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推荐文档列表

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十种关系

时间:2021-10-02 18:28:3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 shlf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十种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认识的偏差,或出现了模糊的认识,未能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一些关系,这对我们的教改而言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十种关系

一、学习语文知识和育人的关系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的重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能把它当作附加任务。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在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去领悟语言文字深处社会的繁荣昌盛,民族的荣辱辛酸,个人的悲欢离合。但是,语文课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创造力、道德情操等方面影响和感染,应该在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完成。语文课不是文学课,我们无需过多地进行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分析,去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感染人和熏陶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获得教益。我们要坚决反对那种“穿靴戴帽”的做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学习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的关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语文是一门包含着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以及生活知识的学科。但语文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而不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语文就是语文,它绝不是各科知识的“大拼盘”,也不是其它学科的“保姆”。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的现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是屡见不鲜的。比如教《司马光》,就着力于引导学生想出更多更好的救人办法,且美其名曰让学生扩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太阳》一课,就以延伸课外的名义,用大量的时间组织学生探讨太阳的种种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要加强整合,提高教学综合效益。但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为依据。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不依托课文内容,不凭借语言文字,不引导学生潜心领悟,纵然课堂热热闹闹,学生积极参与,可学生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以及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也都统统只是美丽的流星雨。像《太阳》这类常识性的课文,我们应把品味课文的精彩语言以及怎样用语言来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文本和资源引进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师都意识到教材已经不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源,仅凭一本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逐渐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恰当地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改变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如,一教师在教学《赠汪伦》这首古诗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比较这些送别诗的内容及内在感情的差异,让学生领悟诗的意蕴和情愫,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深切感悟淳朴高雅的友情。通过这样的拓展,学一篇带一串,使得语文课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封闭走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但是,对资源引进,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适可而止,不为资源所困。我们不能连课文都还没有认真研读、感悟,就把课本扔在一边,过早、过多、过滥地补充其他内容,让学生不着边际地去阅读。

四、探究与接受的关系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一提到学习方式的转变,许多老师马上就会想到“自主、合作、探究”,并常常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对立起来,致使语文教学中许多无法或无须探究的问题也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不仅教学速度慢,而且效果差。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