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时间:2023-01-30 10:51:21 历史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课以“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主题专讲隋朝的历史。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实际上只讲了隋朝的“繁盛”;而“一时”,即二世而亡,只有留待下一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去概述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而隋文帝统治二十余年使隋朝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本课的难点有二个:一是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二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

  1.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只要讲清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隋代周”的发生就不难理解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揭贴式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隋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讲述“隋初经济的繁荣”,可分为两个步骤,先展现“繁荣”的表现,再探究“繁荣”的原因。

  封建王朝以农立国,“繁荣”的基础是农业。教师可用两张投影片作具体描述:隋初隋盛时结论

  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人口激增

  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垦田扩大

上海龙凤1314 shlf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后来,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再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讲“繁荣景象”重在感受,讲“繁荣原因”重在理解,都不需让学生记忆。

  5.“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是全课重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旨在调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教师要善于设问置疑,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多渠道(导入框、课文、“动脑筋”、地图、“活动与探究”之二)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组织系列式的议论或讨论,并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参见重点分析)。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

  (2)请一位学生朗读〔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引导学生找到“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这句话(这是本课书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由“已知”引出“新知”(从新的情境和角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利用《隋朝大运河》地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现代化手段做成课件)介绍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开凿大运河的概况。使学生认识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上海龙凤1314 shlf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⑤在“大运河的开通”一目的正文和阅读文字中找出评价大运河作用的话。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6.最后,教师可利用本课课题“繁盛一时的隋朝”作全课小结,投影图示:

上海龙凤1314 shlf  繁盛一时的隋朝{“繁盛”{①国家统一

  ②经济繁荣

  ③大运河开通

  “一时”──二世而亡,共38年(581—618)

  三、学法指导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练一练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活动与探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思路: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其中“行省制度”又是本课的难点。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导入: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

  由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示公元12世纪中国各政权形势图。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政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成吉思汗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动乱岁月。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看录像《成吉思汗》。

  思考:铁木真面对逆境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上海龙凤1314 shlf  铁木真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面对这样的逆境,铁木真是怎样做的。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上海龙凤1314 shlf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

  都城:大都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上海龙凤1314 shlf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国家主要的粮食供应来自南方,要运到北方,有哪些途径?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对比隋大运河与元朝的运河,有什么不同?

  元世祖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海运

  海运比漕运有哪些好处?

  载重量大,费用便宜,所以粮食运输逐渐变成以海运为主。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出示马可波罗旅行路线图)

上海龙凤1314 shlf  5、行省制度的建立

上海龙凤1314 shlf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根据《元朝的疆域图》,注意以下地区: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中央:中书省、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

上海龙凤1314 shlf  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上海龙凤1314 shlf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列岛地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广州处于江西行省的管辖之下。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引导学生简要回忆汉以来,特别是三国以来我国民族融合的史实,以突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加强。关于民族融合的情况,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其四种表现。

  1、汉族外迁边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回族的形成

  通过图片了解回族生活习俗

  五、小结(略)

  六、作业:课后作业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历史教案11-10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09-21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02-24

【推荐】七年级历史教案02-28

七年级历史教案【精】12-14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2-06

七年级历史教案【荐】02-09

七年级历史教案【推荐】01-16

七年级历史教案【热】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