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初中化学教案

时间:2024-04-22 15:41:58 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案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1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在复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2、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对初中学习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回顾一下,具体的类型以及表达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讨论)Fe2O3+3CO=2Fe+3CO2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上海龙凤1314 shlf  CuSO4+Fe=Cu+FeSO4从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吗?(分析)Fe2O3+3CO=2Fe+3CO2,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它不属于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的任何一种。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能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化学反应。

  通过CuSO4+Fe=Cu+FeSO4的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比较片面,不能真实地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分析)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初中化学,我们曾经学习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2

  通过上述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夺取CuO中的氧变成二氧化碳,而发生氧化反应;CuO失去氧,变成铜单质而发生还原反应。所以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说明)“氧化”与“还原”尽管表现不同,彼此对立,但它们相伴而生,同时进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设问)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分析)

  同时介绍一下,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双线桥法。

  书写步骤:1、标出变化了的元素的`化合价。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箭头总是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箭头指向同种元素。

  4、升价在上,降价在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上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CuO中Cu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Cu单质中的0价,Cu的化合价降低了,我们说Cu被还原了;同时H元素化合价升高了,我们说H被氧化了。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反应前后物质化合价发生变化(也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氧化反应。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还原反应。

  (学生活动)同理请分析:H2O+C高温==H2+CO

  Fe+CuSO4=FeSO4+Cu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结论)通过Fe和CuSO4的反应可知,并非只有得氧、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巩固练习1)分析下列各反应中判断下列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哪个元素被氧化,哪个元素被还原?

  1、CaCO3+2HCl=CaCl2+H2O+CO2↑

上海龙凤1314 shlf  2、2H2O通电==2H2↑+O2↑

上海龙凤1314 shlf  3、NaOH+HCl==NaCl+H2O

  (巩固练习2)在3Cu2S+22HNO3=6Cu(NO3)2+10NO↑+3H2SO4+8H2O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C)A、CuB、NC、Cu和SD、O和S

  总结:通过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关键:

  1、正确判断各反应和生成物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凡是有化合价升价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关系。

初中化学教案2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 空 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 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

  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板书〕

  2.稀有气体

上海龙凤1314 shlf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 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污染空气的物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上海龙凤1314 shlf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上海龙凤1314 shlf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相同条件下:

  ①分离100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

  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

  〔作业〕略

初中化学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准确 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

  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

  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学设计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有好几位科学家都发现了金属跟酸反应能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氢气。直到现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仍然选用金属跟酸反应。那么用哪种金属,用哪种酸为最好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

  (实验)取四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镁条、锌粒、铁钉、铜片,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观察产生气体的速率。

上海龙凤1314 shlf  (现象)稀硫酸同时与Mg、Zn、Fe、Cu接触,实验现象是:Mg与稀硫酸反应剧烈,锌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Fe与稀硫酸反应很慢,铜与稀硫酸接触,没有明显现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应速率过快,不方便收集;Fe反应速率过慢,因此常选用锌为最合适。

  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和收集方法

  1.制备装置:

上海龙凤1314 shlf  完整的气体制取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生成该气体的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气体发生装置的确定,要依据反应原理,特别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取氢气所用的锌是颗粒状固体,所用的稀硫酸呈液体,常温下两种药品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由此可见,只需用容器将锌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将产生的氢气通过导管导出即可。因此组装发生装置应包括盛装药品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广口瓶、锥形瓶、烧瓶等均可),用于封闭反应容器口的胶塞,穿过胶塞用于导出氢气的玻璃导管(用试管或烧瓶作反应容器时还需用铁架台固定)。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讨论)但这种发生装置的缺点是必须当锌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种完全反应后该反应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气体的过程连续呢?

  实验中常加一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分次加酸来控制反应,长颈漏斗下部必须浸泡在酸液中,为什么呢?

  此时将导气管一端堵死,观察实验现象。如学生看不清楚,可重复几次,并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请同学简述现象,分析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展示启普发生器,介绍部件名称,作用,介绍使用方法。

  2.气体的收集:

  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该气体的收集方法而定。氢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密度最小)和排水法(因为氢气难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如图(E)、(F)所示。

  如果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于验满,因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项:仪器连接好以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制取氢气;将锌粒装入试管时,应将试管倾斜,使锌粒滑入试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时砸破试管底;对产生的氢气经验纯后再收集或直接应用;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置在桌上,防止氢气很快逸散。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实验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检验,至点燃时发出的响声很小时,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

  注意事项:当开始收集的氢气经检验不纯,这时需要再收集、再检验。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应先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一会儿,再去收集、检验氢气。否则刚用于检验氢气的试管内的火焰可能没有熄灭,立即用这个试管去再收集氢气时,可能会点燃导管口不纯的氢气,引起装置爆炸,发生危险。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置换反应:

上海龙凤1314 shlf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中“置换”的涵义是:反应物之一的单质中所含元素,代换了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表达式:单质 + 化合物=新单质 + 新化合物

  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参加反应的物质只有两种,且一定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两种,一种一定是单质,另一种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够正确地判断置换反应。

  (讨论)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哪些区别?

  五、原子团的概念:

  锌+稀硫酸 == 硫酸锌 +氢气

  在锌与硫酸进行反应时,反应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锌均有相同的集团,即:

上海龙凤1314 shlf  H2SO4和ZnSO4中的画线部分。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好像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常见的原子团有:

  KClO

  3氯酸根

  KMnO4

  高锰酸根

  NaOH

  氢氧根

  H2SO4

  硫酸根

  KNO3

  硝酸根

  探究活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用废旧的可乐瓶(塑料)、吸管、粘合剂,根据启普发生器原理,制作一个简易装置。

  2 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设计三套类似的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

  3 设计一个储存氢气的装置,便于利用该装置收集氢气,便于实验中使用氢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4 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以锌粒与较浓的盐酸反应,用气球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瘪了,重复上述实验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现象,试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初中化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通过观看图片、视频,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3、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4、体会化学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的美,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了解化学的欲望,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三、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法、实验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实验视频:“滴水成冰”、 教师演示“魔棒点灯”

  五、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视频播放】美丽化学

  【板书】认识化学的魅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首先,从一个中学生的一天:“清晨”、“早晨”、“中午”、“晚上”遇到的生活事件开始,告诉学生,这一切,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投影】化学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解】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水泥、钢材、玻璃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汽油、柴油是许多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

上海龙凤1314 shlf  【投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组成和结构、用途和制法的学科。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新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

  【过渡】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投影并讲解】化学合成药物为疾病的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利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材料的发现推动了产业技术的革命;新能源的开发解决了资源枯竭的问题;防治环境污染要靠化学学科;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过渡】化学背负的骂名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思考】如果没有化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  【音乐】迈克尔杰克逊《地球之歌》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习】如何学习化学?

初中化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3)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过程;白磷、细沙、锥形瓶、玻璃管、气球、塞子、酒精灯、镊子、天平(带砝码)、铁钉、砂纸、硫酸铜溶液、烧杯、碳酸钠、稀盐酸、药匙、镁带、石棉网、坩埚钳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教学过程

  复习:请同学们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磷在氧气中燃烧。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氯酸钾受热分解。

  提问: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有新的物质生成。

  提出问题:那么物质发生化学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呢?请同学们提出你们的猜想。

  提出猜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大。

  2、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变小。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之和的关系。那么我们主要使用的仪器是什么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回答:托盘天平。

  讲述:非常正确。下面我们就用托盘天平来证实一下上述我们提出的猜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科学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将装有少量白磷并铺有细沙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加热玻璃管使白磷燃烧(砝码不用取下),注意观察反应现象。

  3、冷却后第二次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现象:

  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气球先鼓起后瘪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天平仍平衡。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思考: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2、玻璃管有何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气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系气球?

  回答:

  1、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2、引燃白磷。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反应放出的热使瓶内气体膨胀。

  4、不能,由于气压过大,瓶塞易被冲出。

  科学探究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1、将几根打磨过的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静置1~2分钟(砝码不用取下),注意观察铁钉及溶液的变化。

  3、再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第二次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现象:

  1、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天平仍平衡。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铁→硫酸亚铁+铜。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初中化学教案6

  一、说教材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化学式与化合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为之后学习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式的涵义;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能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物质的组成;能看懂某些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了解化学式,知道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用化学是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利用化合价求化学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会应用解决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说学情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教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采用谈话法与讲解法。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面向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四、说学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前面学过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我们前面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二)新授

  1.化学式的学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81页相关内容,对于化学式的定义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以H2O为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化学式的意义,教师进行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讲解,得出化学式的定义及其意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是否相同?为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在学生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我进行归纳总结: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意义不同,因为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针对这些错误我进行指导并归纳总结,从而引出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需要注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的事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化学式的学习

  学生学习了化学式,为化学价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不是这个数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在化学上,就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引导学生看课本83页表4-6“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针对表格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问题如下:

  (1)化合价有几种?是哪几种?(让学生明白元素化合价有下负之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多少价?氢元素通常显几价?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什么价?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多少?

  (4)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此基础上,组织两个活动。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评出“记忆之星”;活动二:让学生编写能帮助记忆的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活动结束后,展示同学们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通过活动,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学习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之后,应用化合价来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练习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识的学习。练习如下: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元素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价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练习结束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一般读作某化某,如:NaCl读作氯化钠。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如:CO2读作二氧化碳。

  3.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学生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了解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也是相对质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引出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相关内容。由于计算比较简单,启发学生自己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纠正错误。

  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教学完成之后,可让学生传看几种商品(如医药、化学试剂、洗涤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

初中化学教案7

  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 空 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 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板书〕2.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述〕 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化工厂的废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水泥厂的粉尘

上海龙凤1314 shlf  (4)燃放烟花爆竹

上海龙凤1314 shlf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练习〕(投影出示练习题)

  在相同条件下:

  ①分离100L空气,大约可得氧气______L,可得氮气______L。

  ②分离______L空气,可获得42L氧气。

  ③分离空气获得氧气63m3时,同时可获得氮气______m3。

  〔作业〕略

初中化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道化学的定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和物质的微观构成。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5、领悟化学的价值观,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生产生活、医药、工业等各个方面简述了化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化学的重要定义,再又对化学发展的历史给予了讲解,特别是中国在三个时期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每个时期的贡献和特点需要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化学研究的方向。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习化学的重要信心。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讲解法学生讨论法练习提高法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和学习化学的信心,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认真养成观察化学实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教学引入:

  1、上课前一首《青花瓷》化学版给学生欣赏。

  2、给学生提问:

上海龙凤1314 shlf  a、什么是化学?

  b、你对化学是怎样看待的?

  3、给学生学习化学的几个要求:

  每个同学有个笔记本,记录基础知识及考点内容,上课的内容记在书上;上课前把书笔练习册等准备好;上课铃声响后开始读基础考点;不要迟到;化学记忆内容多,作业不超过15分钟,每个同学的作业必须交。

  3、完成几个兴趣实验:

  a、魔棒点灯实验。

  b、变色实验:水中加酚酞,再加稀氢氧化钠,变红色,再加浓度稍大的盐酸。让学生来做。

  c、镁带燃烧。观察现象。

  二、化学:

  (一)、化学的用处:

  1、化学在生产、生活、医药、航天、新材料的研究方面的作用。

  2、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咬紧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更加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如: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材料;新型农业化肥;新能源新材料;新药物等等。

  如:食盐,除了做调料还可以做消毒液,输液药水等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组成

  研究物质性质变化规律

  结构

  三、化学发展史: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古代化学:从事物质的转化探究阶段,制得实用产品。特别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国古代化学的贡献: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公元前1700年的商代:青铜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炼钢

  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化学成绩:火药和造纸

  烧瓷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的微观阶段。

  原子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重组

上海龙凤1314 shlf  物质的微观构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分子可破裂,变为原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他们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本质。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有100多种。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主要任务是合成大量的新分子,解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965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作者合成了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了生命的奥秘。

  1993年,中国科学院运用纳米技术和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硅原子写出“中国“字样。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教材知识:

  1、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纳米铜的性质。

  2、隔水透气的高分子材料:鸟在水中游。

  3、破冰斧柄:强度高

  4、直径6毫米的尼龙。

  5、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有3000多万种。

初中化学教案9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水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水污染的后果及防止水体污染;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了解水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水平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查阅媒体资料,获取信息的水平。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节水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龙凤1314 shlf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大致能够分为:水对人类的影响,水的物理性质及水的组成,在处理这个节教材时,要充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作为研究的线索。有条件的学校能够在课前布置研究课题,给学生一周的时间查找相关资料,特别是突出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互联网输入关键字词搜索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实行加工,每2-3个学生为一个小组,通过课前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展板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组织形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特别是展示成果,无论对哪类学生来说,只要付出劳动,都会有收获,真正体现初中义务教育的全员性和教育的`全过程性。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强烈的表现欲 望成为其学习过程的根本动力。水资源的有限,人类对水的需求的日益增加,工业化进程对水体的污染,对学生来说,有的可能了解很多,有的学生会一无所知,教师课堂上简单的介绍对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中,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日益恶化等,使学生有一种危机感,自觉地从我做起是环保事业大众化的具体体现。

  水的组成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它应包含两方面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水的宏观组成,即:定性水的元素组成。

  2.水的微观构成,即:定量。每个水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从而得到水的分子式。这两个过程应有意识地加以区分,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方法,为今后学生实行学习打好基础。电解水的实验是完成上述两个任务的经典实验,能够结合相关物理知识介绍实验装置,特别是电极的极性,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两极产生气体的性质,然后结合相关数据协助同学实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严谨性。

初中化学教案10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富有趣味并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第一节课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产生渴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提供与化学有关的影响人类进步的资料,引出课题和化学的定义,并运用实例使学生对其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教材注重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

  本课题内容注重“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要淡化“化学”定义识记,强调研究的对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中,加强对化学的认识和感受。本课题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难点是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组织学生列举大量的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本课题基本上是非知识内容教学,所以本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化学、体验化学、认识化学。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本课题教学应体现如下主要特征:

  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2.特别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注重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激励与评价

  (1)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关注在合作交流中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对参与程度的评价,主要对学生能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等方面来考查。对学生思维合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交流去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2)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价,实际上是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过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以及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来评价。

  整个评价以激励为主线,学生通过互评与自评,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评价与调控,以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学法指导,切实组织好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尽可能更具动感、美感。

  二、教案

  课 题: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授课人:湛兴和

  学 校:湖南省汨罗市白塘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重 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难 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开放式教学。

  仪器药品

上海龙凤1314 shlf  NaOH溶液(用嗜哩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表观为白纸),白开水和白酒,洗衣粉和精盐,汽油和水,铜丝和铁丝,澄清的右灰水。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语:新的学期,我和大家一起将走进一个新的学习领域,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目前相对于同学们而言,有如这张白色的纸一样(出示一张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字样的纸)是一片空白。但是通过我们的学习和探究,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知识会呈现在我们面前。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课件展示课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学生代表演示:将NaOH溶液喷洒到白纸上,出现“化学”红色字样。




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化学使



世界变




得绚丽




多彩




①播放录像:《武陵源风景──黄龙洞 》




②课件展示:《中国人上天了》




③课件展示:《隔水透气的鸟笼》




上海龙凤1314 shlf④课件展示:《焰火使夜晚绚丽多彩》




适当小结,适时赞许鼓励。




观后,谈感想,提问题。(如:黄龙洞中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究竟要经过多长的时间呢?又如:解说员说“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究竟是什么?……)




猜想飞船外壳的优越性能等。




猜想鸟笼材料的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提出问题。




通过了解一些奇妙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欲望。






是










针对上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课件展示:中国人上天了,结合图片阐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变化等内容,揭示化学的研究对象。




小结:化学是……




思考,学生处于兴奋状态。







上海龙凤1314 shlf感受化学的研究内容。




设疑,激趣。

上海龙凤1314 shlf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化学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上海龙凤1314 shlf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天天和物质打交道,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展示:“铁锅烧菜”、“白色污染”。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可能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例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你还能举出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中应用化学的实例吗?




观看感受。




上海龙凤1314 shlf思考、讨论。




自学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汇报自学成果(如:利用纳米技术制作的纳米铜,高分子材料等)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让学生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




让学生理解“从化学走向社会”。
















课件展示探究活动:




(1)用生活经验鉴别物质;




(2)探究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的组成特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3)假如没有化学,展开你的想象,设想世界将会怎样




分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提交结论:鉴别白开水和白酒;鉴别洗衣粉和精盐;鉴别汽油和水;鉴别铜丝和铁丝。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自由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可简略介绍1~2种化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感受化学在身边,感受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为学习空气的组成铺垫。










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我们离不开化学。




上海龙凤1314 shlf出示课后探究题:将一枚新鲜鸡蛋浸入盛有200 mL食醋的透明茶杯中,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內会留下水垢,请你设法除去水垢(水垢成份与蛋壳相似)。请记录下你观察到的现象和你的实验设计。




记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运用生活常用的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激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过 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 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 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分子 原子

  1.复习知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 【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变化中还可进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无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让我们 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学习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而经历的漫长的探究过程。交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3.交流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汤姆生发现电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箔。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疑】你能 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讲述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回答】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和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相互抵消使原子还是呈电中性。

  【讨论】大多数α粒子运动路径没有改变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意图:针对史料交流谈论,认识原子构成的事实,并通过“对原子 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认识到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4.引导探究

  【指导】阅读P67-68“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件】原子及原子核构成的模型图片。

上海龙凤1314 shlf  【问题】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疑】根据原子核的构成你能解释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归纳】原子中各微粒的电荷数关系。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上海龙凤1314 shlf  【阅读】原子核的构成。

  【回答】原子核还能再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讨论】原子核带正电的原因

  【回答】因为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念,建立原子 内部构成的直观形 象,理解原子内部微粒数和电荷数的关系。

  5.知识拓展

  【讲解】简单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各类元素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 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为原子转移电子变成离子的规律建立知识储备。

  三、离子

  6.指导学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疑】根据刚才的知识请同学们试 着画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请讨论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可能的转移方式。

  【问题】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得到电子后,是否呈电中性?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原子就称为离子,下面我们通过视频和动画来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况 下、又是如何转变成离子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解】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分别带上负电荷和正电荷,我们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把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讲解】为了方便我们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所带电荷的正负来表示离子。例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失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镁离子的符号为Mg2+。氧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为6,得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得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符号为O2-。

  【问题】铝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氯离子的符号如何写?

  教学意图:知道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认识一些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初中化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有关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类比法、问题引导、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由于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根据加涅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些教学事项如引起学生注意及唤起旧有经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课一开始,给出一些图片,生活中的计数现象,在愉悦的情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消除学习概念的恐惧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目的]类比生活中的现象,消除接受新知识的陌生感,为后续知识学习做铺垫。

  [问题1]生活中我们要对宏观物质进行计数,微观粒子我们有必要进行计数吗?

  [分析]通过2H2+O2==2H2O得到一瓶水(500ml)怎样选取才能让H2和O2恰好反应而不浪费呢?

  [学生回答]可以根据质量进行计算

  [追问]55.6克氢气中含有的氢分子是多少呢?444.4克氧气中含有的氧分子数又是多少呢?它们的个数比为2:1吗?我们希望对微观粒子进行计数。

  [设计目的]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并引出下一问题。

  [问题2]微观粒子比较小如何数?

  [展示图片]生活中对宏观物体的计数方法。知道可以“一包、一包”的数。

  [激疑]选多少为“一包”呢?

  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入]很大很大数目为“一包”————摩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设计目的]类比生活,明确化学研究和生活是联系的,培养兴趣。

  [追问]1摩尔微粒多少个?

  摩尔:0.012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1摩尔。

  ——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粒子与0.012kg 12C的原子数目相同即为1摩尔。

  [计算]0.012千克12C中所含的原子数目。

  [学生代表板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入]阿伏伽德罗常数

  [情境对话]一瓶水的质量是多少克?500克;今天的温度是多少?25摄氏度。

  [设计目的]通过情景对话类比学生很容易弄明白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关系。

  [激疑]如果回答X摩尔,我们应该怎么问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入]物质的量

  [概念理解]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摩尔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讨论]能否把“物质的量”说成是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

上海龙凤1314 shlf  物质的量所表示的对象是什么?

  [归纳板书]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1 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上海龙凤1314 shlf  3)1 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mol-1。

  4)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上海龙凤1314 shlf  1、1mol苹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2、1mol. O

  3、1mol.花粉

  4、1molH2O

上海龙凤1314 shlf  5、1mol钠元素

  6、1molNa2Cl

上海龙凤1314 shlf  7、1mol.氢

  [设计目的]检测并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2]

上海龙凤1314 shlf  1、1mol H2SO4中含有xx个硫酸分子

  2、2mol H2O中含氧原子xx个。

上海龙凤1314 shlf  3、0.5mol NaOH中含Na+ xx个。

  4、2NA个H2是mol。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归纳]物质的量(n)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

初中化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碳的单质]

  ⑴金刚石:

  ⑵ 石墨:

  ⑶C60

  观看科利华软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碳的化学性质: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

  2、碳跟氧气的反应 可燃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1)观察实验现象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

  (3)板演方程式。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

  还原性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

  a还原反应,b、氧化反应

  c、木炭具有还原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 课堂练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五) 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初中化学教案14

  一 、指导思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教材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会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了质的改变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开始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方向过度,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定量的研究化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量的方向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学好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同时也完善了化学用语的教学,更关键的是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学生有学好化学的愿望,对该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动手实验,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相信他们完全可以过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认识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

  五、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策略

  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并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利用Flash制作动画—电解水的微观分析,不但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使学生又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从感性到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学习《酸 碱 盐》奠定了基础。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如此贴近生活,因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激发。采用以实验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自主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信造就一个人,自卑毁掉一个人,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让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和求知欲望。

  八、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锥形瓶、玻璃棒、酒精灯等。

  药品:白磷、NaOH溶液、NaCl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Na2SO4溶液、BaCl2溶液、FeCl3溶液等。

  多媒体课件:动画

  九、教学流程:

  总结演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上海龙凤1314 shlf  【演示实验】展示一瓶变质的牛奶

  提问:这是什么?

  解释:但这瓶牛奶已变质,不能再饮用。

  追问: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许多的'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是否会有同学从量的角度对这些化学反应提出问题呢?

  【提出问题】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观察并回答--牛奶

  化学变化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学经过思考后提出一些问题。倾听思考、产生学习兴趣从学生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兴趣停顿,期待。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精心设疑,激发求知欲。

  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 1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过教师活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过渡: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下面用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聆听 教学意图程

  【演示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1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上海龙凤1314 shlf  【演示实验2】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是( )。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形瓶+空气+白磷)是( )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 克。

  称量记录:

  反应前的总质量(烧杯+试管+两种溶液)是( ) 克。反应后的总质量是( )克。

  初步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的方法。

  【问题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呢? 思考 激疑、探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反应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后

  质量和 结论

  BaCl2+Na2SO4

  CuSO4+NaOH

  NaOH+FeCl3

  分组:把学生分成三组

  1:设计方案

  2:实验探究

  3:汇报结果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带着上述问题做实验,并记录本组实验测定的数据(操作方法同演示实验2)。

  1: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与实验用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2:能积极分工、协作、观察并记录。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事实,试着总结规律。 1: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培养操作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3:体现合作精神

  4: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定律内容(略) 记忆定律内容 初步记住定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 学 过 程 【讲述】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该定律的最早发现要归功于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

  【投影】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阅读材料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

  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没有经过科学理论的证明的经验归纳,不能称之为定律,只有经过科学理论证明的经验归纳才可以成为定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问】我们做了很多的实验都看到天平是平衡的,哪怕是一万次实验都是平衡的,但有没有‘万一’呢?

  思考

  【学生实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生交流: 实验记录:

  反应前、后质量 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教 【问题讨论】(1)铁生锈后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蜡烛燃烧后无影无踪,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守律? 联系实际,讨论、体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初步运用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理解定律中关键字的涵义。

  【板书】2、几点说明:

  (1)参加化学反应

  (2)总质量(沉淀或气体)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字,如“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足量反应”等字所表示的意义。 领会定律中关键字的意义。 强化对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学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呢?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思考,将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过 【多媒体课件】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电解水微观过程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认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微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产生质的飞跃。

  【板书】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改变。

  (三个不变) 学生归纳并记录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迁移与应用】投影 思考并回答 知识的运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程 【反思评价】 通过本课题,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长进?学的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学生自由发言 学习的反思是一个知识内化、认识提高、情感升华的过程。

  布置作业:

  (易)在反应A+B C+D中,5克A和4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 克

  (中)在反应

  3A+2O2点燃H2O+CO2中,A的化学式为 。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难)1克H2和9克O2混合后,点火爆炸后生成水的质量是 克 。 记录 分层作业,利于学生智力开发

  课外提高: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请你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上网去查询 自愿

  开拓学生视野

  板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三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一、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本节的知识将贯穿学生学习化学的始终。因此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显得犹为重要。学习这一定律应注意三点。

  第一点要重视实验。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二点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强调“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三点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是因为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变,原子的质量没变。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现在回想起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说的并不多,我把许多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发挥的余地较广,从练习的情况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于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推广应用到其它章节的教学中呢?我还会努力尝试。

初中化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等。

  学生准备:蜡烛、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入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

  点燃蜡烛“前”

  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点燃蜡烛“中”

  教师巡回指导

上海龙凤1314 shlf  1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

  学生观察

  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

  教师指导

  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上海龙凤1314 shlf【初中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优秀化学教案01-30

初中化学教案08-31

初中化学教案参考08-26

初中人教版化学教案01-30

初中化学教案范文02-01

初中化学教案通用01-21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12-30

初中化学教案15篇09-02

初中化学教案(15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