来获得学习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下面我谈几点拙见:

一、 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再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课文的录音。在朗读“等灵车”时,我映出“等灵车” 的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 一段时,我又打出了预先自已设计的抽拉式幻灯片,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当朗读到“送灵车” 时,又采用活动拉片演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俱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幻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周总理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我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这个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周总理,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我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二、 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映出幻灯片(复合),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快速拉动活动拉片,显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再让学生看幻灯片。此时我在一张幻灯片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幻灯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