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时间:2021-09-22 18:56:03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学生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从具体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握“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后引导学生整理并制作数位顺序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索数位顺序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校园,请你们来读一读校园里的这些数吧。

  (2)学生尝试读数。

  (3)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很多比千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学生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学生集体交流数数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考: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学生边拨边数,使学生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该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序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位。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学生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制作的数位顺序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序表时要注意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注意数位顺序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讨论数位顺序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04-25

万以内数的认识_教案设计04-25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设计10-09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10-09

万以内数的认识01-21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设计(精选9篇)06-17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03-14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01-01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数学教学反思范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