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登山》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30 22:55:31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山》教学设计

《登山》教学设计1

《登山》教学设计,是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5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登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登山》教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深渊”、“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毅然”等词语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精读重点句段,从列宁选的路的“险”中去体会并学习他不让害怕征服自己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学会自读自悟的读书方法,在重点句学习中进行迁移。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重点句的学习中,体会列宁不怕困难,处处锻炼自己意志的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最后一段句子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体会读重音的词在句子意思表达上的作用。

  课前预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自学本课生字、词语,不懂的做上“_____?”。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用“()”标出自认为难以理解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学们,你们知道列宁吗?列宁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俄国十月革命者,列宁多次受到反动派的迫害和打击。有一段时间,他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就隐居在一个叫普罗宁的小地方。我们今天所学的《登山》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那个时候的那个地方的一个故事。(板书:登山)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昨天,老师已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先检查:

  1.投影出示:

上海龙凤1314 shlf  躲避 刹那间 黎明 若是 脊背 巴果茨基

  沙皇 矮树丛 深渊 锻炼 悬崖 令人目眩

上海龙凤1314 shlf  分别从音、形、义三个角度让学生提出难点,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互相帮助;再不理解的在老师帮助下查字典解决。

  2.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第二题的提示,划分段落。

上海龙凤1314 shlf  按照“选择上山的路——走危险小路上山——还要走危险小路下山”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交流分段结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讨论有争议的部分归属问题。

  三、根据质疑,出示最后一小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质疑:你们在预习过程中,觉得哪些句子不好理解?

  学生提出的句子,简单的,由他自己思考后回答,难的存疑。

  【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将难点抛出,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的指导能对症下药,教学有的放矢。】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投影出示:“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1)让质疑的同学说说不懂在哪里,心里有哪些疑问,其他同学补充。

  2)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如下:

  ① 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是怎样的路?

  ② 革命者为什么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那他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困难?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 列宁同志为什么说“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列宁同志又是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的?

  3.在学习建议下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板书:险)

  【这一环节,让学生层层质疑,自己设计教学目标,做学习的主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学习有关路“险”的句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写路“险”的词句,用“”标出。(自学期间,以四人为合作小组,可以互相讨论,并说说原因。)

  2.交流。指名读有关词句。(随机板书:深渊)

  投影出示:“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① 指名读句子,其他同学听后评论好在哪里。

上海龙凤1314 shlf  问:你认为哪里读得好?为什么?有没了有不足之处?你认为该怎么读?(板书:陡峭、悬崖、狭窄)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 再次指名读,从中悟出重音不一定要重读,“贴”轻读,“移动”读得轻而缓慢。

  ③ 学生自由试读,指名读,小组比赛。

  ④ 刚才读出路的“险”,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出路的险,小组讨论。

  交流中有建议表演的,有建议用自己的话表述的,也有建议用简笔画表现的,等等。

  ⑤ .总结学法:

  交流归纳:一是自读,确定重音;二是精读,读出路的“险”;三是用其他方法表现出路的“险”。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一部分是写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难点。以有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最能反映出路“险”的词语,并进行重音处理。好的朗读能将文章的重点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做,不光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想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

  过渡: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路的“险”?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交流:吓得险些掉进深渊……头昏目眩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投影出示:“可是,列宁只站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回忆刚才的学法,运用前两步自学方法学习以上这段话。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交流板书:不慌不忙小心一步一步移动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比较一下,以上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出示:

  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

  可是,列宁只站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

  (上一处写巴果茨基登山,下一处写列宁登山。)

  讨论:这篇文章主要人物应是列宁,那为什么要把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写得这么具体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反衬作用。因为巴果茨基已经走过多次,还表现得如此小心翼翼,说明了这条路的险,也更突出列宁同志的勇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个大环节,主问题就是一个“哪些句子反映出路的‘险’”。在重点句的学习中进行学法迁移,学生掌握如何自己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如何去朗读好这段话,这就是“授之以渔”。】

  六、学习写晨景一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列宁和巴果茨基经历了危险之后,登上山顶,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听录音配乐朗读。(交流板书:风光无限)

  3.学生自由读。觉得怎样读才美就怎样读。(体会列宁成功的喜悦)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指名读,齐读(配乐)。

  【这一部分重在读的训练,任何讲解都无法取代美读。在读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感受美,理解美,达到美的意境。】

  七、小结,学写名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同学们,列宁同志选择危险的小路上山,仅仅是为了欣赏山顶的美景吗?那是为什么呢?重新出示最后一节(板书:征服害怕,锻炼意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写名言:列宁是伟大的导师,他在文中最后说的那段话已成为教育后人的至理名言,在座的小朋友,也许将来都能成为名人,今天,我们就“未来的名人”。你们能写几句对待困难,磨炼意志的话吗?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的名人╳ ╳ ╳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该练习旨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促使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升华。】

  附板书:

  登山

  风光 无限

  狭窄 移动

  陡峭 一步一步

  深渊 小心

  险 不慌不忙

  征服害怕 锻炼意志

  教学反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课采用让学生层层质疑和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解疑的方法进行“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力求体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尽力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在内容的处理上,从最后一节入手,最后又归结到最后一节。这样,使各环节间的结构严密紧凑。解疑方式,通过抓重点句、美读、表演、品读等途径感悟句子的内蕴。此外,板书设计既切题,又体现了三条主线:一是巴果茨基登山的经过,二是列宁登山的经过,三是文章的中心。

《登山》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揭题

  (课前师生一起背诵《沁园春》、《钗头凤》、《青玉案》等古诗词,然后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格言)

  师:同学们,刚才的谈话,表明大家搜集到了不少的名人名言、格言,好多也是我所喜欢的。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这样一段话:(课件展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番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段话选自——

  生:(齐)《登山》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对!(点击课件,出现“——选自《登山》”字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下面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我要提两个问题,抢先举手的同学才有发言的机会。第一个问题是:这段话是谁说的?

  生:列宁。

  师:对,大家看,这就是列宁。(课件出示列宁头像和相关简介)列宁,生于1870年,逝世于1929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第二个问题:这段话是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是在第二次走完那条险路时说的——

  重现式提问,突出主人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

  师:自由读课文思考:那他第一次走这条小路是为了什么?

  生:看日出。

  师:好,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有什么不懂,待会儿提出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潜心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

  三、演一演,体验列宁的临危不惧

  课文的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如何让学生从中感受列宁不是艰险、迎难而上的意思品质?我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

  师: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不好?生:(兴奋地)好!

  师:我们先来准备一下道具。(指着台前)这里可把什么当小路?

  生:(发现墙边两张长凳,脱口而出)我看可把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峭壁,凳下面当深渊。

  师:(依生所言摆好道具)真聪明!那你们是想当巴果茨基呢,还是想当列宁?请先定好角色,然后认真地熟悉“剧本”,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兴致勃勃,纷纷钻研“剧本”。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刚才大家亲眼目睹了列宁在巴果茨基的带领下走险路的情景,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我从巴果茨基走时的动作、神态中,看出他走的时候也提心吊胆的。列宁第一次走,是何等不易!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列宁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可见列宁这时是害怕的,但他没有后退,而是勇敢地走了过去,可见他多么坚强。!

  生:列宁头昏目眩时,又定了定神鼓励自己:列宁啊,你是一个大无畏的革命者,面对危险、困难一定要坚强地闯过去!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走过了危险的小路。

  这一活动形式,既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基本方法。

  二、写一写,想象列宁的毅然决然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指着挂图)请问,这里的“毅然决然”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师:对!那列宁究竟是怎样毅然决然地走过去的`?请你们当当小作家,仔细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好吗?(提示写作开头:“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

  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投入到写作之中,师巡视指导。

  拓宽课文情境,寻找写作题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

  三、议一议,学习列宁的可贵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你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的比较胆小,你们有没有注意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以前只要有人来听课。我就不敢举手,列宁的言行给了我启示,给了我力量,我一定要战胜恐惧,做个勇敢者!

  生:虽说我是四年级学生,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我要以列宁为榜样,不放过每个可以锻炼自己意志的机会。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作业中的每道难题也好比是前进路上的“险关”,我们要冷静、自信,不退让,勇敢地去克服、战胜!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紧扣课文内容,联系内容,畅谈感想,既深入领会了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又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落到了实处。

  四、课堂练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当他们登上山顶时,一股( )的阳光,突然穿( )山前的薄雾。远处( )的湖水开始发出( )的亮光。山顶上的雪( )变成了玫瑰色,矮树丛和草地上的露水珠儿也( )光芒。这里,好像是在谁的( )下,鸟儿们放开歌喉( )地唱了起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列宁坚持仍然走那条险路回来,是因为( )。

  引领学生获取感受、体验情感、转化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厚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延伸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这是一条美丽的的小路,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小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小路……正是因为经历了小路的险,列宁和巴果茨基才会觉得这景色更加绚丽多彩。其实我们的学习就像这登山,遇到的困难就像这小路,我们只有鼓起勇气去克服它,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愿同学们能经常登上山顶,享受美景!

  从“险”到“美”,从紧张到愉悦,这种先抑后扬的情感体验将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独特动力。

【《登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特色活动设计-登山棋10-13

登山04-30

登山08-24

登山的日记08-12

登山的心得03-17

登山的作文02-15

登山作文01-27

登山记11-25

登山作文08-20

(精选)登山的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