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古诗》的教案

时间:2024-05-31 14:53:4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 shlf《古诗》的教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的教案

《古诗》的教案1

  学习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 个别读——正音——齐读

  (2) 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 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 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

上海龙凤1314 shlf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教师补充(课件)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

  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2、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3、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三、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3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四、引导课外练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作业 :

上海龙凤1314 shlf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向家长讲述诗仙的故事。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在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传说诗仙的故事。

《古诗》的教案2

  一、引入新课: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

  《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共相和基调,表现出质朴的特色,达到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界。

上海龙凤1314 shlf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走了就是走了,无论指送行者,还是远行者,总而言之是两个人的分离。“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那远行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边的道路无穷无尽,而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人世痛苦分离有生离也有死别,二者哪一个更令人悲哀?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悬念悲哀。“生别离”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硬生生的被分开。外力的作用使他分开,对亲密无间恋人来说就是极大的痛苦。这两种解释提供了两种解读的可能性。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表现出《古诗十九首》的缠绵,在叙述离别之后进行了反思。相距万里,道路阻长,只要有决心走下去,还有一线希望。但是道路不仅遥远,而且充满艰险。

上海龙凤1314 shlf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他说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万里之遥,我在天的这一头,而你在天的那一头,那么今后还有再见面的可能性吗?反思所得出的判断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道路如此艰险而且遥远,要想再见面是很难的,假如仅仅是道路遥远,那么只要你有决心走下去,也还能有一半的希望,然而现在存在了双重的困难,不但道路如此遥远,而且充满了艰难险阻——所谓“阻”,既可能是高山大河——自然界的险阻,也可能是战乱流离的人世间的险阻。人的能力,多么有限,怎能敌得过这些无穷无尽的险阻呢!说到这里,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见面的希望了,然而诗人却不肯放下,他忽然从直接叙事之中跳了出来,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表现他的无法决绝。

上海龙凤1314 shlf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是“比兴”的方法,“胡马”、“越鸟”两个形象用得极有姿态。在古诗和汉魏乐府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在绝望的悲哀之中突然宕开笔墨,插入两句从表现上看上去与下文都不甚连贯的比喻。例如《饮马长城窟行》,在一路叙写离别相思之苦以后,突然接上去“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似乎与上下文全不衔接,也未作任何指实的说明。可是,这两句能够使读者产生多方面的联想,作多方面的解释,因此,就使前边所写的现实的情事蓦然之间都有了一种回旋起舞的空灵之态。这种高明的艺术手法是古诗和汉魏乐府的一个特色。而且,在古诗和乐府中,这类比喻多半取材于自然现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都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向来如此、难以改变的事情,用这些形象来做比喻,且不论其喻意何在,只是在直觉上就已经给读者一种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样的无可奈何之感了。所以,古诗和汉乐府中的这一类比喻,往往既自然质朴,又深刻丰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讲法。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胡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含到一起呢?第三种说法,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是得走。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不顾”——不是不愿回来,而是不能回头时顾不上回来。当然,这里的“游子不顾反”其实很可能就不愿反所以才不回来。但思念的这一方不埋怨“不愿反”,为他着想,说他是“不顾反”,这就是《古诗十九首》在感情上温柔敦厚之处了。

  那么“浮云蔽白日”所比喻的是什么呢?有的人把这首作思妇之辞,比如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就说,“浮云承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那么,“白日”就指的是游子,“浮云”则指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的`诱惑。《西厢记》里的莺送张生时说,“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像此处栖迟”,就个意思。西方的符号学理论认为,当一个符号在它的传统文化中使用了很久的时就形成了一个语码,使你一看到它就会产生某些固定联想。“浮云蔽白日”就是这样一个语码。从《易经》里“日”这个符号就是国君的象征。所以饶学斌的说:“夫日者,君象也,浮云蔽日所谓公正之不容迫曲之害正也,谗毁之蔽明也。”这是以“白日”比喻国君;以云”比喻谗间的小人。可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日”是比放逐的贤臣,如李善《文选注》引陆贾《新语》说:“邪臣之泯犹浮云之彰日月。”然而实际上,游子、国君、逐臣三者本来以相通的。因为在中国的伦理关系中,君臣关系与夫妻关系相似。如果那个行者是游子,则可能是说他在外另有遇合,想念家中的思妇了;如果那个行者是逐臣,则可能是说国君谗言放逐了他,引导他再也不能回到朝廷中了。杜甫的诗说:依北斗望京华”,“此生哪老蜀,不死会归秦”,那种对和君主的思念,实在并不亚于思妇对远行游子的思念。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平常而且朴实的语言,然而却带有震动人心的力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首诗还没有就此打住,“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令人看了更是伤心。这两句也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我们先看“弃捐”这个词。“弃捐勿复道”的意思是说:你抛弃了我,使我如此伤心,从此我再也不提这件事了。可是,如果我们不从弃妇的角度来看,则还有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即“弃捐”的本身就是“勿复道”。把这种不愉快的话题扔到一边,再也不要提它了。这样解释也是可以的。但为什么要“弃捐勿复道”呢?因为,说了不但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增加自己的悲伤,而且,对于那种无可挽回的事,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埋怨都是多余的。这里,也是表现了古诗感情之温柔敦厚的地方。

  四、《行行重行行》的主题

  《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一首思夫诗。抒发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五、《行行重行行》的哲理

上海龙凤1314 shlf  《行行重行行》展示了思妇的复杂心态,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同时,这些作品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盎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人生有限的感慨,自古便已有之。《行行重行行》和以往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是把人生的短暂写得特别充分,特别突出,给人以转瞬即逝之感。《行行重行行》为女词,其中“思君令人老”之语,产生迟暮之感,流露出青春易逝的惋惜。不仅随着岁月的流逝自然衰老,而是思念使得芳华早逝,这就更令人悲哀。“思君令人老”是痛苦的人生体验,在它背后隐藏着许多潜台词。

  六、《行行重行行》艺术

  《行行重行行》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宛转,反复低徊。《行行重行行》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抒情主人公在诗中直接出现,诗中很少言及自身苦衷,但又无一语不渗透作者的离情别绪。《行行重行行》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暢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语言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七、总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真正了解《古诗十九首》,真正得到诗中那种温厚缠绵的感受,进一步的全面关照,十九首诗在风格和内容上虽然有一致性,实际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吟诵古诗是中国旧诗传统中的一个特色,能够培养出在感发和联想中辨析精微的能力,“涵泳其间”,被它的情调气氛包围起来,就会产生更深切的理解和体会。

  思考题:

  1、《行行重行行》中的思妇形象分析?

  参考书目: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上海龙凤1314 shlf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上海龙凤1314 shlf  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

  贺扬灵《古诗十九首研究》,大光书局,1935年版。

上海龙凤1314 shlf  赵之谦《古诗十九首论析》,台北,学海出版社,20xx年版。

  一恸而绝的情感:《红楼梦》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秦风蒹葭》

上海龙凤1314 shlf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上海龙凤1314 shlf  欢乐常在河之彼岸。

  “弃妇”形象

  班婕妤《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

上海龙凤1314 shlf  皎洁如霜雪。

上海龙凤1314 shlf  裁成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

  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

  凉风夺炎热。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

  教学难点:

  《行行重行行》中温柔敦厚的情怀。

  教学重点:《行行重行行》的主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用“联想”的钥匙,打开诗歌之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教案2

  用“联想”的钥匙,打开诗歌之门

《古诗》的教案3

  ◆课前学习

  【教学目标】

  1、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与技巧。

  【知识链接】

  一、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的历史源流:

  1.先秦两汉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唐代咏史怀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4)晚唐咏史怀古诗: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3.宋代咏史怀古词: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三、咏史怀古诗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标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用典:借古讽今,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对比、衬托:突出所举事件或人物中的一事或一方。化用:化用前人诗句。

  寓情于景:使景物描写着上作者的感情。

  3.内容标志: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如下感慨:

  A.感慨盛衰无常;P3《滕王阁》P38《西塞山怀古》

上海龙凤1314 shlf  B.感慨壮志难酬;P11《与诸子登岘山》P46《安定城楼》P30《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C.感慨国运衰微;P92《扬州慢》 D.抒发爱国情怀;E.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四、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五、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思古人:项羽、诸葛亮、周瑜、西施、王昭君、岳飞忆其事:国事兴衰、战事成败、人事悲喜抒己志:仰慕、怨愤、讽刺、警戒、勉励

  六、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指要

  鉴赏咏史怀古诗,一般要注意把握以下三步:

  1.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诗人的这种态度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分析技巧)

《古诗》的教案4

  一、导入

  出示课件:春天柳树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图片上都有什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诗就和柳树有关,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咏柳》。大声朗读课题:咏柳

  二、理解古诗题目出示课件:

  古诗题目

上海龙凤1314 shlf  老师这有个疑问了,《咏柳》是什么意思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老师提示你们一下,以前啊,你们学过一首诗的题目也带“咏”字,而且这首诗啊是描写可爱的“鹅”,你们知道是哪一首了吗?对了,就是《咏鹅》,我们知道《咏鹅》的意思是赞美“鹅”的,那么,《咏柳》的意思是什么呢?(赞美柳树)出示课件:咏柳的意思

  这里面的“咏”就是赞美的意思,柳指的是柳树。

上海龙凤1314 shlf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把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新知识中,要灵活运用,再读一遍,课题《咏柳》。

  三、理解古诗内容

  在讲这首诗之前,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学习一首诗:

  1、首先,从题目入手,弄清题目所表示的含义,就大概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了。

  2、然后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因为作者生活背景可能使他写出不一样风格的诗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接下来分析内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那我们了解完课题后干什么呢?(对了,了解诗人贺知章)出示课件:贺知章简介

上海龙凤1314 shlf  (指明读)了解完诗人贺知章,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位诗狂写了一首怎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和语速)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明读(要求:读准字音,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语速)同学们读的'很熟练,接下来我们这就来学习学习这首诗的内容。逐句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示课件:“碧玉妆成一树高”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理解“碧玉”“妆”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理解诗句意思,学生自由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这句话写出来柳树什么特点?(板书:柳树——绿)出示课件:“万条垂下绿丝绦”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习“绦”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它?学生自由回答,开火车读一读这个字。

  2、理解“万条”“绿丝绦”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理解诗句意思,学生自由说。

  4、这句话写出了柳条什么特点?(板书:柳枝——细、长)出示课件:“不知细叶谁裁出”

  1、学习生字“裁”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个它很相近的字是什么?指名回答。

  2、理解“裁”的意思。

  3、理解诗句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这句话说出了柳叶什么特点?(板书:柳叶——细)那这细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下句话告诉我们答案,是谁呢?出示课件:“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成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这里面的“似”是什么意思?(好像)

  四、整体感知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整首诗的内容理解了,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如何能把这首诗朗读好,就要看停顿,怎样停顿呢?(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接下来这两句呢,自己在书上画一画。按照这样的停顿,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五、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你们说柳树美不美,诗人用一首诗赞美柳树,并写了柳树这么多的特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试着写下来。(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六、完成积累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指名读,并把这首诗抄写到积累本上。

  七、作业设计

  出示课件:背诵古诗《咏柳》

  八、板书设计

  咏柳柳树——绿

  柳枝——细、长柳叶——细

《古诗》的教案5

  一、活动名称:

  大班语言古诗《游子吟》

  二、活动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并认识“慈” “缝” “恐” “迟” “归”等字。 (重点)

  2、能够按照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有感情地进行朗诵。(难点)

  3、感受浓厚的爱妈妈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物质准备:古诗挂图、幼儿用书第1册第14—15页,录音机、磁带;字卡“慈”、“缝”、“恐”、迟”、“归”;字条:“孟郊”、“游子吟”。

  2、知识准备:回想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3、空间准备:幼儿围成半圆形坐。

  四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提问的方式,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1、师生演唱歌曲,引发幼儿的情感。

  (1)师:“你们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吗?”(师生共同演唱这首歌。)

  (2)师:“唱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师:“你知道世界上哪种爱是最伟大的吗?”引导幼儿说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大家都这样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安静取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结:无论是古时候的人,还是现在的人,都爱自己的母亲,都在歌颂母爱的伟大。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唐代的'诗人——孟郊。这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母亲的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诗《游子吟》。”(教师出示字条“孟郊”和“游子吟”。)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通过阅读、讲述、提问的形式,理解古诗的含义,了解母亲的辛苦和对孩子的慈爱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请幼儿将书翻到第3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画。

  (1)师:“从左到右观察画面,画面中都画了些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师:“这位老母亲在做什么?猜一猜,她在想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回答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播放录音,请幼儿和乖乖熊一起欣赏古诗。

  (1)师:“这幅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大诗人孟郊写的这首古诗就知道了。”

  (2)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听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师:“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字条“游子吟”。

  3、请幼儿欣赏古诗,教师巡回指导。

  (1)师:“你认为这首古诗说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回答问题。)

  小结:教师手指大书为幼儿讲解古诗大意:“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不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解释诗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通过欣赏、诵读的形式,引导幼儿尝试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1、引导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朗诵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等大胆表现古诗所表达的感情,并再次尝试朗诵。

  3、教师组织幼儿通过个别、小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表达对母亲的爱。

  4、听音乐收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游子吟》,从诗中我们感受到妈妈为我们献出了无私的爱,在“三八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为妈妈做一件事情,使她感受到我们对她的爱。

  五、活动延伸: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彩纸、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供幼儿制作“三八”节的礼物,从而表达对妈妈的爱。

  重点分析:在活动(一)(二)中完成,解决方法:谈话法、提问法、阅读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难点分析:在活动(三)中完成,解决方法:欣赏法、小组朗诵法、集体朗诵法。

《古诗》的教案6

  教学要求: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读,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读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古诗》的教案7

  《古诗两首》的磨课前后经历了半个多月之久,从脑中不断地反复地思考到教案的撰写再到教案的实施与几次的修改,其中有焦躁,有痛苦,有快乐,还有遗憾。现将磨此课过程中所经历和思索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最初,两首古诗是想是想教学其中的一首《咏柳》。想通过用简笔画画出柳树的叶子,姿态,色彩等来理解字词意思。然后抓住色彩美、姿态美等进行艺术阐释,充分感受柳树的美。然后,拓展学习其他的几首描写柳树的古诗。但是,考虑到三年级的学习的量,一般两首古诗教学需要二教时,包括作业的完成,那么,一课时中安排学习一首古诗,量就明显偏少。决定教学两首古诗后,就又考虑哪首古诗先上。在备课过程中,自我感觉如果从<绝句>上海龙凤1314 shlf入手,自己上好课的把握性更大,而且学习古诗的方法会体现得更为清晰。但后来又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在《春日》中要对柳树进行阐释,接下来在《咏柳》中还要进行柳树之美的想象,这样的处理会引起教学的重复和低效,于是,最终决定先上《咏柳》,后上《春日》。

  二、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确定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用自己的眼光看《咏柳》,觉得这首诗非常简单,而且想当然地认为,这首诗90%的学生应该是非常熟悉的。于是在教学设计中,将理解字意和词意进行了简单化处理,甚至没有刻意的安排某个环节让学生理解字意和词意。但是,课题组的教师将事前的调查信息反馈给我,学生对这首诗的认知中国基本上为零。试教之后,教师们普遍认为,感性的体验需要,字词意思的理解也应该到位。于是,教案又进行了更改。考虑到两首诗的难易程度,学生自学的反馈处理不同。《咏柳》让学生将自学学习到的成果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字词的确切意思,同时也是对自学态度好和自学能力强的孩子色鼓励。而《春日》的教学则是通过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后,不懂的再在全班解疑,注意高效。从这次的备课中,我深切感受到备教材和备学生应该是怎么备的。这两者的备课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三、对话主线索的确定

上海龙凤1314 shlf  《咏柳》和《春日》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古诗,随着备课的深入,两首古诗的共同点渐渐凸显。优美凝炼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象、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让我感受及深。而诗词本身就是充满着灵动与诗意,充满着韵味和美感。如果用美来串联两首诗,课堂教学一气相连,课应该能活起来。

  语文是思维的物资外壳,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因而语文具有美感.我在课堂中要做的就是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转换成种种美的形象和审美活动。课堂体现的不仅仅是文本的美.还应是教学流程的美.师生课堂活动中表现的生命之美等,因而,课件制作尽可能地精美些,教师的评价语尽可能地优美些,引导学生想像也尽可能地体现美。整个课堂浸染在美中,这是这堂课追求的一个目标。

  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许多的教师为教而教,为考而考,渐渐失去了诗的韵味与美感,学生也在枯燥的说诗、背诗、抄诗、做诗题中逐渐远离了本应美丽的古诗词。古诗的教学应轻理性分析,重感悟体验。教学中,我将理性与感性尽可能地结合起来。主要流程是:

  1、谈话引入,向往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自学古诗──走入美。主要是理解字词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想像品味──感受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4、美美诵读──表达美。

  第3点是教学重点,但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主要进行了下面的分步走:

  1、(为什么不用剪?(避免用词重复)

  2、这是怎样的一裁?做动作,动作更加潇洒。

  3、二月春风用剪刀裁出了细叶、裁出翠柳,还裁出了()。

  4、这一裁呀,裁得是多么得()。

  师小结:课文的最后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在于作者不仅在咏春,还在赞颂春天的蓬勃生命力。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课上完之后,反思自己,遗憾之处是:

  因为在裁的教学上,花时超过了自己的预设,因而直接影响到第二首古诗的教学。再来看看裁的教学。

  师:为什么不用剪?自己读读看。

  学生读: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笑)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你们为什么笑呀?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用词重复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2:还有,古时人们称做衣服的人为裁缝,不说是剪缝,用了裁就显得巧。

  师:你可真会联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这裁呀是怎样的一裁?师做动作。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看着教师的比划,便猜测教师的意思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1:乱裁。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2:乱七八糟地裁。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3:想怎么裁就怎么裁。

  师:就是很有本事地裁。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就是一裁,全都乱七八糟变了。

  师:就是能随心所欲、潇洒地一裁。

  师:这二月春风用剪刀裁出了细叶、裁出翠柳,还裁出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1:草。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2:叶子。

  师:都是绿色的。

  生:点头。

  师:那么没有其他颜色了?

  生恍然大悟,争着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色彩鲜艳的花。

  生: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绿的叶,青的草,各种色彩鲜艳的花。

  生:裁出五颜六色的春天。裁出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这一裁呀,裁得是多么得()。一个字形容。

  生1:好!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2:奇!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3:妙!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4:神!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为什么在第二环节中,学生的回答会出现离谱,分析原因,有: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没有做好铺垫。

  直接由裁的用词不重复过渡到裁的神韵,缺少的是铺垫。而旷怡因为做了一个铺垫效果良好。看细叶,感受细小,然后体会到小心翼翼地裁,很巧地裁。(还可以开放些,细小、精致、可爱等)相比之下,因为缺少这个铺垫学生答不上来就显得很正常了。

  2、没有抓住生成。

  这个孩子说到裁缝与剪缝的区别,其实就是联系他的实际经验体会到裁的精

  妙。可惜教师没有很好地挖掘开发利用下去,如果换一种教法,师:这位学生说到了裁缝的巧,联系一下裁缝做衣服,再看看绿叶,那么,你就说这是怎样的一裁?如果这样处理,或许效果会截然不同。而后面的裁的意蕴,因为由裁出什么做铺垫,学生就答得非常精彩。

《古诗》的教案8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初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三、精读理解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评学生:你好学、善问、爱动脑子,相信你会越学越聪明的。)

  对未能解决的疑问让我们在诗中寻找答案。

  2、出示自学要求:(小黑板)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 默读古诗,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并说说句意。

  ⑵ 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检查一、二行的学习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 “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题目的意思就是──(板书:思)

  ⑵ (点黑板)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出示:

《古诗》的教案9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抽生读等多种形式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方法教师点拔,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惜春。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通过搜集诗人资料,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背景,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等方法教师点拔,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惜春。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讲授法朗读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使用教材的构想

  古诗的学习孩子们已有一定的基础,开课前,我准备让学生先交流一下作者及诗题,并对学习方法简单做了一复习。接下来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开展多种语文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的惜春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庭坚的《清平乐》。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知诗人和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诗歌和书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与苏轼合称“苏黄”。书法上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初读诗词,扫清障碍。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生自由读诗。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4.明诗意。

  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小结过渡。师: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在寻找春天的足迹时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品读这首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追问:“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追问:作者想要抓住春的行踪,就想到问黄鹂。其实人何尝能够向鸟提问,鸟儿知道“春归何处”吗?从诗人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百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从“因风飞过蔷薇”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五、小组讨论

  思考:词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变化?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六、总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清平乐》为惜春之作。词人以清新细腻的语言,感叹时光去而不返,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热爱。

《古诗》的教案10

  教材简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两首诗的优化组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诗题内涵丰富:点明时间、地点、事件和心境,信息量大。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格。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花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出景美。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网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网站:

  荷花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第一首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师: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课题)。

  2、介绍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上任时写的。当时他到杭州西湖上观景,偶遇一场大雨,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检查自读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上海龙凤1314 shlf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自读古诗,读正确。

  (4)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怎么理解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知诗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明诗意:

  (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白雨:白花花的大雨。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云怎样?“翻墨”,乌云像打翻的黑墨水还没有遮住山。

上海龙凤1314 shlf  雨怎样?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杂乱地跳进船里。

上海龙凤1314 shlf  风怎样?卷地而来的大风,忽然把乌云和雨点吹散了。

  水怎样?望湖楼下面的水像天空一样,水天一色,一片汪洋。

  (3)(点击课件:教学参考——全诗讲解)理解全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悟诗情:

  (1)创设情境(点击课件:古诗消失,看图画,听音乐)

  现在,你就是苏轼,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你来朗诵这首诗,让别人来体会这种情感。

  l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白雨 / 跳珠 // 乱入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卷地风来 / 忽 // 吹散,望湖楼下 / 水 // 如天。

上海龙凤1314 shlf  l 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l 指名表演背诵。

  (3)再次试说诗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现在,你已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到了诗人的感受,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所感受到的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5、体会写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上海龙凤1314 shlf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

  五、小结

  1、师: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2、配乐齐诵全诗。

  六、补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七、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2、朗诵并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黑云 / 翻墨 // 未遮山,白雨 / 跳珠 // 乱入船。

  卷地风来 / 忽 // 吹散,望湖楼下 / 水 // 如天。

《古诗》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4.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自学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通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分角色读对话。

上海龙凤1314 shlf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上海龙凤1314 shlf  (4).齐读这首诗。

  4.朗读指导。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抄写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艹()()()()

  讠()()()()

《古诗》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描写的优美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想象诗的意境。

  乐学善思

  办法诵读、探究、想象。给学生充分自学的空间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学诗感悟: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解题:道,路。《三衢道中》是说在三衢山路行走中的所见所闻。

  2.自读全诗,依据注释理解诗中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诗句中有关词语。①“梅子黄时”,指春末夏初梅子成熟的`时期,这段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带一般为阴雨天,空气潮湿,衣物等容易发霉。也叫黄梅天。②“泛”,乘船。却,再。③“绿阴”,绿树的浓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④“黄鹂”,黄莺。这种鸟的叫声清脆婉转。

上海龙凤1314 shlf  4.指名读全诗。思考:①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了哪些事物特点来说自己行走中的所见所闻?本诗四句话,突出四点:第一,“梅子黄时日日晴”,突出天气之好——晴。第二,“小溪泛尽却山行”,泛:乘船;却,再。突出了行——在小溪中乘船而行,行之尽头又顺山路登山而行。第三,诗中第三、四句是第二句的承接,将水路与山路进行比较,特点是:绿阴相差无几——可见小溪两岸翠树叠峰,绿阴覆盖溪面。而不同的是,在山路行走多了黄莺清脆的叫声。)②作者抓住这四个事物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游兴浓厚。)③为什么作者游兴这样浓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梅子成熟时应为阴雨天,这年却特殊,天天是晴天。在这种天气里,在小溪上行船,在山间小路上行走,多么舒畅!泛舟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已够美了,再行走山路,绿阴不减,又添鸟鸣,超发高兴。)④作者是在游兴浓厚的愉快心境中写的这首诗。(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在野外游玩时的情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三衢道中》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给读者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试着讲一讲全诗的意思,并想象是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想像到的美丽景色。

  四、有表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五、总结学法:1、释题2、自读自悟3师生共同交流对诗中词句的理解4体会诗人的情感5背诵诗文

《古诗》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上海龙凤1314 shlf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其间大好的河山受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出示课题,齐读。

  二.教学《独坐敬亭山》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上海龙凤1314 shlf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上海龙凤1314 shlf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③自己带着感情读

  ④四人小组读古诗

  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⑥全班再齐读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解诗题,知作者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 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古诗》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下载古风背景音乐,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谈话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二、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自学“侯”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上海龙凤1314 shlf  (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出示落花随风飞舞图,播放古风音乐)

  (2)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吗?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个别读,男女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轻烟入)

  提示: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轻烟入: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上海龙凤1314 shlf  5。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上海龙凤1314 shlf  (4)......

上海龙凤1314 shlf  6。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1)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讽刺!(板书:讽刺)

  向学生介绍讽刺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拓展延伸一个故事: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带着师爷微服出行,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铺旁,只听得掌柜的大声招呼:“伙计,点灯!”田登听了,认为是在嘲弄他,就要发作,幸亏师爷极力相劝,才作罢。继续前行,路过一户农家,又听到农家里面在喊:“小狗子,点灯!”这一下,田登实在忍不住了,这声音,在他听来,简直是在骂他。他忍无可忍,对着农家高喊:“住嘴,不许喊田登!”农家莫名其妙,据理力争。师爷在一旁好一番解释,农家这才明白过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这句话呢?”农家问。

  田登想了想,说:“就叫点火!”同时吩咐师爷晓喻百姓,违令者重责。从此以后,该州的百姓都说点灯为点火。田登心里也很是得意。

  转眼已到元宵佳节,各州各府都举行放灯、观灯,以示与民同乐,并且出了榜文。田登贴出的布告上说:“元宵佳节,本州与民同乐,依例放火三日。”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此以后,该州便流传出:“只许州官(说)放火,不许百姓(说)点灯”的俗语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7。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读吗?

  个别读,小组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

  (四)探究质疑。

  1。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上海龙凤1314 shlf  蜡烛 轻烟入 讽刺

《古诗》的教案15

  【目标导航】

  1、了解生物进化方面的有关知识。

  2、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3、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说明与诗有机结合的特点。

  【课时导学】

  日积月累:

  1、关于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如唐李白作有《江上吟》、《玉壶吟》、《梁园吟》、《梁甫吟》等,孟郊作有《游子吟》,明于谦作有《石灰吟》。这类诗都有赞颂的意思。本诗标题《化石吟》,就是赞美化石的意思。

  2、关于化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化石。在沉积岩里大多含有生物的化石。化石是生物记载在地层书页里的文字。由生物的遗体而形成的化石叫遗体化石。它保存着生物体原有的形状和结构,一般保存下来的多是生物体的硬质部分,如动物的骨骼、牙齿、介壳等,植物的茎、花叶、种子等。由遗物而形成的化石叫遗物化石。如动物的粪便,鱼卵爬行类和鸟类的卵,原始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烧骨、装饰品等。动力的足迹,昆虫的爬迹,也可以形成化石,这一类化石叫遗迹化石。

  3、词语积累:

  骸骨 远古 潜行 葱茏 幽雅 化为乌有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知识点拨: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内容结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全诗共七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通过提问,引出遐想。第1节的提问,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第2节的提问,引出了说明的对象。

  第二部分,第3~6节。围绕化石具体抒写遐想内容,描绘逝去的多彩世界。第3节写化石承载的信息,揭示生命的真正起源。第4节写化石经受了亿万年变迁的考验。第5节写化石具有永恒的记忆力。第六节赞美化石的伟大功绩。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三部分,第七节。收束全文,回应开头第2节,称赞化石的记忆万物的历史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写作亮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 想像丰富,内容充实:

  这首是抒情诗,但意象甚多,内容极为丰富,纵向想像到远古,横向想像到各种对象,而这都以化石为联想点。化石是本诗的联想的点由此及彼,先后联想到鱼儿、鸟儿、树儿、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恐龙、猛犸等,它们都是通过化石来重现复原的,都与化石密切想关。这样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今古交织在一起,拓展了想像的空间,丰富了诗的内容。

  ⑵ 拟人比喻,生动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将化石当成会说话的人来写,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同时也增加了诗的灵性,便于抒发感情。生命的档案生命的航船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这些都是对化石的恰当的比喻,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拟人和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诗的'形象感和意象美。

  疑难探究: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诗的开头两 节连用六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诗的开头两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了读者的联想与思考。后两个问句点明抒情对象,领起下文内容。两节连续不断的提问,表现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奇幻的神话。

  2、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构成前后照应的关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否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话了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前有提问,后有回答,有放有收,这样写,使全诗结构完整而又严谨。

  3、具体说说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这两句诗语言运用的妙处。

  这两句诗兼用拟人和比喻。皱纹使人联想到人,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照。但不是写人,而是在写化石。如果化石是人的脸,那么刻在这脸上的皱纹就是古生物的生命档案。这里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在说明了化石的作用──记录生命的历程。用词方面,道道与细细是重叠词相对使用,给人以回环往复、节奏和谐之感。

  【知识整合】

  〖基础知识

  1、《化石吟》这首诗是一首赞颂化石的 诗。其中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 的意思。我们已学过同类型的古诗是《 》。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化石吟》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请你用/给第三节诗标出节奏。

  答: 。

  〖素质升华

  1、根据句子的意思将词语写在括号内或把词语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⑴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

  ⑵ 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有了变化。( )

  ⑶ 葱茏: 。

  ⑷ 叹服: 。

  2、仿照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灵之火却悄然潜行地下写一句话。

  答: 。

【《古诗》的教案】相关文章:

古诗的教案01-07

古诗咏柳教案03-18

古诗《草》教案04-30

古诗画教案01-20

古诗的幼儿教案02-04

古诗《咏柳》教案02-10

大班古诗教案02-23

古诗《草》教案01-20

古诗春晓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