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校本教研如何引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思考论文

时间:2021-09-08 15:35:35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校本教研如何引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思考论文

  摘 要: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组织中学数学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时候,要注重实践性、主体性、本土性和文化性。

对校本教研如何引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思考论文

  关键词:上海龙凤1314 shlf校本教研 数学教师 专业成长。

  每到学校听课,看到数学教师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辅导资料,我就在想,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数学教师拿什么时间来学习、充电?如果没有静下心来看书、研究的时间,靠什么专业成长?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这种自主意识不能靠自发,要有人引领,为此,几年来我正在尝试一条能引领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校本教研。

  一、注重实践性

  我们研讨过一节课45分钟到底讲授多长时间合适。

  观点1:书上这么多内容,讲一节课学生还不会呢,如果少讲学生就更不会了。

  观点2:可是讲了一节课学生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有的干脆不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观点3:我在课上让学生讲的时候比较多感觉效果很好。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观点4:老师讲得好还是学生讲得好?

  观点5:如果一节课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效果一定不行。

  通过研讨,老师们首先达成了共识,就是每节数学课必须要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多长时间为宜?需要实践一段时间再交流。经过一段时间,我们综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暂定按“5+30+10”的教学模式实验,即:5分钟检测,30分钟授课,10分钟练习。老师们可以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30分钟的时间,不能再长,只可以缩短。

  二、注重主体性

  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变化,面临的教育情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我们教师要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和学生一道成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经验,使得老师们资源共享,我们按我区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成东西两片开展校本教研。每组中都有相对薄弱的一所学校,其它学校都很好。老师们集中时间、地点,带着问题来研究。

  开始,老师们提的问题比较浅显,只是问这道题怎么讲、怎么做等等,后来大家在一起研讨的多了,老师们提的问题渐渐有了研究的味道。比如:原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循序是第一章一次函数,而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接受的一个难点,如果一升入八年级就讲会甩掉一大批学生,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两级分化会很严重。因此,我们决定调整教材顺序。后来人教版的教材也都做了相应调整,更加证实了我们做法的正确。

  三、注重本土性

  我区从2006年开展校本教研至今,老师们也已经从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欣然接受。作为数学教研员,我经常接到学校老师们的电话:“李老师,你有时间吗?我们有一些问题想请你和我们一块研究。”到了学校大家坐在一起,有争论,也有示范讲解,直到最后大家都满意为止。有时,这个学校里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起到另一所学校和老师们研究,我们在研究问题上没有谁是专家的概念,谁说的对听谁的。比如有的学校老师说,我接手的班学生基础差,有理数运算都不好推动。我们就一起先听课,果不其然,:6×0=6等等类似的问题都在课堂上出现了。怎么办?下课后,我找了一名学习好的学生给这名同学讲解,看他们之间是否有可以接受的语言,果然,通过学生的讲解,他终于弄通了有理数运算的问题。只要是学生学,再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就没有学不会的问题。

  四、注重文化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区的四中以“同课异构”为特色的备课、讲课、评课的.实践研究,作为一种制度文化提升了教师素质,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像刘春泳这样的年轻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刘春泳:2010年参加河北省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在《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他也带出了一支年轻有为的教师队伍。

上海龙凤1314 shlf  26中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成绩显著。开十中学将人文性融入到学校的管理当中,全校教师心气顺、干劲足,他们培养出了2011年唐山市中考状元。九中以培养身心健康的师生队伍为特色教育,每年都为唐山一中输送最多的优秀毕业生,在社会上享有盛名。总之,我们正在尝试“五种模式”,即以“评”为主的同课异构、以“研”为主的主题教研、以“论”为主的日常教研、以“导”为主的课前教研、以“议”为主的课后教研,确保了我区中学校本教研的开展和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谭顺福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8)。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林泳生开展“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3.蔡强校本教研中教师成长的思考[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12)。

  4.陈永林校本教研的几种有效模式[J].小学教学参考,2006(Z6)。

  5.张银年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校本教研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07(03)。

【对校本教研如何引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论文09-09

校本教研我们的行动和思考的论文05-02

校本教研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论文01-02

对教师“校本教研”的思考01-20

县教研室如何抓校本教研论文01-01

新课改下校本教研资源开发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06-12

品德活动引领孩子快乐成长论文06-23

中学校本教研计划01-03

中学校本教研计划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