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2-09-07 14:53:23 资料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手抄报吧,手抄报字行间要整齐,字体不宜太小,忌潦草、错字。那什么样的手抄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

  节日诗歌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上海龙凤1314 shlf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端午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九九重阳望

  九九重阳望,秋风来寻故,大雁往南重。

  佳节随人至,白云蓝天停。

  朋友满宇歌,东南西北行。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去大业创,何日才相逢。

  清明 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上海龙凤1314 shlf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上海龙凤1314 shlf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上海龙凤1314 shlf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1、夏至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少,有多深,恐怕无人可以讲了解。一直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取得不少的海外的朋友喜爱,想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魔力所在,然而最深得人心的节日,也就是每一年的新年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每逢临近新年的时候,大家总会去集市上买不少东西,比如年货、大橘子、鱼、瓜子、果仁等等各种新年应具备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年必须具备物品,那就是——春联。说到春联,这个是每家每户应具备的东西,大家总会精挑细选每一对春联,贴在门上,增加了喜庆的氛围,特别是在爸爸妈妈那一辈的大家,他们对于新年可以说是十分的重视。他们会在窗户与大门口房间贴上大大的“倒立”的福字,称为福到的意思,还真的非常有意思。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团聚吃饭,有些会聊一通宵,有些会在大年初中一年级,凌晨四五点起床筹备迎接新年,因此,孩子子们则会穿上新衣裳,换上新发型,兴高采烈地向大大家送祝福,那就是“新年快乐”。在儿时的我,对于新年的憧憬可谓是十分的强烈,由于父母只有在这时才回家一次,其余节日基本上都不见人,因此每到新年的时候,我都会非常兴奋,不仅能够跟父母一块吃饭,而且还可以拿到不少的红包,也就是大人给孩子子的压岁钱。

  到了大年初中二年级,我便会跟随父母一块去给姑姑表姐与其他不少的亲戚拜年。因此我几乎每一次都会提前筹备很大大的口袋,还要带上一些美味的糖果,别提有开心了,然后吃完早餐之后,大家就开始带上不少礼物,一块坐车去拜年。从我记事开始,我就一直都是跟随爸爸妈妈去拜年,领红包,几乎每一年的压岁钱都是我的最多,可能是由于我是最小的,所以大大家总会特别疼爱一些吧!

  现在目前也长大了,虽然对于新年的风俗,近些年来,大家仿佛愈加不重视,感觉年味也淡了。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会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地继承下去,所以我还是会死皮赖脸地在大年初中一年级跟爸爸妈妈要压岁钱,同时也会给爸爸妈妈一个大大的红包作为回礼,这代表着我对新年的寄托,对爸爸妈妈的祝福,期望他们健康吉祥、开高兴心的享受晚年。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除夕:

  农历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叫“年”的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一个冬天的夜里,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把“年”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点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春节:

  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狭义指正月初一,广义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习俗有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长辈给压岁钱等。食俗有蒸年糕,包饺子等)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清明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中,唯独清明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清明节,被定为春分后的第十五天,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因为每年的春分时间不同,所以清明节的日期就有所不同,正如有时腊月三十除夕,有时腊月二十九除夕。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因此古时也叫“三月节”。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此时正适合春游,故此古人又叫“踏青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中秋节: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始于宋代,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主要的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登高

  ②、吃重阳糕

  ③、赏菊并饮菊花酒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④、插茱萸和簪菊花

  ⑤、喝重阳酒

【中国传统节日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中国元旦手抄报内容01-01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内容01-01

中国梦手抄报资料内容01-01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内容01-01

中国梦手抄报资料内容01-01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内容大全01-01

元旦手抄报内容:中国的元旦来历01-01

传统节日元宵节手抄报内容01-01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文字素材内容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