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诗2教案

时间:2023-03-31 11:34:27 安媚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 shlf木兰诗2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2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2教案(精选12篇)

  木兰诗2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重点与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情景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

  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

  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

  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三:教学内容

  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七: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

  排比:

  互文:

  附板书:

  木兰诗1:代父从军,征途思亲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小结与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叙述的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感悟

  木兰诗2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情景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老师明确: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板书课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背景解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竞相开放的两朵鲜花。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疏通大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强调:(课件展示)

  “十二转”的“转”读zhuà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 ”,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e 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3、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学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多年转战凯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课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边分析,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不繁琐。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上海龙凤1314 shlf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4、详略分析: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这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这些内容详写。而对残酷的战争,就一笔带过。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作文以启示。

  4、修辞手法的学习:

  本文除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1)排比:它是由几个(一般有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组成,来增强语势,表示强调或逐层深入。

  举例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渲染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爷娘闻......阿姊闻......小弟闻......(表现亲人相聚时的热烈气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排比句看似不合情理,但却渲染了战争气氛和离家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入耳,很有感染力。

  举例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上下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上下句词性也一致,“对镜”与“当窗”“帖”与“理”,“花黄”与“云鬓”对称,写出木兰恢复女装的欢乐情绪。)

  旦辞......暮宿......,闻......但闻......,旦辞......暮至......,不闻......但闻......(这是对偶句,但句中又有对偶,反复咏叹,写出木兰思亲之情和英雄气概。)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比喻——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兔作喻,从侧面赞扬了木兰的机智、聪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反问——举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用反问,巧妙地解答了木兰女拌男装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句子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主题探究:

  歧视妇女的(无情嘲弄);封建士大夫热衷功名利禄的(无情的讽刺);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板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

  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

  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木兰诗2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上海龙凤1314 shlf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上海龙凤1314 shlf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体验反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上海龙凤1314 shlf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上海龙凤1314 shlf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 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上海龙凤1314 shlf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木兰诗2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第一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简介“乐府诗”及“乐府”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

  1.范读课文(示范朗读带),学生在听中指出应注意的字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溅溅( )胡骑( )啾啾( )朔气( )金柝( )十二转( )百千强( )扶将( )阿姊( )霍霍( )旧时裳( )理云鬓( )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要求学生以“木兰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辞官还乡、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四、细读课文,感受木兰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表述。

上海龙凤1314 shlf  (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明确自己眼中木兰的形象:

  可能的回答有:学生1:我从课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读到木兰是一个勤劳的人,因为“复”字表明木兰纺线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年累月都在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2:我从课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读到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忠孝两全的人,因为木兰的叹息声是在为父亲担心,可见木兰的孝顺;“愿为市鞍马”的一个“愿”字充分表明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勇于担当重任,热爱国家的人!

  学生3:我从课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读到木兰是一个英勇善战的'人,因为战争这么激烈,“十年”说明打仗时间很长,又死了很多人,而木兰还能活着回来,足够证明她的英勇善战!还有,我从课文“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读到木兰是一个不慕高官官厚禄、情系故乡、眷恋家园、热爱和平生活的人,因为木兰立了赫赫战功,因功受赏,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决定,在她看来,打仗好像并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也不是为了高官厚禄,纯粹是为了保卫国家,使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4:我从课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读到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打扮、美丽可爱的女人,因为喜欢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说明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热爱的;这些人也是可爱的、美丽的!

  学生5:我从课文“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读到木兰是一个机智,小心谨慎的人,因为木兰是一个女人,在军队里和战友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被发现,很难做到,可木兰做到了!

  教师在其中要适时做出赞赏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如:你分析的非常好!全班为你鼓掌!

  教师可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替父从军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请学生举例古今中外的其他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五、深读课文,走进木兰内心世界:假如你是木兰的父母、伙伴、当朝天子和《木兰诗》的读者,说出此时你最想说的话,在随笔本上写200字的片段作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拓展延伸: 木兰是一位“奇女子”。她替父从军是一种孝,保家卫国是一种忠。那么我们现在作为中学生在现实和平的生活中,又应该怎么样来孝顺父母,报效祖国呢?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2、完成课后习题二3、200字的片段作文“木兰,我想对你说”写在随笔本上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习题见《课时检测》和《完全解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板书设计:

  木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

  “奇”

  兰 巾帼英雄 孝父爱国、渴望和平

  诗

  “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

  木兰诗2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准备: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整体感知

  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用课件打出)《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浑、热烈、质朴。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解决生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一遍,教师范读课文,第二遍,全班齐读,第三遍,默读并借助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因为学生对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比较熟悉,课文注解比较详细,诗歌语言生动质朴,朗朗上口,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大致疏通文意。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教师巡堂点拨,再由小组把疑难点提出来,教师集中解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合上书本,请同学根据自己记忆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同学们互相补充。打开课本,对照课文内容再次复述故事情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

  4、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通过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善良机智的爱国女英雄的形象,赞美了木兰善良,机智,勇敢,不贪功,爱父母,聪慧。

  三、研读赏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文章详写了哪一部分?略写了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

  详写:木兰当户织的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

  略写:战斗过程

  这首诗正是要突出木兰对父母的孝敬,勇于担当重任的品格,所以,对于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2、诗歌以声音开头,有什么好处?

  明确:声音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诗歌最后,以兔结尾,有什么好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借兔喻人,使文章含蓄有趣,以比喻作结,赞扬木兰机智,勇敢

上海龙凤1314 shlf  4、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认为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学习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东西?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发言)(木兰形象分析)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拓展延伸

  读了《木兰诗》后,你有何感想?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

  请你以本诗为素材,以《木兰传》为题编一则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听,看谁讲得好。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比一般的文言文要好,对于文章中木兰形象的理解也较为到位,同时,能够很好的把文章中所写的与自己以前见到过的材料联系起来,对于文章的把握有一定帮助。文章写作中的特点,详写和略写的地方学生把握不是很好,在教学中,学生在找这详与略的内容时做得不是很好,而且在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的时候也不能很好地自己把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很多课外的关于花木兰的资料,相信会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木兰诗2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培养探究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导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简介背景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配乐朗读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

  主要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六、学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

上海龙凤1314 shlf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七、交流探究成果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八、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九、布置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木兰诗2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PPT展示“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

  回首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出现了许多巾帼英雄,你们知道有谁吗?(穆桂英、刘胡兰、杨门女将等)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

  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段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

  师:这就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巾帼英雄——花木兰。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背景解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检查字词

  1.出示生词(先指名读,再齐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四.感情诵读——走进人物心灵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欣赏范读】:《木兰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咱们先欣赏一下名家朗读。听范读是如何处理每段的语速、语调、语气的。

  (二)生齐读课文。

  (三)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

  停机叹息

  替父从军

  战前准备 奔赴征途

  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

  家人团聚

  赞美木兰

  四、指导诵读(以读带译,在朗诵的感情中体会木兰的形象,体会木兰的心理感情。同时,在串讲的时候注意用一些现代的'表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① 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 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 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 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 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 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⑦ 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语带自豪.

  五【个性朗读】

  1.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

  2.自我点评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木兰的情感世界∕心理活动

  六.走进文本,品读探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一)人物赏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英雄形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把握的,提示学生多发现木兰的女性特质,从而更全面的感受有血有肉的花木兰。如决定前的焦虑、征途上的思亲、毅然辞官、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打扮等,可启发学生充分发掘。)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总结:1、她很孝顺。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 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

  2、木兰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

  3、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木兰美丽非凡。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泯灭。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的色彩,又真切动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二)师出示图片,学生找出对应的课文情节。(指名声情并茂地感情朗读,以达到背诵)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拓展延伸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木兰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她那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而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木兰说什么?(多媒体投影:“木兰,我想对你说——”)

  2.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现在,“感动中国”栏目组要为古代的女英雄木兰颁“巾帼英雄奖”,

  假如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

  陈家顺

  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八、师总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九、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实际教学操作:在分析木兰形象的时候,让学生多多用成语归纳,并在后半部分提示再归纳几个女性气质的成语。并找出依据。结果学生找出了五六十个成语,其中有十个是体现女性气质的(蕙质兰心,秀外慧中,巾帼英雄,刚柔并济等等)。课堂气氛很热烈,只是不知道能否做好有效性。

  木兰诗2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幻灯片2,展示学习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会背诵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重点]

  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教学难点]

  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学习方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有一个代父从军的故事,传颂千古,家喻户晓。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学生猜:花木兰

  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木兰的乐府诗《木兰诗》(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了解木兰的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文学常识(幻灯片3)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双壁”。它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幻灯片4)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标自然段序号;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拼音。

  (3)读准字音,朗读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检测字词(幻灯片5)

  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将其标注在生字旁。

上海龙凤1314 shlf  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辔(pèi)头溅溅(jiān)燕(yān)山啾啾(jiū)朔(shuò)气

  金柝(tuò)铠(kǎi)甲十二转(zhuǎn)红妆(zhuāng)著(zhuó)旧时裳(cháng)云鬓(bìn)帖(tiē)花黄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二跟读课文,读出节奏。(幻灯片6)

  教师放朗读示范读音,请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

  学生跟读。

  4、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幻灯片7~8)

  自学讨论:要求(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将不会翻译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讨论,还不会的保留在班级讨论。

  (一)学生参考屏幕上的译文翻译全文。(超链接幻灯片31-32)

  (二)检查重点句子的翻译。(幻灯片9~14)

  (1)文言中数词的翻译。

  “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中的“十二”“十”都是极言其多,不能作为确实的数字,是虚指。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文言文中互文句的翻译。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炼。

  试着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体会互文的用法。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得胜而归。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上海龙凤1314 shlf  打开我东屋、西屋的阁门,坐在我东屋、西屋的床上。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雄兔和雌兔都脚步跳跃,目光迷离。

  扩展补充: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上海龙凤1314 shlf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上海龙凤1314 shlf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二、语义特征:互补。如:“主人下马客在船”(《木兰诗》),主人下马,已包含客人也下了马,客人在船也隐含着主人在船了。“下马”和“在船”两个动作是在“主人”和“客”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五、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木兰当户织()旦辞爷娘去()

  愿为市鞍马()

  万里赴戎机()愿辞千里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第二课时

  一、析读课文内容。

  1.一朗读课文,理清层次。(幻灯片15)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根据下列情节,试划分课文层次。开端:可汗点兵木兰叹息

  发展:代父从军奔赴战场

上海龙凤1314 shlf  高潮:十年征战凯旋归来

  结局:放弃赏赐辞官返乡

  2、二研读课文,分析叙事的详略安排。(幻灯片16~17)

  问题一: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文章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自读全文,讨论。

  讨论明确:这首诗详写: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

  问题二:文章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深入探究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讨论明确: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三精读课文,分析木兰的形象。(幻灯片18~20)

  问题一:请同学精读课文,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学生精读课文,要求:

  (1)画出表现木兰品质、性格的诗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批注自己的理解。

  讨论明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孝敬父母的精神可敬。“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力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可敬。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英雄气概可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可敬。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不慕高官厚禄的精神可敬。“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凯旋了,应是论功受赏,可她却辞官还乡,高尚行为可敬。

  (4)热爱生活、亲人,让人感到可爱。“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的表现,让人感到可爱。“不闻爷娘唤女声”的反复提及,表现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也显示了木兰的可爱之处。

  问题二: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明确: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百姓,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因此,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讨论写作方法。(幻灯片21)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阁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阿弟

  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旦辞黄河云,暮至黑山头。

上海龙凤1314 shlf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三、延伸拓展(幻灯片22~27)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背诵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请学生再次观看图片,结合图片内容,学生分节背诵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想象作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课文第六段,木兰还乡后与亲人团聚的喜庆情景,发挥联想与想象,扩展诗中的画面内容,扩写为一篇记叙文。

  要求:(1)有故事情节;(2)有具体人物描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课外链接

  题木兰庙【唐】杜牧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四、堂上练习。

  五分钟内完成《每课一测》

  五、课外作业。

  (幻灯片28)

  1、背诵全诗。

  2、完成《课课练》课内部分习题。

  3、综合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著我旧时裳b.对镜帖花黄

  c.出门看火伴d.万里赴戎机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木兰当.户.织(对着门)b.卷卷有爷.名(父亲)

  c.著我旧时裳.(衣裳)d.双兔傍.地走(靠近,贴近)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雌兔眼迷离..b.出门看火伴..

  c.双兔傍地走.d.著我旧时裳.

  4)下面对句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

  b.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共有十二卷)

  c.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d.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上海龙凤1314 shlf  a.《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所编。

上海龙凤1314 shlf  b.乐府原是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府采集的诗歌也叫作乐府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c.《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

  d.《木兰诗》是乐府诗中篇幅较长的抒情歌辞,是一曲传奇式的女性英

  木兰诗2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识与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文言词汇积累;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品味诗歌的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教学重点:诗歌传奇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探索。教学理念:以讲述、品味、朗读为主的板块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1、导语引入。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板书课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点读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讲述传奇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默读课文。用4——8字完成每节大意:第一、二节:决定代父从军;第三节:;第四节:十年征战生活;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比喻作结,解答奥密。(第三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

  2)主题探索。讨论:下面对《木兰诗》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

  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C、歌颂尚武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繁简处理探索。

  讨论:作者七节诗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板书:得当的详略处理(依据主题需要)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

  ①理清文章脉络

  ②体现主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详略得当。

  4、品味形象美。

  1)根据提纲,找出诗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语言品味人物形象。娇美女儿勤劳善良淳厚质朴热爱亲人巾帼英雄坚毅勇敢机敏活泼报效祖国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小结板书:丰富的人物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画木兰。分组画女儿妆、巾帼妆的木兰。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朗读语言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品味下面诗句,说出句式特点,从诗中找出类似诗句。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②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排比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备忘:①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东市……,买长鞭。)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小结板书:独特的语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

  3)朗读品味。

上海龙凤1314 shlf  6、迁移阅读。

  孔雀东南飞(节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妒嫉嫌迟。非为织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守节情不移()妾不堪驱使()便可白公姥()

  2)你认为诗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

  3)按原文回答:

  ①描写主人聪明能干的句子是: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描写主人自尊的句子是: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设计:木兰诗一、传奇美

  1、得当的详略处理二、形象美

  2、丰富的人物形象三、语言美

  3、独特的语言风格

  木兰诗2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

  ⑴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

  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深入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文中出现的重点古诗词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学生讲)说到巾帼英雄不得不提到木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探索新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相关的文学常识(投影显示)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

  2.读文

  ⑴让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播flash)

  需要注意的字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扶将著扑朔戎机

  ⑵让学生结合所听的录音和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⑶找学生读文,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

  ⑷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让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话划分节奏,并大声读出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划节奏,读文。

  找三至五名同学读。师生共评价。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⑸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着读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句。学生质疑:

  学生需积累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当户织:户,军书十二卷:十二,阿爷无大儿:爷,胡骑,戎机,朔,赏赐百千强:强,郭,扶将,著,裳,扑朔,迷离,傍,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备的意义,增加语句的内涵。如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于说“秦时汉时的明月,秦时汉时的关”。

  3.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合作探究

  ⑴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

  明确: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

  明确: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⑶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

  诗中对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诗中对木兰从军的准备以及还朝辞官、回家与亲人团聚写得详细,对战场写得简略。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表现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这样写使主题更加突出。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⑷立足全诗,把握人物形象:

  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回答。

  这首诗所叙写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原因吗?

  参考: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4.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三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五作业:背诵全诗

  木兰诗2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难点

  记叙的详略处理。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三课时。

  课前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反复朗读课文。

  2、播放动画片《花木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花木兰》动画片片断:战场上骑兵千军万马,杀敌报国,喊声震天……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是迪士尼公司特聘600多名动画大师历时四年才制作成功的动画巨片。

  《花木兰》!由此可见《木兰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并已蜚声海外了!

  二、作品简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乐府:最早见于汉初,西汉是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三、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机杼: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hán

上海龙凤1314 shlf  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

上海龙凤1314 shlf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听课文录音,全班朗读课文

  (第一遍听,第二遍跟读,第三遍齐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六、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从对诗歌的诵读中体会本诗的思想感情

  1、学生分步朗诵,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感情,互评得失优劣,并讨论归纳朗诵技巧

  学生分层模仿朗诵师生讨论归纳朗诵注意点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语调轻语速缓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体现忧心忡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者急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答者沉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语速语调逐渐加快加高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由沉思到下定决心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由轻缓到重快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由轻缓到重急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既紧张又有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暮”“不闻”“但闻”重读

  不闻爷娘唤女声,读出对亲人的眷念之情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悲壮豪迈的气氛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急促高亢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雄壮悲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赞赏功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从容辞官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渴望还乡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上海龙凤1314 shlf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活泼欢快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前高后低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动词读得响亮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极力表现轻松欢快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惊叹与赞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充满喜剧氛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由轻到重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赞美自豪

  2、再读欣赏:再听课文配乐朗诵,使学生在再次的比较欣赏中,体会录音中朗诵者高超的朗读技巧和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自由朗读,自己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全班配乐朗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抄写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检查朗读诗歌的情况。

  (抽查: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诗意,有感情地朗读了诗歌,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上海龙凤1314 shlf  依据(诗歌以时间为记叙顺序),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学习第一部分

  (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朗读第一部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木兰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织女。“木兰当户织”。

  3、可是木兰在干什么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叹息。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

上海龙凤1314 shlf  5、第⑴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为下文设置悬念。(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为何呢?)

  6、背诵第⑴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7、木兰叹息的原因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卷卷有爷名”表明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上海龙凤1314 shlf  8、在这种情况下,木兰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上海龙凤1314 shlf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上海龙凤1314 shlf  9、背诵第⑵段。

  10、木兰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后,接着她干了什么?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排比。

上海龙凤1314 shlf  (虚写)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

  11、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上海龙凤1314 shlf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的神速。

上海龙凤1314 shlf  1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写出了宿营地怎样的环境?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什么心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

上海龙凤1314 shlf  衬托了木兰出征后的思亲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13、背诵第⑶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多种形式朗读第一部分并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分组背诵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夸张。这两句诗,写出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3、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4、背诵第⑷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分组朗读。

  2、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顶真。

  3、木兰凯旋归来后得到了什么赏赐?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夸张,对偶,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当可汗“问所欲”时,木兰怎样回答?表现了木兰怎样的性格品质?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5、背诵第⑸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6、木兰回到家园后,家中各人怎样迎接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上海龙凤1314 shlf  7、这几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8、木兰回家后做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六个动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写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9、木兰恢复女妆后接着做什么?

  出门看伙伴。

上海龙凤1314 shlf  10、伙伴们有何反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

  (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11、背诵第⑹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全班朗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对偶、反问。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多年来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3、“扑朔迷离”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一段,其原句是是什么呢?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常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分辨。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背诵第⑺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小结木兰形象(概括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讨论概括──本诗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七、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

  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之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利,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而不是战场的情形。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巾帼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八、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九、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活在古代战乱时代的木兰忠孝两全(忠: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孝:代父从军),那么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又应以哪些具体的行动来孝顺父母,报效祖国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老师总结)

  十、全班背诵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一、布置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十二、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补充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偶: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的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和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互文:《木兰诗》中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将军十年归。”按字面意思解释是:“将军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归来。”这就使人产生了疑惑,为什么经历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那?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相互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作者为了追求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这种修辞方法叫“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意思互相交错、补充。

  木兰诗2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把握木兰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互文、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趣味引读

  1、播放豫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这熟悉的戏曲里是谁的唱段?(生:花木兰)对,花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木兰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解题:《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二、诗歌诵读,疏通文意

  (一)诗歌诵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播放录音,明确听读的要求:

  ①.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在预习中遇到的字词障碍。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随时用笔圈点勾画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重点字词。)

  ②注意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

  2、学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

  (二)疏通文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假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读作(tie)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读作(huo)

  2、古今异义字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意是只(副词);今意是但是,可是(转折连词)出郭相扶将郭:古意是外城;今意是仅用作姓氏

  双兔傍地走走:古意是跑;今意是行走

  3、一词多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东市买骏马集:市(名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4、词类活用

  愿为市鞍马市:买名词用如动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动词用如名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策勋十二转策:记下名词用如动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数词运用

  军书十二卷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

上海龙凤1314 shlf  (注意:这些数词均不表示具体数目,即表示虚数,言其多。)

  三、整体感悟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诗歌诵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解释词语和翻译句子:见课文。

  (补充:对偶、互文、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含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踏上征途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二部分(第4段)数年征战历尽艰辛

  第三部分(5—6段)还朝辞官家人团聚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比喻赞美木兰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小结:

  这样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醇厚质朴又机敏活泼,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广为传唱。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作业

  1、识记词语的音、形、义,背诵诗歌。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第二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导入新课:

  1、检查背诵。

  2、回顾上一节课所讲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齐读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一)人物赏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哪些诗句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

  明确:

  ①“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战争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归来见天子……赏赐百千强”,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了她的女性心理?

  明确: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又为国家大计着想,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远征沙场时思乡心理的描写。远在边塞的木兰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触景生情,想起家中慈爱的双亲,想起家的.温暖。③辞官还家后“著我旧时裳”和“对镜帖花黄”的行为描写。木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急待地把自己还原成“女儿身”,从她“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欢快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的一颗爱美、爱生活的心。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你认为诗中刻画木兰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诗中既写出了她的英雄气,又写出了她的儿女情。正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在国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艰险的沙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这样的奇女子怎能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这样选材更有利于刻画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4、这一形象的意义何在?

  明确: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三、赏析写作特色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2、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木兰诗》具有乐府诗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析特色及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拓展延伸

  1、历史上不独有花木兰这一个巾帼英雄,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仰慕。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中外历史上巾帼英雄的例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居里夫人、刘胡兰、穆桂英、佘老太君、王昭君、秋瑾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五、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互文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六、作业

  1、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数年征战历尽艰辛(略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木兰诗2教案】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案212-08

《木兰诗》教案209-30

《木兰诗》教案12-17

木兰诗 教案12-16

《木兰诗》教案09-30

木兰诗优质教案10-09

《木兰诗》优质教案03-15

木兰诗 教案示例09-30

《木兰诗》教案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