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1-05-25 15:25:14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上海龙凤1314 shlf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上海龙凤1314 shlf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任选一种)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圆柱的表面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比较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区别.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 =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上海龙凤1314 shlf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上海龙凤1314 shlf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节课我们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关圆柱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什么呢?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6、学生汇报。

上海龙凤1314 shlf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上海龙凤1314 shlf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上海龙凤1314 shlf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上海龙凤1314 shlf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解方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上海龙凤1314 shlf  X+6X=35或7X-X=30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上海龙凤1314 shlf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建议:

  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收获。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哪些内容最有趣,哪些内容最有用,哪些内容的学习最困难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变换练习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而不要进行机械枯燥的训练。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复习中,教师要告别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复习中题目的难度和范围体现了本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

  学期知识技能的评价建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3、会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练一练。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上海龙凤1314 shlf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上海龙凤1314 shlf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上海龙凤1314 shlf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上海龙凤1314 shlf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上海龙凤1314 shlf 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 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和思考题。

  课后反思:上海龙凤1314 shlf有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在这里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小学数学教案锦集5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六篇04-26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9篇01-30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五篇01-28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6篇03-14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8篇03-08

小学数学教案锦集10篇03-04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锦集7篇04-20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锦集八篇04-19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锦集五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