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7 22:38:55 雪桃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通用2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通用21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

  【创意说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在叙述方式上也独具匠心。阅读本文,学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丽、童心的可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认识一种全新的写景方式,指导自己的写作。

  设计本课时,我将情境创设、知识领悟和方法指导并重,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会”并“会学”。首先设置情境,引出课题,然后入境赏文。我将赏文的三大境界作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进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块为“研读质疑”,引领学生进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境界。这一板块又由三部分组成: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朗读贯穿整个散文教学的始终。“读与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语美、情美;“读与思”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发现,探究质疑;“读与悟”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华。这“三部曲”是由“学会”走向“会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三板块为“迁移拓展”,引领学生进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结合,实现了美的领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和朗读整体感知,发现“美”。

  2、通过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进行研读质疑,鉴赏“美”。

  3、通过联想与交流和课余练笔进行拓展和迁移,升华“美”、创造“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步骤】

  导语:同学们,你看到过晨曦穿越层林,在枝条上跳跃吗?你欣赏过落叶飘零到水上又在漩涡中起舞吗?你感受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吗?你静听过午夜梦回花开的声音吗?如果你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一起去山中访友吧!(板书课题、作者)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面,静听范读,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标出精彩的词句与段落。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学生们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钢筋丛林里长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但他们骨子里有着对自然的向往,音乐、画面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唤醒了他们的潜意识,营造了一个美好情境,把他们带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访之友”,整体感知课文。

  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读与品:

  ⑴ 学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美文?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学”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⑵ 讨论明确:鉴赏美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词语、句式、语段描写的角度,修辞、意境构思等等。

  ⑶ 小组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品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细腻的描写:

  我认为最精彩的段落: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触、嗅、视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的鉴赏文章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类,找出最接近他们的中国,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并且明确各小组分工,确保讨论扎实、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⑷ 小组汇报,班级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⑸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再对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评评哪一段文字更优美,并说明理由。

  走进树林,青翠的树枝,随风摇摆,上面有鸟儿在歌唱,随风摇摆,露珠在树叶上闪闪发亮。大树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了泥土和岩层,吸取地下的水分和养料。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文笔的生动活泼,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

  2、读与思:

  ⑴ 请生再次朗读质疑。

  ⑵ 学生提问──讨论──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本身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再在班上交流,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的深化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3、读与悟: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领悟到了什么?阅读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架设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生活的启迪。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积累与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风景的诗词或散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整合,知识的归类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联想与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清晨踏着露水进山,而此刻夕阳已涂抹了小路,该回家了,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此刻,山中的朋友会对我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山中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生活本身就是童话”,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表达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结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喧嚣尘世,碌碌人生,在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水泥与钢筋日渐密集的层林里,我们已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可是,飞鸟、游鱼、老树上的一抹新绿、石缝里的一颗嫩芽和我们人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别忘了用纯真的双眼去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美丽;别忘了我们和大自然有一个约会;别忘了,我们相约爬山去;别忘了,我们相约看海去……(荐读汪国真的《看海去》画面、字幕、配乐。)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将目光由课本转向浩瀚的书海,将思维由“山中”投向广袤的大自然,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延伸与升华,让语文课堂有情境而无穷境。

  4、布置课外作业:

  假设自己是家乡的岳阳楼,写一段与游人互诉心声的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让学生自己动笔用文字描绘“美”,再塑“美”,读写结合,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

  【设计反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山中访友》通篇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发自心底的爱,感情饱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诗情画意。散文和诗词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诗情画意、境界鲜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话般的意境。教学本文时,可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山中访友》里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万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潜先生语)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并探究取得这种效果的艺术手法,例如拟人手法的运用、人称的变换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轻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层次相结合,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种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渐进又是给学生搭建几个认知的平台,还让学生在得“鱼”的过程中学会“渔”,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构建一种新型的充满民主、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对话式”和“板块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2

  一、游戏导入:

  (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法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难点】

  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两篇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全班齐读文中导语。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出示课件检察学生预习情况

  四、朗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朗读指导。(投影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五、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先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运用了哪些方法?并举例子说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摘抄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

  六、分组进行片断朗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和好的词语写在你的笔记本上。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做一份文段阅读巩固课堂所获知识。

  让学生产生悬念:《山中访友》是否也是写景的散文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

  学生根据思考题研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上海龙凤1314 shlf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主动总结所学知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能力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步骤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走近山中: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走进山中: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件显示问题)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学生畅谈看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教师小结: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1)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2)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走进树林,鸟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设计意图: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己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指导学生朗读美句佳段。

  5、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设计意图: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例句:你好,德高望重的古桥爷爷!,你无怨无悔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抬头望你,我就想起长征途中的老班长和舍己为人的老支书。

  古桥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设计意图: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三、走出山中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李作家把去访友时的“好心情”带回了家。为答谢山中好友,他准备举办一个朋友联欢会。为此,他特邀记者参加并准备会前接受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有什么问题想采访李作家?(教师扮演李作家,学生扮演记者开展采访活动)

  (设计意图:一是教师因势利导,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二是活动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布置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设计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

  热爱自然(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熟读;搜集古桥的图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预习探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谈话导入。

  1.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预习探究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自由轻声读课文。(用笔做上记号)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合作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蕴含、奥秘、侠客、瀑布、身躯、邀请、俯身、凝望、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李汉荣老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了“山中访友”? 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3.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三、品读体验

  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再和同学交流划出的句子。

  (一)古桥

  课件出示: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作者为什么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是老桥?(因为在作者的眼中老桥就如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2.老桥的“德高望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时间长,望重。从“岁月悠悠”这个词可以理解到也许老桥站的时间不止几百年也许时间更长,所以它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名望。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唯有你依然如旧。”

  (3)总结:这一弓腰、一俯身就是几百年啊,这几百年中,桥上的人(悲欢离合),水中的鱼(由小鱼长成大鱼),空中的月(有阴晴圆缺),都不断地变化着、更新着。只有老桥这样坚韧不拔地弓着腰、俯着身为人类服务着,像这样才称得上“德高望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自由读,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件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4.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它驮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5.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二)树林里

  课件出示: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2.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4)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吧!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山中的一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

  (1)“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3)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课件,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上海龙凤1314 shlf  (4)面对着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其中一位朋友,将它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5)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2.读第六、七自然段。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巩固延伸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推荐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和《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板书

  出门访友

  山中访友 拜访老友(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等)

  告别朋友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邀”“俯”等8个生字和“清爽”“吟诵”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物我两忘之境,激发类似体验,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品味如诗如画的语言,通过摘录、背诵、练笔等形式丰富语言积累。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当然,体会第6自然段中作者的联想和感受部分,学生比较困难。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山中访友》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天籁之声悦耳悦心

  (1)课件播放来自山林的天籁之声。

  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相继传来风声、河水声、鸟鸣声、风吹树梢声、溪流声、飞瀑声、雷雨声、犬吠声、群鸟归巢声,引领学生美好遐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生闭目静听神游。

  (3)交流假想历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语言描述,牵情入课

  师:同学们,神奇的大自然充盈着生命的活力,今天请让我们跟随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投入的山林的怀抱,去用心灵陶醉大自然的迷人风景,去倾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好吗。

  3、解读题目,激起期待

  师:根据预习,我们不难猜出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大自然中的朋友)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作家为什么会称它们为朋友?他“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会晤了哪些山中的“朋友”呢?请让我们快快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吧。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触摸大自然的生命因子

  1、读通课文,自学字词

  (1)段前标序。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读对读通。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比较难读或写得优美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自学字词。

  b、认读正确音节。

  树冠(guān guàn) 扎进(zā zhā) 旋转(zhuǎn zhuàn) 唱和(hé hè) 细数(shǔ shù)瀑布(pù bào) 津津乐道(jīn jīng)

  c、掌握正确字形。

  “邀”是“辶”旁;“瀑”的右下角不是“水”;“蕴”的下面不是“温”。

  “吟诵”的`“吟”,右边是“今”不要多“、”;“挺拔”的“拔”,右边不要写成“发”;“ 奥秘”的“奥”,上面不要封口;“津津乐道”的“道”,不要写成“来到”的“到”。

上海龙凤1314 shlf  d、认真书写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把本课比较难写的字词各认真书写三至五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默读浏览,寻找“朋友”

  (1)默读浏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2)全班交流。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每一棵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岩石、归鸟等。概括地说,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三、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1、自选朗读,积累情感

  a、画出生字新词。1)本文有8个自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朗读,积蓄情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教师边听边相机指导评价。

  2、美文美读,引发共鸣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师:本文用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写了“我”先后拜访的十几位山里的“朋友”,请同学们自选最喜欢的描写拜访不同“朋友”的部分美美地读一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教师边听边相机品评点拨。

  3、赏读赛读,移情自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师:这篇散文读来令人沁人心脾,心旷神怡,请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一读,好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生挑战读、比赛读,师生共读,共同呼吸大自然的灵动之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教师一边欣赏,一边相机点拨解读。

  四、感受老朋友的德高望重

  1、谈话过渡,亲近老桥

  (1)师:同学们,作家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首先拜访了古桥。见到“老朋友”,作者会说些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关于介绍“老桥”的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自由朗读,分享奇趣

  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分享作者与老桥物我相忘的奇趣。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教师导读,感悟老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师:作者看到老石桥,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来赞美他?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围绕“德高望重”一词,结合“几百年”等关键词语,引领学生重点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4、悉心体会,学习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具体、生动、形象地传达给了我们,读来引人入胜。

  第二课时

  一、早知名山如高人,你我岂可久不见

  1、听写词语,巩固旧知

  听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谈话导入,继续拜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访问了他的老朋友——石桥。现在,让我们透过充满诗意的语言,走进童话般的大自然,去继续拜访那些山林中的其他朋友吧!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欣赏如诗如画景,融入物我两忘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引领拨云寻古道,倚树悉心听流泉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物我为友,融情入境

  a、课件播放视频:啁啾的鸟儿、闪烁的露珠、茂盛的树林、清凉的山泉、欢快的溪流、雄浑的瀑布、挺拔巍峨的悬崖、洁白宁静的云朵和、欢云雀。

  b、入情朗读,体验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朗读4、5自然段,体验作者与鸟儿、露珠等山中朋友的默契和情谊,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上海龙凤1314 shlf  c、再读感悟,体会写法。

  引领学生体会拟人、联想、反问、排比等手法的奇妙,感知文本语言的生动、引人、形象,感受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变换词句,加深友情

  课件出示:“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a、言外之意是:这山中的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是有生命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b、练习说话:_________是我的朋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谐互动,物我相融

  a、教师谈话:面对我们人类如此热情的招唤,山林中的朋友们一定也热情回应我们。

  b、课件出示。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溪流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上海龙凤1314 shlf  瀑布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手捧地上有情物,感知生命轮回韵

  (1)学生轻声自由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2)课件出示:

上海龙凤1314 shlf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交流:“我”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细品雷声天半落,欣喜岩石撑巨伞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赏读第7自然段。

  (2)体会比喻、拟人、反问手法的精妙,感受物我相融的情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心随云岭小鸟动,依依山月随人归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自由朗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明明进山去看景,为何却道来访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回读课题:明明“进山看景”,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作者把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虫等当作自己的朋友,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了童趣。引领我们仿佛也渐渐走入山林,亲近起这些朋友来。

  2、回忆类似的体验,融入如画的自然

  (1)激发类似体验。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怎样对待自然界的朋友呢?

  (2)课件抛砖引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你好,老石桥!你虽然没有卢沟桥壮观,也没有长江大桥雄伟,但你每天默默无闻地躬着身躯,让人们踏着脊背,渡过河岸。岁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旧。你真是我心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啊!

  你好,亲爱的小鸟!…… ……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你好,…… ……

  (3)学生给大自然写知心话。

  四、珍藏童话般世界,亲近和谐的自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生动优美的句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亲近自然界的动植物。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8

  【教学设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三、交流探讨

  1、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 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⑵ 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⑶ 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⑷ 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4、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5、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 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⑵ 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⑶ 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⑷ 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四、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骄傲一点说,我觉得我真正抓住了本文教学的要害!我真心希望我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也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或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朗读与写作的技巧,可是我知道,在这堂课里,他们是真正喜欢语文的。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尽管教不了太多的东西给我的学生,那么,就让我教给我的学生喜欢语文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9

  课堂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山中访友》。

  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生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对这样一篇童话色彩浓重的散文,一定会特别感兴趣,通过阅读期待引导他们感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样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2、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图画。

  德育目标:上海龙凤1314 shlf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写进而受到美的熏陶。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难点: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投影仪、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在导入课文后,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

  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但老师建议你们: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要左手翻书右手钩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用“—”画出你不认识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用“口”画出景物的名字,用“Ο”画出你认为最妙的词,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教师巡视、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学生初读结束。接下来听课文录音,这时我又设计几个问题:我是什么时间去访友的?访问了哪些朋友?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较容易指出“在好天气里独自步行带着好心情去的(对于好心情教师要适时点出哼、踏等词的好处),具体朋友学生说,老师板书。

  (三)在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后,接下来的环节是品味课文写景语言的比喻之美,人称之美。

  (1)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可做适当的评价。

  (2)指导学生分组,每组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中精美的词句,精读品析。

  (3)小组代表谈自己最欣赏的词句,并说出它的好处,然后用这幅画好在 的句式起个好听的名字,每小组选一个人做汇报的记录。

  (4)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后的关键之处板书,如将写物拟人化的称呼,弟弟、大嫂、爷爷、姐姐……学生说出比喻句的喻体等等。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你认为朋友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种,但教师应抓住平等、互助,追问学生,作者为什么称自然景物为朋友?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你与作者有同样的想法吗?就把它写下来,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成一段景物描写用拟化人称呼与比喻修辞来写,抒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小组选代表读,大家互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写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谈收获。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学不流于形式。

  (五)作业的布置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文既然讲的是我们和大自然是朋友,那么我们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类对话呢?把它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古桥——老朋友 树——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话般的世界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0

  教学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资料,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资料

上海龙凤1314 shlf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先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上海龙凤1314 shlf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可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活力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样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向同学质疑,也能够向教师质疑,构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课堂小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当你带着好奇和简便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课时。

  【教学手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整体感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

  ⑵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

  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⑵(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三、探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赏析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

  ⑵交流:

  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

  ⑵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体验反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

  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的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自读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诵美文: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川秀丽,景色优美,更有为之称颂的瑰丽的壮美诗篇。现在我们就边欣赏这奇山异水,边诵读这壮丽的诗章: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最,但余钟磬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欣赏着这些美景,诵读这些优美的诗句,同学们,想不想到山中走一走(想)。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同行,去山中访友!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要求:

  勾画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众朋友及称呼,并思考作者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尽可能用文中的词句)

  2、师生共同明确:`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坚韧

  树——知已自己变成一株树

  山泉——姐姐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邀我的唱和

  白云——大嫂好女儿、好护士、返老还童

上海龙凤1314 shlf  瀑布——大哥歌唱家、金噪子、不求回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悬崖——爷爷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

  云雀——弟弟纯洁的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小弟弟有缘分、患难兄弟

  石头——时间的回声

  落叶——命运的神秘的手相

  小花——眼含柔情的女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雷阵雨——侠客吼叫诗人的朗诵感动人

  老柏树——慈祥给我避雨

  师小结:在这里,作者用“朋友、知已、兄弟姐妹”来称呼山中的景物,用“德高望重、慈祥、从不说是非”等语句来评价山中的朋友,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朗读赏析:

  1、朗读指导:

  师:所以在朗读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用饱含深情、喜悦的语调,较为舒缓的语速来朗读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2段。"

  生:一齐有感情朗读。

  师指导:语调:喜悦(结合文章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语速:欢快(快:欢乐、激动、紧张慢:悲痛、低沉、抒情)

  重音:撞、好清爽、哼、踏(突出表现作者感情的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生评价。

  师:指正、范读,学生跟读

  2、赏析指导:

  师:如果把第一段改为:“走出门,看见草上有许多露水,迎面吹来一股清风,送来桅子花的清香,好清爽!”你觉得怎么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原句运用拟人手法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撞”指本人拟之间在无意间彼此相撞,“满怀”则见撞教师很厉害。作者把饱含着露水和桅子花气息的晨风想像成富有感情的人与我相撞,既富有情趣,又让人觉得与之相撞清爽,女子惬意。

  而改后的句子意思虽然正确,但少了那种拟人味,没了那份童真童趣,就像丢了魂的人,无精打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如果把第二段中的“哼”改为“唱”,“踏”改为“踩”你觉得怎样?

  生:“哼”和“踏”,让人可以想像到我出游的轻松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与第一段的好清爽相照应。而“唱”则显得不太轻松自在,“踩”不仅与原句内容不相符,而且也显得小心翼翼,与我轻松自在出游的心境不相符。

  2、朗读比赛

  师:根据老师刚才所教的方法,我们举行一次朗读比赛,请大家从3—7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

  要求

  (1)评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2—3人),并说明理由。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勾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

  生:生择段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评出2—3朗读之星,并说明理由

  师:恭喜你xx同学,被评为本节课的朗读之星。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在读到好文章时,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品味欣赏:

  对于好文章,我们不仅要声情并茂地去朗读它,而且要学会去赏析它。那么怎样才能欣赏它的美呢?

  其实欣赏的办法也很简单,首先你觉得哪些语言写得好,就把它勾画出来,也许你还没有深入考虑,不过没关系,先跟着感觉走,因为你已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接着你就想想,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写得好呢?尽可能给它说个“好”理由,来一点分析,那么,这就是赏析。

  刚才,大家已经勾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现在再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给你所找的好词好句,说个理由,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2)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换”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4)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5)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精神)

  (6)“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

  (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年代远远悬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

  (7)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写出了悠远的意境,让我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环境)

  (8)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雷阵雨给人既感动人又吓人的感受)

上海龙凤1314 shlf  (9)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拟人,写出了溪流声的悦耳动听)

  (10)惟我站立在地方没有雨……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反问,突出了老柏树慈祥地为我避雨,给我恩泽)

  师:找到好词好句,给它说明理由时,我们可以从修辞方法,饱含哲理,引人深思、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给它说说理由。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仿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文章的情感美

  师:领略欣赏了文章的语言美,要是能把这优美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该多好啊!下面我们先分角色朗读第5段(女生读一景,男生读一景),然后我们大家模仿照第五段的句式,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景物,写一句或一段话。

  (提示: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景物特点选择内容和与它相符的词语,山泉清澈,比作明镜,照出我的浑浊)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仿写(先同桌交流)

  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优秀作品

  六、朗读结束全文:

  今天,我们有幸与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朋友,走出山涧,走出山林,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也顺便带回了一路的月色……

  最后让我们朗朗的书声,告别山里的从朋友,带回这一路的收获……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好词好句。

  ⑵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传达的思想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能力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情感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体会文章新奇的构思及所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引导法: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联想想像法:

  本文运用想像的手法与自然界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朋友们互诉心声。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新奇丰富的特色。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自读点拨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二、初步感知、赏析语言

  1、学生轻声诵读,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利用词典疏解:

  师:想细致了解课文,首先我们必须把拦路虎──字词解决掉。

  ⑴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栀子() 唱和() 禅心()

  湛蓝() 憔悴() 逝川()

  ⑵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玄秘深奥。( )

  ④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 )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⑤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

  ⑥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思考完后请生在投影片上写,师生共同修改。)

  2、播放朗读带,学生轻声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按顺序找一找文中作者拜访了那些朋友,一共有多少位?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用铅笔在书上划出来并数一数。)

  学生自读并自主学习。

  教师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15位朋友)

  3、学生自由诵读:

  师:课文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优美、精彩的语句俯拾皆是。请勾画标注出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与同座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读完后与同座位互相交流,并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先读后谈)。

  语句示例(学生有可能说的句子):

  ⑴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⑶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⑷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后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写到你的摘抄本上。)

  4、指名语感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断:

  学生丰富地想像作者叙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尽享童心童趣的童世界,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作者拜访了很多朋友,他是怎么称呼他的朋友的呢?又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和启发?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3、“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5、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山泉──姐姐──照出了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上海龙凤1314 shlf  瀑布──大哥──无回报的吟唱

上海龙凤1314 shlf  悬崖──爷爷──清净、无杂念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花──采摘──做一会儿女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阵雨──侠客吼叫、诗人朗诵──感动吓人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使用呼告语,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桥”。

  3、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之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解决生字,理解并掌握“陡峭、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描述大自然风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环境的优美,体会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位优美语言,学习描述大自然的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谈话设疑,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由题入文,提问学生是否有自己在山中游玩的经历,山上有哪些景物是令自己难忘的,让大家互相交流、谈论。(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查清字词,同桌之间能够互相正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教师示范读,让学生跟读并且体会情感基调。

  3、学生默读课文同时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访友时间、环境、心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访友情境,对“朋友”感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告别“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抓住重点,深入研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抓重点词句,体会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满怀的好心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在大自然之中寻访的心境十分好,包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情深”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道出了作者对大自然感情的深刻。

  ③“这山中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好朋友”

  明确: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它们像我们的'朋友一样能够和我们沟通交流。作者进山看景,自然就成了“山中访友”,体现了在作者心目中,人类和大自然是应当并且能够和谐相处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小组学习

  ①理解题目含义

  明确:在作者的眼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能够和人类和谐相处,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己的朋友,作者对他们是尊重的,所以到山中去探访也就变成了“山中访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赏析修辞手法(小组合作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且共同探讨运用修辞的好处)

  例如: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比拟)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排比)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比喻)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文章第五段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闻,那么,能不能仿写这一段,把你在某一个地方的见闻以及感受写出来呢,让我们动手试试看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示:开放性问题。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可根据时间进行删减)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我们要像作者学习,珍惜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谐相处。

  (六)课后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探访大自然,并且用画笔记录下你的独特发现。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描绘各种好友时用到的修辞手法-拟人,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需要多结合写作进行练习。作者的情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需要学生多读多悟。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5

  【教学预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读思结合,读提出不同要求,用思来层层递进的理解课文。

  【实施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汉荣的一篇很别致的散文《山中访友》,请同学们猜一猜,作家将要拜访的朋友是什么人呢?——让我们走进这篇别致的写景美文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活动一:静静地默读。

  1、默读要求:不出声,静静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大自然中,走到作者的心里,并随手用笔勾画出作者拜访的朋友是哪几位?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交流:①谁能说一说作者拜访了大自然的哪些朋友?

  ②这些朋友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写作秘密:根据作者游览与观赏的顺序相继出现,这叫“移步换景”。这种方式经常用于参观游览类的文章。

  文章写作思路:访友——会友——别友。会友部分对每一位朋友都有一个亲切的称呼。

  活动二:深情地朗读。

  1、朗读要求:仿佛你就是热心的李汉荣,仿佛就是你在亲切地与这些朋友说话,仿佛你也是在与山中的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亲切地交流。(哪些位同学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2、交流:本来是作家“进山观景”,可是为什么要说成是“山中访友”呢?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作家在呼唤人们要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上海龙凤1314 shlf  活动三:倾心地选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选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并要准备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老师示范:我最喜欢的是第三段,这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个朋友,这座老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不愧是德高望重,在你的身上,我跟作者一样体会到:做人要有向你一样持久而坚韧的灵魂。(请同学们继续从后面的内容中发现喜欢的.段落和朋友)

  3、变角创作:假若你是文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当你听到作家对你说的这些话时,你会如何向他倾吐你的心声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示例:悬崖:“孩子啊,有多少人从我这陡峭的身躯上跳下去。你可不像他们一样,把生命看得如同草芥呀!生活多么美好,我相信你会活得多姿多彩。”山泉:“游人朋友!鱼儿每天都在我的怀抱里游来游去,跟我一起唱和,还常常有游人同我一起留影呢!我可快乐啦!”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尾声:我在这节课的开始时说这是一篇“别致”的写景散文,你能简单地说一下它的别致之处吗?(关键词:第二人称、童话世界、作家饱含爱心……)

  收束:如果说爱心是动力,想像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船”驶向大自然吧。如果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丰富的想像力,用饱含爱心的声音,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话,那么就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一)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交流听读感觉。

  ⑴、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⑶、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⑷、齐读课文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上海龙凤1314 shlf  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上海龙凤1314 shlf  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⑴、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⑵、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6、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⑴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7、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起去触摸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用心去感悟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理解文章的写景状物的技巧和联想、想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们就文章标题展开想象,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作者到山中究竟访问什么朋友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去会一会他“山中的朋友”。

  (二)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走近李汉荣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李汉荣,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

  2、 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栀子(zhi) 唱和(he) 禅心(chan) 湛蓝(zhan) 憔悴(qiaocui) 逝川(shi)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逝川: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凝神: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玄奥:玄秘深奥。

  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津津乐道: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上海龙凤1314 shlf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整体感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本文的题材是什么?写了什么?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点拨]《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渎课文

  [学生活动]画出文中“走进山林”后所描述的具体事物,抓重点词语,感知内容,理解思路。

  (使学生在自由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自主培养阅读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点拨]作品依次描述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理解作品中作者“走进山林”后的所见所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活动]由学生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并思考探究: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来到山中探访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参与。对学生的发现给予鼓励,这类训练重在语言的感悟和理解)

  [点拨]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唱和小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上海龙凤1314 shlf  瀑布——大哥——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爷爷——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上海龙凤1314 shlf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在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美)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归鹤——拌我披月回家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探究,领会深层内涵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后练习以及下列问题分小组研讨,深入领会作者匠心,然后在全班分小组发言,教师予以评价点拨。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点拨]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呼告语,如本段中“德高望重的老桥”。

  (2)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点拨]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象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味文学创作,感受艺术魅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板书:题目、作者)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蓝(zhàn) 栀子(zhī) 玄奥(xuán) 清澈(chè) 禅心(chán) 犬吠(fèi) 憔悴(qiáo cuì) 树冠(guān) 凝静(níng)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k11-018.jpg;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1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学生可根据课题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自主学习

  学路建议: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了解大概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合作探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2、学路建议;

  自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作者出门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路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两个“满怀”的意思相同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带着轻松愉快、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在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交流讨论)

  四、精讲点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韵味。

  2、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巩固拓展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继续读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自主学习

  学路建议:

  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先自学,再到小组内交流。

  三、合作探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第三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出示课件:古桥。想一想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桥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深情。)

  (2)读读句子,请想像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它驮过了哪些人,在它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指名朗读,读出作者对古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2、第六自然段

  (1)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3、第七自然段

  (1)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2)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3)齐读一遍。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最后一段,首尾呼应。

  5、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全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精讲点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老师随机指导。

  五、巩固拓展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自己选择三个自然段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1 山中访友

  古桥 鸟儿 露珠 树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落花 落叶 石头 雷雨

  热爱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20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文情景朗读视频

  ②轻音乐《寂静之声》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教学课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21

  【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完美,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与写作能力。

  【说目标】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说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课文朗读、安装好音响,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3、一个课时。

  【说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何教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大家认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音响放出一段描述山谷情境的纯净音乐,学生闭目欣赏纯粹的流水声,鸟鸣声,进入情境,由此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动情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己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再幻灯出示重点字词。

  3、放配乐课文朗读,再一次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资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听读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资料。可是我故意不问作者一共描述了几种景物,而是沿用课文标题的方式提问,这样既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也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一边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描述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那么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的关于描述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描述古桥那一段,作者构思巧妙,不是直接描述古桥的,而是采用了人称转换的方式来写的,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我就将这一段直接改成对话体,然后指明两个学生分主角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应对面的交谈一样。然后就能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

  接来的另一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述观照的视角独特新颖,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段让学生先想象,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自由发言,团体讨论该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开展男生女生朗读竞赛进行朗读训练。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她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从刚才的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经过一轮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完美可亲的,我们应当保护她,爱护她,生活在自然怀抱里的我们,如果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从她那儿得到无尽的财富与宝藏。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想象、感悟、表达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合作探究,积累感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读,摘抄在摘抄本上。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让学生成为一株株苍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口头仿写片段与口头想象作文)

  四、总结

  大自然是完美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欢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当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中所描绘的一样。

  五、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1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