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18 17:39:50 王娟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

  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通用13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1

上海龙凤1314 shlf  前段时间认真钻研了一番第九册《诺曼底号遇难记》,现在课已讲完,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收获如下: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两点,一是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已救人的崇高品质,二是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第二个目标自觉落实得还可以,主要体现在如下环节:

  1、更改课题。上课伊始在板书课题时我没有按课文原题写,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灵魂”这个题目,这时学生自然要提出疑问,我顺势告诉学生:“这个题目是老师读完这篇文章后产生的自己的见解,相信你们在学完这篇课文后也会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题目写在书上。”这一举动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一个落实。因为这篇课文是本组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此时更改课题是想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仅仅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现成答案,还包括不依赖课本,不迷信权威,要敢于向课本,向权威挑战。

  2、讨论船长命令大副开枪这一命令。通过每次教这篇课文时学生的反馈来看,对于这道命令大部分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所以我先问:“对于这道命令,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围绕到底该不该开枪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上海龙凤1314 shlf  A、认为船长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不会真开枪。对于这种观点我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让他们接着听其他同学的观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B、认为女士优先,男人不该抢在女人前面,所以该开枪。持这种观点的同学最多,这时我会提醒一句:仅仅是因为男人们违背了道义就该开枪吗?

  C、当时船上很乱,如果不开枪可能会死更多的人。这样经过相互交流、启发,持前两种观点的同学自然会逐渐认识到自己考虑问题的片面性,进而明白阅读要产生正确的见解,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

  3、对于船长的以身殉职学生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这又成为培养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好时机,有的学生认为船长是没有时间或机会逃生,有的认为船长舍不得船,还有的认为船长是出于责任感选择了以身殉职等等。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这些想法后我尽量尊重学生的见解,只要合理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至于本课的情感目标,感觉落实得不到位,虽然学生感受到了船长的崇高品质,但是并没几个学生为之感动,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强烈。我想这还是因为老师引导得不到位,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但到底怎样的问题才能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呢?我也同诺曼底号一起遇难了。我想今天我之所以会“遇难”,都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够用心,没有很好地去落实新课改。以后,我会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宝贵的试验田,大胆地尝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2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②诺曼底号: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开始的时候是无比恐惧和混乱,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默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写在旁边空白处。同时,可以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相信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兴趣的。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

  其一,认识场面描写。

  其二,词语的比喻义的认识。第一点是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关于场面描写,在学生阅读后明确“像这样对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人物表现的描写和有关情况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并且适时质疑,“表现船长的冷静,只重点描写船长就够了吧?为什么前面还要有大段的场面描写?不会喧宾夺主吗?”徐晨同学体会到:“不是喧宾夺主,描写人们的混乱,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组陈宇朗读船长的话虽然以洪亮的声音和很快的语速来表现船长的果断,但是欲速过快,朗读时个别句子不够清楚。于是我提示:“船长啊,我给你提个意见。你刚才说话太快了,让别人听了感觉你有点着急。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到第二组朗读时,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学生朗读衔接紧密,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3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本周二,武汉市教科院领导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我执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幸得到市教院领导张凤英老师的指导,深感荣幸,从准备备课,到二次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最后到得到领导的指导,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上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后,我细细回顾了整个的教学过程。《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意蕴比较深厚的文本。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和部分教案,最后还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案。第一次试讲是在吴承红老师班上,吴老师为了配合我上好这节课,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熟课文,并在朗读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所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相当熟悉,试讲那天感觉学生的表现,状态相当不错,只是自己对整个设计掌握的并不是那么娴熟,所以整堂课的效果并不好。第二次试讲,为了急于达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修改了教案,借鉴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可是,适得其反,整堂课下来反而非常生硬,不自然,感觉也不好。

  经历了两次不太满意的试讲,我又再一次潜下心来,拿起课文,反复朗读,静静地思考,仔细揣摩,重新按照自己的思路,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正式讲课那天,我的脑海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非常清晰的思路,学生的状态也特别好,虽然没有在课前对课文中的问题做任何提示,但是学生事前熟读了课文,所以整堂课,无论是学生参与程度,回答问题,还是朗读课文等等方面,都还不错,我也是非常投入,满怀激情,感觉比前两次试讲的效果要好一些。特别是课文最后部分的朗读,“关于船长在挽救了60个人的生命后,自己却选择了和船同沉大海的部分”,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为船长伟大的精神所感动,当伤感的背景音乐配着感人的文字,学生的朗读特别精彩,情感很到位,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课后,教科院的张凤英老师和我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张老师的对我的课进行了肯定。认为我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整堂课的思路清晰,注重学生朗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品位,读中感悟。注重了语文教学中的抓住关键词句,品位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对我的这堂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文中船长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课堂中,整堂课下来,在学生心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丰满的形象。虽然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船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等,品词品句,船长这个形象,在学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还不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船长。而且整堂课应该是结合文本,逐步的呈现船长这一形象,让船长形象在学生心中,一步步的深化,升华。

  2、教师的主观感受过多,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举一例子:‘船长和船同沉大海,值不值?张老师认为,不能这样问,因为值不值,老师的主观上就有了指向性,以至于对学生是一种暗示,让学生没有更好的发挥的空间。

  3、解读教材还要刚透彻。例如“大家立刻不作声……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和“人们凝视雕像沉入大海”要挖掘内涵。

上海龙凤1314 shlf  4、不管是读课文还是教课文,要给学生一种整体性,特别是六年级的孩子,不能让课文有些割裂的感觉。“例如,老师让学生先读7到11自然段,思考一个问题。然后再读哪些段落,在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这样不好,不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学习,应该是通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牢牢把握自己的教学核心点,不管学生怎么说,始终要把学生引到这几个重要的点上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5、整堂课还是感觉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的往老师既定的内容,要求上牵的感觉。还没有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没有太多自我的空间。感觉老师牵的比较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听到张老师的评价,我不禁感叹;专家不愧为专家,指出了很多没有引起我重视,甚至是我根本发现不了的问题。虽然她提得意见中,有些我无法在课堂上实施,甚至并不明确到底该怎么做,但是我依然有很多收获。当时谈到“不割裂课文,给学生整体性,放手让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这个话题时,我当时提出,这样的方式,那么老师将会更难掌控课堂,会担心收不回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我流露出不敢尝试的想法,张老师当时的一句话”你是教研员,你都不敢尝试吗’让我顿生许多感悟。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是啊,最初听到张老师和我们谈到的对语文课的种种想法和要求时,感觉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好难,如果能做到像张老师说的那样,那简直都成特级教师了,心想,她怎么能给我们定位这么高的要求,似乎拿我们和特级教师再靠。但是,细细思考后,觉得这样未尝不可,只要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什么方法不能尝试的呢,也许,一下子无法达到那样一个高度,不能尽善尽美,但是起码要尝试,努力过后,就会一步步的靠近目标,就会离要求越来越近。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想,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追求……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4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通过对话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当机立断,机智勇敢时,我找了三名同学站起来分角色朗读。为了渲染气氛,把大家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在诺曼底号船上,船长正驾驶着他的轮船在茫茫夜雾的大海上航行,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等哈尔威船长发现他的时候,这艘满载货物的大轮船正以全速冲撞过来,要跳投躲闪已经来不及了,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玛丽号重重的'撞在了诺曼底号上,诺曼底号被剖开了个大口子,海水立刻灌进船舱,所有的人都被吓呆了,接着船上所有的人恐惧的尖叫起来,吵嚷起来,哭叫起来人们一窝蜂似的涌到甲板上,大家你推我桑,形势混乱极了。这时,船长出现了......接着,让船长、大副、洛克机械师对话,船长威严的声音响起,船上出奇的寂静。这时,完全把学生带进当时的情景当中,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所以,对话精彩极了。通过读,再谈,在感受形象,通过感受形象让学生反复去读,这样就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了,船长的形象仿佛一下子屹立在大家的面前。

  二、升华情感,写作训练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饱含情感的叙述:‘就这样,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茫茫的大海,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这样这位英雄的船长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曲昂扬的生命赞歌,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形象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所有英吉利人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你仿照实话实说节目的语言风格对哈尔威船长说一句你的心里话。

  三、延伸拓展

  出示图片伴随教师的解说:汶川大地震中76岁老人温家宝总理亲临救灾第一线;汶川地震中护卫学生的英雄教师谭千秋,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5

上海龙凤1314 shlf  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和光辉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教学时,在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后,我引导孩子细读批注,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交流中聚焦三大块:灾难来临时船长与众人反应的对比;船长与大副之间的一组对话;两次对船长形象的白描。边交流边品读,感受人物品质。

  备课时如果能找来电影中的沉船片段看一看,学生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6

  今天下午进行了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一个讲课练习,效果不是很好!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自己准备不是很充分,在上课之前才把教案和练习单打印出来,发给学生,没有做到提前到教室进行准备。

  其次是对学生不太熟悉,不了解学生特点和水平,有的学生看看起来挺爱回答的,但是叫她起来才发现连题是什么都没有读清楚,也没有概括文章的能力。

  第三,因不了解学生问的问题比较深,孩子们无法理解而且回答不按顺序,若是按照他们的顺序,这课就已经结束了!可能之前他们对课文了解并不多,因而在分析课文时找不到地方,找不准词语。

  第四,课件准备的不充分,然后原来预计播放泰坦尼克号沉没视频,多媒体居然没有播放出来,电脑格式不支持,这是一个失误。之前没有想到会出现此问题。

  第五,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不够,讲着讲着,我发现有的题本来应该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但是因为开始视频无法播放,为了赶时间自己给总结概括出来了,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六,教育机智不够,出现泰坦尼克号车的图片的时候,问学生们的感觉怎么样?她们的评价是漂亮巨大。然后我又问他们安全不安全?他们知道本次讲海难的,异口同声地说不安全。天啊,我简直在给自己挖坑,只有苦笑说你们看船预见性还挺强啊!可能后面的老师没有听到我这句话,有的老师和我反映说我没有回答学生的话,哎,失误……

  第七,概括文章内容,我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大要素全部亮出来,然后让同学们按照这些要素进行概括,可是有的时候有一些文章,就是并不是所有要素都全的',所以呢,有时候要考虑一些某些文章的特性!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此次事件我发现存在问题还是挺多的,所以以后注意:首先课件要准备好,电脑要了解,视频能不能播放,一定要先准备好。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二个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开始有一个古诗词的诵读,那么就是我当时要求全班人读的,可是并不一定,要让全班人一起读,找几个同学让我给大家说一下,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过了就可以了。

  第三,一定要事先了解学生,与学生做好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四,每一部分的过渡语一定要讲清楚。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五,不要提太难的问题,提出来的问题争取人人都有回来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7

  上完《诺曼底号遇险记》这一课,我对这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经过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节课通过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上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全部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我认为在本课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只有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熏陶情感。可见读书是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可是在现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读书就象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本文教学中十分注重情景的创设,如:想让大家想象一下当时船上的景象,再让学生读船长大吼道……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除此以外,在本课教学中我还觉得有一处比较满意。在课前,我板书的课题并不是原文的课题,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船长”,有些学生就会提出质疑,我就顺势告诉他们,这是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给的标题,你们读完后会有什么感想,把自己认为适合标题写在书上标题的旁边。这样不但让学生有了一定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而且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纵观课堂整体效果,我觉得虽然有些让我满意的地方,但是感到课堂的主线不够鲜明。我想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思考,不断反思,才能真正上好每节语文课。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8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经过组内集体教研,自己的认真复备,昨天,我成功的完成了《“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授课内容。课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的思维在现实与文本中进行链接,达到认识上的一个梯度。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伟大的人格,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抓住重点对人物的品质进行剖析,而是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此时你正在电影院看电影,地震来了,你会怎么做?别人会是什么表现?想像当时的`情景。之后,再由情景回到文本,让学生对海难发生后的慌乱场面及人们的表现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认识到危急时刻利己主义的存在是可理解的,也是必然的,船长完全可以选择逃生,而船长表现恰恰相反,由此让学生初步感受船长伟大的人格。这样做,给了学生一个梯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

  二、以读为主,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朗读来感受人物品质,如:“船长大声吼道”“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男女读等。在反复的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三、留下盲点,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从而达到主题的升华。

  课后,为了使学生的认知达到更高水平,我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大副会真开枪吗?”“船长为什么选择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最后20分钟只能逃出60个人吗?只多了他一个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议论纷纷,最后经过小组合作,理解确实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有的说:船上是他的工作岗位,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所以他要和船一起沉没。有的说:其他的60人已全部救出,他的职责已完成,他的价值已得到体现,他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都好的解释啊,我想:教师只要留给学生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必将得到碰撞,得到升华。

  在课改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朋友们,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灵感,反思能让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会使我们的经验得以升华。不断地反思,会使你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9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整体感知,了解事情梗概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堂伊始,简单向学生介绍作者雨果,以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课文,整体感知主人公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二、读思结合,大胆提问

  在课堂的学习中,围绕人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文中画同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边画边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舍已为人,尽职尽守的高尚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感悟朗读中,采取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读,感受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语言、动作等的特点,从而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于单调。这节课,让我发现了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他们会给你带来奇迹。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10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星期一我们学习了《“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航行在大海上的“诺曼底”号,突然与对面的“玛丽”号相撞,突然而至的灾难,让船上的人们惊慌失措,就在此时,哈尔威船长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自己沉着冷静的做事风格,顺利的将船上的61人全部救出,自己却与“诺曼底”号一同沉入大海。这个故事歌颂哈尔威船长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以及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我通过齐读,自读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感情,并抓住文中关于“雾”的环境描写,来衬托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语言中所流露出来的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从课文中找到环境描写,并能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但就是对于课文结尾处的黑色雕像不容易理解,在完成课后作业是有一定难度,后来经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对结尾这富有深意的语句有一定理解。从课堂情况和课后作业来看,孩子们对这课掌握较好,但个别差生可能还是有一定困难。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11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经过一个星期的酝酿,今天终于上完了《“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是我最推崇的一位作家,没有之一。大学时代读他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贫穷让妇女堕落,儿童羸弱,男子犯罪。”这样的标题语,让人震惊。

  我感叹世界上怎么会有那样尊崇人道主义情怀的人?一个作家怎么可以有那么高的才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几年前我初读到时,就非常的震动。也一直以为它是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底版。虽然我没有去考证过。但它和电影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篇课文的精彩之处很多。那如鬼魅一般存在的环境描写;那船长和大副之间几次短促轻快的对话;那“让妇女和孩子先走”的传世名言:无不激荡着我的心。这样独特的表达,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雨果的作品让人一读再读,欲罢不能。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堂课我的设计如下:

  1、导入课题,把课文的生字词过关。课文中涉及到大量的外国人名和地名。让学生多读几遍,熟悉剧情。

  2、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3、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用鱼骨图来表示。

  4、找出课文中船长发布了几次命令?

  通过分析每一次命令,进而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这个环节里设计了两个活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讨论船长的命令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有无矛盾之处?问题很快聚焦到那句话,“让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男生叫嚣着,说不公平。既然有男生不同意这个命令,那么请你说出理由。

  学生的讨论总是那么浅层次,不肯深入思考。既然说不公平,但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整个课堂好像大家在吵架。

  我借助丛林法则和文明法则来给学生解释。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假如真的有人抢在女人前头,船长真的会下令开枪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又是一个尖锐性的问题,摆在了学生面前。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两个讨论活动简直是课堂的高潮。

  5、课文中的环境描写,除了写黑夜还提到了雾。雾本来是唯美的,但在这里却是黑漆漆的,阴惨惨的。它在课文中又起了什么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一片热闹的讨论声中,课堂结束了。可我觉得还不够,下午的小课又扯了20分钟。我问,学完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还有什么感受,想要说出来得吗?

  这次是让学生自问自答,自主发言。

  每一个小问题的提出,都会引起底下一场小小的辩论赛。

  我说,课文的结尾处说,船长像一尊雕像徐徐沉入海里,为什么要把船长比作雕像呢?

  终于在下课铃响的时候,我结束了这堂课。我相信孩子们应该还有很多话要说。这篇课文中值得商榷的地方也确实还有很多。这就是好小说的魅力,有关它的话题你永远都谈不完,也谈不够。永远给人留有悬念和回味。

  以上的`课堂设计并非是我的创造,而是模仿了张学青老师的课堂设计。她的《给儿童上文学课》一书,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这在教育教学类书中也是非常罕有的。

  这次模仿也再一次向我证明了:简约的课堂实录真的不能代表真实的课堂表现。

  后记: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今天改学生的练习册,发现有两道题目,很多学生做的很不如意。糟糕的课堂。难以拯救的顽童。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12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体会人物品质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文章感人肺腑。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质疑标题,用问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讲课初,我先从本课标题开始质疑:“诺曼底号”是怎么遇难的?遇难之后有多少人员伤亡?谁在遇难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最后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读文章,一一给出答案。初步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学习环境描写,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灾难发生后的一瞬间,有一段环境描写“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分,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我让学生围绕这段环境描写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出:这个环境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更能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质。

  (三)读好对话,体会人物崇高的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一课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我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船长的话,一组读其他人的话。两次朗读,让学生通过简短的对话理解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讲课之初,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随着几个问题,大致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学会要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三)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通过感受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不足之处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文里还有许多关键语句,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分析到,比如“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突出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危难之际关心别人的无私品质。以及“诺曼底号”沉船的一瞬间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四、改进措施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下次再上这节课,我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里的关键语句,让小组内讨论体现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的细节描写,集思广益,会把文章分析得更深刻,了解人物更全面。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 13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周学习了《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其实主题表达的很明白,就是让学生学习感知哈尔威船长的舍己为人,沉着冷静等优秀品质。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学习课文的主题内容,我观看了微课视频来学习。

  导入部分,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通过看视频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知道但是沉船时候的情况紧急以及了解一些课文中的`词语,如船舷,船桅等词语的意思。这时候学生的状态都是很积极的,迫切想要知道诺曼底号的详细故事经过和结果,趁着学生的状态,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效果还不错。

  微课老师对学生是真正的尊重,让学生身心放松,对学习,课堂可以质疑,发问。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阻力还是很大,在课堂上,问学生,如果你是这艘船的船长你会怎么做,我以为学生会说我会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坚守岗位,让乘客先走。但是班里几乎所有学生都说我会自己先逃生。如果是以前我听到这种回答,我会不知道怎么接下去,可能被噎住,可能会说这种做法不光明。通过学习微课,这次我肯定了学生们的回答,求生是本能,自己先逃生是人们的本能反应,这样才对比出了哈尔威船长真正的伟大和英勇。我想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吧。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诺曼底号遇难记》优秀教学反思10-09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反思范文10-08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文教学反思10-11

“诺曼底”号遇难记12-08

诺曼底”号遇难记09-30

“诺曼底”号遇难记09-3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09-3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09-3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