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3-02-24 08:18:44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2、 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 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衣着描写。表现了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表现了韩麦尔内心的凄苦愤懑已到了难以言状的境界。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完成课后练习二。

  ①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他是在万分悲痛之际,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表现韩麦尔先生是一位平时严厉,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②可能在想:“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③作者是从第三人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分别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表现人物悲壮和不屈的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

  形成板书:

  情节人 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描写方法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 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

上海龙凤1314 shlf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①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③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④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5、问题探究

  ◎1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2小男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小男孩我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表现他在自己成为亡国奴后的悲愤与沉痛。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6、 拓展阅读: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中国人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

  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民族气节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民族气节是陆游“事定犹须待阖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情操!

  民族气节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凛然不惧!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shlf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 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

上海龙凤1314 shlf  驯良(xùn) 乖巧(guāi) 蛰伏(zhé) 惹恼(rě)

  褐色(hè) 矫健(jiǎo) 爪子(zhǎo)

  遮蔽(zhèbì) 分叉(chà) 翘起(qiào) 勉强(qiǎng)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 的主 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 合作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 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 这段文字除运用说 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4) 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 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上海龙凤1314 shlf  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 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4. 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 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 精读品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 ,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七、拓展延伸 :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 。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十五、松 鼠

  漂亮 :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外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讨人喜欢 驯良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 (性格)

  乖巧 :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 (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 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 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把握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请学生齐背骆宾王的诗《鹅》,问学生:诗中描绘了鹅的什么特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出示白鹅图片,请学生自由说说鹅还有哪些特征。(提示:从鹅的生活习性、对人的贡献、叫声、走路姿势等方面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看作者是如何抓特征刻画这只白鹅的。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丰子恺(1898-1975),名仁,浙江崇德县(今属桐乡市)石门人,长期居住上海。是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他初学西画、音乐,继而以漫画著称于世。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2.字音字形

  北碚(bèi) 麒麟(qí lín) 猥鄙(wěi b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呵斥(hē chì) 叫嚣(xiāo) 净角(jué)

  譬如(pì) 窥伺(kuī sì) 盛馔(zhuàn)

  岑寂(cén) 分娩(miǎn)

  3.词语解释

上海龙凤1314 shlf  窥伺:暗中观察,等待机会。

  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 、不慌不忙的样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鸭子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

  三眼一板:比喻有条理,合规矩。眼、板,民族音乐和 戏曲中的节拍 。

  丝毫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在课文里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不胜其烦:受不了其中的厌烦搅扰。胜,能够承受。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课文中的白鹅最根本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白鹅对我们一家有哪些贡献?

  明确:物质上:白鹅蛋成为我们一家人难得的“美食”,为我家创造了不少价值;精神上:白鹅为我们荒凉的居所增添了生气,为我寂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的?结合课文作分析。

  明确:作者从头颈、叫声、步态、吃饭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1)头颈: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 似厉声呵斥。

  (3)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器宇轩昂。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的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明确: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二)深层探究

  1.“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 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首先,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 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法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够“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 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板书设计

  白 鹅

  一、特点:高傲头颈:傲视群雄

  叫声:厉声呵斥

  步态:从容不迫

  吃法:三眼一板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贡献物质上:生蛋食用、卖钱;

上海龙凤1314 shlf  精神上:增添生气、乐趣。

  三、感情:喜爱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课外拓展

上海龙凤1314 shlf  针对“喜不喜欢白鹅”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成两个对立的小组,展开辩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赏析描写白鹅的方法,体会白鹅的特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品味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难点)

  3.学习本文用对比、比较的手法突出白鹅特征的技巧。(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作者在1943年辞了教职,在重庆沙坪坝庙湾这个地方自建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小屋,恢复了战前的闲居生活。他对外绝少往来,每日只是读书作画,饮酒闲谈而已。凄风苦雨之日,手酸意倦之时,推窗一望,死气沉沉;唯有这伟大的雪白的鹅,高擎着琥珀色的喙,在雨中昂然独步,好像一个武装的守卫,使得这小屋有了保障,这院子有了主宰,这环境有了生气。白鹅仿佛成了他的知己,给他那颗寂寥的心送去了安慰。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丰子恺的《白鹅》。

  二、自主预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第2段中,作者分别用鸭、狗的叫声与白鹅的叫声作比较,其目的各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鸭与白鹅的比较,突出白鹅的叫声“严 肃郑重”;与狗作比较,突出白鹅叫声的“严厉”。

  2.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是怎样称呼鹅的?有何作用?

  明确:鹅老爷。“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作者这样写,风趣幽默,突出了对鹅的喜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

  (一)描写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请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明确: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用“从容”“大模大样”写出鹅的傲慢和自以为是的性格。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明确:鹅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大踏步”“大声叫开饭”,写出鹅仿佛觉得自己是个功臣,大声地炫耀自己的贡献,向主人 邀功请赏。

  (二)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生动准确,风趣幽默,请你赏析下面语句。

  1.鹅的头在比例上比骆驼更高,与麒麟相似,正是高超的性格的表示。

  赏析:这句话在前文介绍骆驼、麒麟等动物头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推断出鹅的性格,语言准确。如果去掉“在比例上”四字,就不但不符合实际,更显得荒谬可笑了。

  2.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赏析:这里兼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鹅的叫声及反映的傲慢之气写得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前一句,用“无论……都……”强调其傲慢到了“铁面无私”的地步;后一句用“大爷怒骂小使”作比,生动形象,引发联想,令人忍俊不禁。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 ,蹲着静候。

上海龙凤1314 shlf  赏 析:一个义愤填膺,猛烈进攻;一个自知理亏,仓皇逃窜。两相比照,狗的卑琐更衬出了鹅的傲慢。拟人的手法使得描写形神毕肖。使用短句,朴实自然、简洁流畅。

  (三)对比手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分别将鹅与哪些动物作了比较?结合课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第1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4

  1、学习《过零丁洋》。

  2、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情感,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

  1.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3.学习背诵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谈感受,升华主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这首诗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从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拓展延伸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写一则读后感。

  四、作业:

  板书:

  小记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 。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了解小说的常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习重、难点】

  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点,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走进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背景介绍。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学常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 ) 闹 chà( ) 异 ào( )悔 qí dǎo( )( )

  gěng( ) 住 钥匙( ) 踱( ) 郝叟( )( ) 督学( )

  2.理解词义。

  诧异: 祈祷:

  宛转: 懊悔: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一部分,从“ ”到“ ”。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 和弗郎士的 ,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 ”到“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 。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三部分,从“ ”到小说结尾。写 。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初识人物。

  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3.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6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

  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上海龙凤1314 shlf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上海龙凤1314 shlf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上海龙凤1314 shlf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上海龙凤1314 shlf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

  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冶通鉴》

  劝学: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马骏)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7

  《春》

  【教学目标】

  1、识记和理解:生字词,会读会写,能在句中理解包括注解的意思,能在课外迁移运用。记住散文文体特点,会辨认。背诵全文。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分析和欣赏:能借助想象,读懂春天图画,品味春天之美,美在哪里。把握作者的情感思路,理清课文脉络。顺利发表自己的欣赏结果。

  3、情感和价值观: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效法自然,正确处理“自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字词、修辞、文体和课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展开想象,感受春天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背诵课文,欣赏评价春天之美,顺畅表达阅读的体会。

  【教学安排】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布置预习:查字典正音,搜集春诗,诵读课文两遍,理清课文思路。

  2、导入:交流春诗,口头说说春天印象,说说《春》这一课写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读,边用线段在句中画出课后的生字词,画出运用比喻的句子。等学生读完,教师纠错读音,朗读过程不打扰。

  4、理清课文脉络,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课文写了三个部分,即盼春——绘春——赞春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反复诵读课文多遍,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要求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中具体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教师要起示范作用。

  6、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生字词和课下注释各两遍,边抄边记。(2)抄写运用比喻的句子各一遍,边抄边理解作用。(3)背诵课文1—4段。

  第二教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检查作业,明确要求。不符要求的,老师课后找他们谈话。

  二、教读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进行。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初步感知课文:

  1、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一:本文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了那几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画,说说你的理由。

  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二:说说自己朗读和默读后的体会,有什么韵味?是什么感觉?请举例说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课文的思路:暗示春天的脚步近了,——描绘五幅春景图,——三个比喻点明春天的特点。

  (二)深入解读课文:

  1、课文的开头:作者怎样盼春?运用反复和拟人,写出迫切渴望春天的心情。(解答完成练习四的第一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课文的主体:作者如何写小草、野花和春雨的?运用什么词语、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完成课后练习)

  3、理解文末赞春的句子(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三),鼓励学生实现有创意的说出赞春的句子。

  4、难点突破:课文的所有比喻句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谈一谈。文中的比喻句有这些……

  5、小测1—4段默写。

  (三)课堂背诵6—结束的语段,下节课默写。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课外作业:1、老师发给学生春天的诗和散文,要求学生记诵,做摘抄。2、完成本课的校本作业。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8

  《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的第一课。该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

  2.《春》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精美散文,适宜于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春天的美妙境界,从而受到感染和陶冶。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要通过朗读和揣摩、研讨来领会。

  学情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农村学生易于理解,这是学习这一课的优势。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由于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参与课堂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疏于动脑,这是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方法,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仔细品味文中的精妙语句,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教学方法:

  在读读、讲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讨。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和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连续学习了关于生命和人生的两个单元的课文,学过之后,让我们得到了种种的启发。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三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文,这些诗文语言优美,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现了色彩斑的大自然画卷。第11课《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只要我们多朗读几遍,就一定能进入春天那美妙的境界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简介朱自清。

  二.初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范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要求:①.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和情感;②.注意标注生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范读后提出以下几个字:嫩(注意和“漱”、“嗽”、“喇”的区别)、

上海龙凤1314 shlf  酝酿、蓑、(抖)擞、(黄)晕、(发)酵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定2~3名学生在班里接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要求:其他学生听读思考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整体把握。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研讨各自然段所写内容,从而明确课文结构。

  2.小结探究经验。

上海龙凤1314 shlf  探究课文,必须基于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仔细思考;归纳段的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必须着眼整体,重重点而舍其次,提纲挈领。

  1.反复朗读课文,试背诵;并把“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抄一遍。

  2.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板书设计:

  春朱自清

  1段:盼春第一部分: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2段:总括轮廓

  3段:春草图(草报春)

  4段:春花图(花争春)

  5春:春风图(风唱春)第二部分:绘春(总分)

  6段:春雨图(雨润春)

上海龙凤1314 shlf  7段:迎春图(人迎春)

  8-}10段:颂春第三部分:总收全文,感情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课文的语言美、景物美。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检查、巩固。

  1.一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词语。

  2.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研讨新课。

  1.同学们,课文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你能用一种鉴赏的眼光来说说从课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来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

  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

  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

  2.同学们,评一评作者的表达,是我们品味课文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手法的有效途径。你可以从以下任何一个角度来说一说: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美的句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我认为最清楚的层次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通过同学们的品评,我们已经知道,作者的表达和他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一样美好。请同学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地描绘一下春山、春水、春日的美好,供大家欣赏(口头表达):

  春山

  春水

  春日

  4.在对同学们的补白描绘点评之后,提出:文中写到了春天里的人,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有诗意地表达:

上海龙凤1314 shlf  草地上的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花下的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风中的人

  雨里的人

  户外的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同学们,这所有徜徉在春天里的人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能概括地说说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春天里的人是……的。

  6.其实,当我们在春天里“飞翔”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会发现大自然会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

  春风告诉我

  春雨告诉我

  泥土告诉我

  柳条告诉我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课堂小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春》这篇课文,以生花妙笔,表现了春天的美景、春天的气息、春天的声响,不愧为写景的名篇。课文的精美之处主要体现在:①.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再者就是动词的准确选用、句式的多样变化、口语的穿插等。②.结构严谨精美:总写-分写-总写。再:文章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构思布局、修辞润色,可谓颇具匠心。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巩固、释疑。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各自读一遍课文,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整理“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板书设计:

  春朱自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写作特色:①.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动词的准确选用、句式的多样变化、口语的穿插。

  ③.总写-分写-总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文言词语的积累。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 托物言志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 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经常与他人比吃穿,甚至有人埋怨没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老师认为:衣不在好,整洁就成;家不在富,温馨就行。虚荣心是要不得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一下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所表现出的情趣,我们从中或许能领悟出一些道理。

  二、 展示预习成果:题解,作者。(关于课文题目,谁来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谁来简介作者呢?)

  三、 朗读:自由读---点名读-----范读----齐读(点名读可以简单点评,大家来听一下名家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铭文的韵味)

  四、 交流翻译。(结合课文注释自己译或者与同桌交流,翻译出来后简单评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 疑难词句。(那么大家还有没有哪些不会的词句呢,出示课件)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出示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同学们已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们请男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字面上意思理解了并不等于理解了课文,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现在根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来思考一下,或者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进一步探讨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本文统领全文表达文章主旨的的名子是哪一句?

  (从此句话来看,陋室陋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的?各有什么特点?

  (1)自然环境--------优雅

  (2)交往人物---------儒雅

  (3)日常生活---------高雅

  (各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

  “苔……青”:对偶,拟人,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环境的话用一个什么词? “谈……丁”:与刘禹锡交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鸿儒,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之间的性情互赏,切蹉诗文,诗酒唱和,不只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而且传递着不熄的精神薪火。这些人也是雅,是一种儒雅。 “可……形”:作者追求的不是庸俗物质上的享受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种生活?与庸俗相反的词,什么雅?

上海龙凤1314 shlf  那么详细地描写陋室单纯是为了给陋室作铭吗?不是,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的品德,作者很含蓄地将自己的志向情操表达在具体事物上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这里作者托的物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志?(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3、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处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宝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用山水来引出陋室,用的是类比的手法。类比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相似之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们第一课不是用的类比手法,托的物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不甘沉默积极进取的精神。

  你还能从这篇文章中找出此类“类比”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那样受到后人的景仰。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小结课文。(课文通过山水用类比来引出陋室,点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作者德馨,再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来突出作者美德,再自比为诸葛亮、扬子云,表明他的志向与抱负)

  八、质疑问难。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或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当堂背诵。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一、课堂小结。从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二、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学生朗读第三、五自然段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和第五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第三段和第五段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第3段和第5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3、第三段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雪后的山。秀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找出第三段中最能表达作者赞美情感的一个字?本段写了哪些景色?

  (妙。雪、矮松、树尖、山、草、夕阳)

  老师讲(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上海龙凤1314 shlf  5、美句赏析:体会下面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上海龙凤1314 shlf  (拟人。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形象生动的写出它们的状态、样子和情态和活灵活现的特点。)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山秀气的特点。)

  (4)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垂柳的慈爱,娇美,充满生机和活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济南自水面至天上的'晶莹透亮,色彩艳丽的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6、读了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你心里产生怎样的感觉呢?这又是哪一种美呢?(以“山”为例说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阳光下的山:象慈爱的母亲,亲切温馨。

  薄雪下的山:象娇柔秀美、亮丽多情的少女,令人喜爱。

  城外的山:安宁舒适——情美。)

  三、小结:

  1、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2、词句赏析的格式: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写事物……特点。

  四、堂上训练:《导练》43页“课文精读”

  附板书:

  济南的冬天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穿全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山摇篮图: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拟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如诗如画:水墨画: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比喻

上海龙凤1314 shlf  空灵水晶图:水色——绿。

  极致神韵美的享受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11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给课文生难字注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完成《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

  第一节

  教学目的: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喜欢冬天吗?能说说对广东的冬天的印象吗(阳光、树木、花草、温度)?那济南究竟是一个怎样迷人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检查预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注音(投影):

  镶上(xiāng)圈儿(quān)薄雪(báo)看护(kān)贮蓄(zhù)

  水藻(zǎo)澄清(chéng)一髻白花(jì)狭窄(zhǎi)

  2、查正:《导练》42页:一、整体感知1、2、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扫清生难字的基础上,速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理清课文的条理(投影)

  (A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B写阳光下的山C写小雪下的山D写外城下的山

  E写济南的水)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投影图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山摇篮图: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雪后初晴图: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水墨画: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上海龙凤1314 shlf  空灵水晶图:水色——绿。)

  (3)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文中大量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欣赏第一、第二自然段:

  (1)济南的冬天天气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用什么写作方法写济南的天气特点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温晴。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找出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上海龙凤1314 shlf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作者从山、水写济南的温晴,阳光下的山是怎样的(抓住关键的词语)?

  (4)第二段中,作者写得情景交融,济南的人们也一样喜爱,找出相应的关键词语。

  (含笑、春天、温暖、绿、慈善)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小结: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把我们带进了济南美的冬天美的世界,文章着重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作业:熟读“最妙┅┅太秀气!”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12

  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一个庸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出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学过他的诗,谁能背诵一首)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文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看一分钟)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的停顿。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初读课文

  (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

  1、 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 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

  (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隶:谒:扳:称: 泯: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走进、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意味的语言,来理解诗人对这土地和祖国深沉而又刻骨铭心的爱。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这一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一.新课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假如你是一只鸟,你会用的喉咙唱歌,为什么?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快速进入文本。(如果学生用嘹亮、婉转、清脆等词语,我会告诉他,可有一只鸟儿却觉得自己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为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不同形式的朗读

  诗歌的语言凝炼、生动,一些关键字、句,往往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领会这些诗句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扣题通过几个主干问题来品读诗歌中关键词的深刻内涵。(提醒学生注意本诗的创作年代)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鸟儿”歌唱这片土地上怎样的风景?

  3.“鸟儿”用怎样的方式来爱这片土地?

  前两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暴风雨、悲愤、激怒、永远、无止息、林间、温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词语。在此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回答往纵深追问:比如我们为何悲愤;被激怒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为什么这黎明是出自“林间”而非天边;象征着希望的黎明为何用“温柔”来修饰……这里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这”与“那”近指、远指的区别,凄凉、苦难和抗争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装在我心中的,也许离它还有咫尺之遥。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打击——悲愤——激怒——黎明这一从处境到情感到反应到结果这一情感的变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欣赏诗人的`这句“我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三个问题主要品读出“嘶哑”、(因为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而内心沉痛)“死”(为何而死?受伤、牺牲还是完成了使命?)“腐烂”(灵肉都与土地交融,刻骨铭心的爱)的深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此基础上,完成这题填空题:这是一片土地。学生这时应该会有更多的理解,不会再停留在“暴风雨”上比如:凄凉、苦难、希望,不停抗争……。把学生罗列的汇总成排比句朗读,然后然后再朗读原文,进一步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生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学生质疑(生成环节)

  期待学生的相互质疑碰撞出彼此思维的火花,很多时候,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做出的对文本的理解也会让老师拓宽思路,从而加深对彼此对文本的理解。这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环节。这里有两个点期望学生可以关注到,如果学生没有意识到,老师可以自己抛出问题:

  (1)为什么要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

  (2)最后两句似乎与上文衔接不上,出现了断层。

  五.“我爱这土地”,这里的“土地”可以换成“祖国”或是“国家”吗?

  辨析这三者的关系。国家侧重于政治意义,相对于祖国,土地更加具体,意义也更加深远(补充材料)

  1.土地(秦牧)(课前)

  2.北方(课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国人的乡土情结:游子远游常会带一掊故土寄托情思;古时有一种刑法叫做“流放”,仅次于死刑,让你脱离安身立命的故土,背井离乡,折磨精神造成的苦痛远甚于肉体。可见乡土和国土是一个人情感世界中多么厚重而又温柔的一个情结。

  所以说,土地它不仅是祖国母亲的象征,还是生命之母的象征,民族精神和意志根植于此、同时也是血脉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承。

  所以诗人是带着这样的情感积淀,来抒发他对这片土地忠诚与挚爱,任何苦难不可能也不要想把他们割裂,他们生死不离,“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所以诗人可以毫不矫情,把他的感情表达地直白而又炽烈“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作文教案设计12-08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17

七年级语文《社戏》教案设计10-08

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10-04

二年语文下册《猜猜它是谁》的教案设计10-02

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设计09-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案设计09-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设计09-30

初中七年级下册《华夏古韵》的[音乐教案设计09-2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荒岛余生》 优秀教案设计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