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爱莲说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13 10:53:0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爱莲说优秀教案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潜力;

  2、提高文学修养;

  3、培养高尚情操。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电脑软件,欣赏莲花图片十余幅,师生共同给它们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教师准备的是: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独醒、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上海龙凤1314 shlf  2、由许多人都喜欢莲花,引出课本180页《古人笔下的“莲”》。指名读: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能够说已成为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3、介绍作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关于作者,请看“阅读提示”。老师补充两点:(1)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2)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4、学习本课,运用“师生倒置法”――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但是很能培养潜力的呀!下面请“老师”们“备课”。

  二、“老师”们“备课”(即预习),印发下列“备课提纲”(即预习任务)。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注音:颐蕃淤濯涟亵鲜噫

  3、口述课文大意,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上海龙凤1314 shlf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上海龙凤1314 shlf  (5)予谓菊,花之隐逸也。

上海龙凤1314 shlf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上海龙凤1314 shlf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本文主题是什么?

  5.提出你的问题,个性是“无疑之疑”。

  三、请“老师”们“讲课”――采用“师生倒置法”疏通语言文字,口译课文。

  方法:

  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通畅,准确。

上海龙凤1314 shlf  然后每个“老师”(即学生)一句,先朗读,再口译,再解答“学生”(即老师)一两个问题。问题以字词解释为主。同时师生评判、讨论、辩误。

  注意:把难句交给优秀生,容易的交给后进生,以调动各类学生的用心性,让他们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决定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最后投影以下两项资料,给学生以明确答案:

  《爱莲说》译文:

  水里、陆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儿,可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唐代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却只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过而并不显得妖媚,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或:不长藤蔓,不长丫枝),香气在远处更加清幽,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在远处观赏而不可(拿在手里)玩弄。

上海龙凤1314 shlf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到。爱莲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该是很多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齐读课文,正音。同时指导语气、语调、停顿、快慢。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五、深入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讲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他的诗《饮酒》第五首印证(投影):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上海龙凤1314 shlf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为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3、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用心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持续自己正直的操守。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4、“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下面以刘禹锡的《赏牡丹》印证(投影):

上海龙凤1314 shlf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静少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上海龙凤1314 shlf  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好处?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持续正直坚贞的节操。

  6、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1)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持续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7、本文运用什么写作方法?答案: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上海龙凤1314 shlf  8、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答案: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说话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

  1.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用心,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持续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用心,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口述一篇“爱说”,要求有思想,有知识,有文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准备以下材料相机使用(或投影,或写在教室黑板报上,作为“语文环境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笔记、背诵,以扩大积累):

  1、黄巢的两首菊花诗:

上海龙凤1314 shlf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正是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白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2、南宋志士郑思肖的诗《画菊》:

上海龙凤1314 shlf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上海龙凤1314 shlf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上海龙凤1314 shlf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上海龙凤1314 shlf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上海龙凤1314 shlf  此外,还有郑燮《竹石》、陈毅《青松》、《红梅》、《幽兰》、《秋菊》、《含羞草》等。还能够当场打开班级电脑中同学们的文件夹,欣赏其中关于花木的资料(本班有几个同学有这种积累)。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朗读,背诵。

  八、作业: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背诵,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爱莲说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4、文中对莲花的描述有什么作用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那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11、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12、“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用心的教育好处。我们应持续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上海龙凤1314 shlf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爱莲说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个性是学习本文的现实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体会本文记叙、描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教学设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训练,整体感知――悟读欣赏,把握深意――拓展延伸,学以致用”三大板块。

  2、课前制作PPT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济南市市花、澳门个性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莲花呢?导人新课。

  屏幕展示优美的'荷花照片。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述“莲花”的诗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例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介绍作者周敦颐,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4、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说”是一种文体,能够说明事物,也能够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爱莲说,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训练诵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教师范读,配以古琴曲。

  2、两三个同学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把握语句的停顿。

  3、小组读,个人读,大家评。

  4、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逐段进行,教师点拨,字字句句落到实处。大屏幕显示译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5、学生试背诵。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悟读欣赏,把握深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先听多媒体配乐朗读,然后小组讨论问题。问题均由大屏幕显示。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3、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4、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5、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它对写莲有何作用呢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问流合污,超凡脱俗。这些都贴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这又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相似。

上海龙凤1314 shlf  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6、文中以菊来正面衬托莲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到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牡丹,花之富贵名也”)。“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的。

  7、文章结尾几句,抒发了哪些感慨有什么含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以感叹词“噫”独立为句,引发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不仅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短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意味深长。

  8、指导诵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读出舒缓的抒情意味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要读出肯定语气,且后一分句应重一些。“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分别读出惋惜、遗憾与轻蔑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9、其它质疑,解疑。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仿句练习:模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对偶句续写:我喜欢花,。

  2、“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莲花的自然属性,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谈谈你们联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辩论:在当今处处充溢着铜臭的经济时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还有没有提倡的必要?

上海龙凤1314 shlf  引导:当今社会复杂,更像个污水坑,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莲的品质更有现实好处。

  五、课堂小结。

  1、结束语:结合学习目标,指出学习本文的现实好处。

  2、师生背诵全文,放背景音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

  2、背诵并默写课文。

爱莲说优秀教案4

  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课型: 语言自读涵咏课

  2.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我们能够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为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神异之笔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还不忘用万紫千红的花来点缀它。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写梅花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描写杏花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二: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同学们,你们爱花吗?

  生:(略)

  师:既然爱花,那么请你说出一种你喜爱的花,并说出喜爱的原因。

  生答:(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三:

  师: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国画“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现场调阅网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那么,下面我们结合“时代与环境资料”(打开多媒体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后,想一想,周敦颐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提示:学生活动,教师小结。

  小结:大家说得棒极了。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 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2)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内江城管透视》),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五、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 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结束语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上海龙凤1314 shlf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正直 花之君子

  体态香气 洁身自好

上海龙凤1314 shlf  香远益清————————————芳香

  风 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爱莲说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

  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

  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五、研读课文

  (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屏幕上的表格。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上海龙凤1314 shlf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上海龙凤1314 shlf  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上海龙凤1314 shlf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再看录像,品味欣赏,学生轻声跟读。

  七、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八、总结课文

  1、学生总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十、板书设计

  爱莲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优秀教案6

  【设计简述】

  课前预习中,要求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课始,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在检查之列。

上海龙凤1314 shlf  然后分四个层次向前推进教学。

  一、朗读

  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还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尽情朗读,然后课堂发言。对于这篇课文读起来上口的原因,同学们体会到的有: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论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学生继续诵读课文,教师出示如下阅读思考题,要求根据思考题自己析读课文,并写下阅读笔记。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

  ③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综合同学们的阅读分析所得: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是莲,陪衬形象是菊和牡丹。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③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教师对课文的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①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评析〕

  《爱莲说》,百来字的`历久传诵不衰的佳作。

  但日常教学中常以串讲为主,结果诗味荡然无存。

  此教例以读为主,读、析、讲、背的手法综合运用。很有个性特点。教者明白,好诗好文,其优美意境、深挚感情,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教学诗文而不读,诗文哪里还有光彩。

  但此教例设计的秘诀还不在此。

  它的精采在于:有鲜明的但又不易让人发现的教学层次。请看:

  第一步:朗读——这是让学生反复品味、熟读成诵,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品味精粹的语音之美。

  第二步:析读——这是指点学生明确全文的主体形象是如何得到反复点染刻画的。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精妙的形象之美。

  第三步:讲读——向学生讲析作品的章法、情感、表现手法和意境。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领略文章隽永的意境之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第四步:巩固教学效果。

  音美→形美→意美,层层铺垫,顺利推进,水到渠成。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轻快。

爱莲说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朗读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知识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情感目标:

上海龙凤1314 shlf  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4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导入

  生展示关于荷的诗句

  二、作者简介

  生先谈,然后看大屏幕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词句闯关

  1.解释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为。

  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读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四、美点探寻

  (一)、聆听课文,享受文章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听读课文。(教师背诵课文,配乐。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荷之风韵)

上海龙凤1314 shlf  2、 小组合作,疏通词句

  (二)、 读通课文,感受语言美。

  1、教师介绍“说”这种文体。

  2、读文,感受语言形式的美。

  (三)、 读懂课文,领悟品格美【小组讨论完成】

上海龙凤1314 shlf  1、 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三种花,分别是什么?(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

  2、菊像隐居者一般,隐士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独善其身,不问世事,接近莲的特质“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洁身自爱)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唐朝以来,牡丹被称为富贵花,是财富、高贵的象征,就如人间帝王一样,被称为花中之王。那么牡丹代表一种什么追求呢?

  (追求名利富贵)

上海龙凤1314 shlf  4、 作者是怎样称呼莲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隐士是不一样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特质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小结:作者运用三个比喻,将三种花人格化了,带上了自己的喜好。可见,《爱莲说》是一篇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的文章,状物抒情,喻哲理于比喻之中,这就是“说”。

  (四)、 读懂作者,领悟思想美

  1、 在三种花中,作者很明显最喜爱莲。从哪句话可以直接看出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 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莲花有哪些特点?

  3、 作者喜爱莲、赞美莲,实质上是赞美君子的品格。你觉得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来说,庄重。结合作者一生的经历,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检讨,生在淤泥般的环境中想要不染是那么困难,生淤泥而不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来说,正直;亭亭净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来说,清高。

  五、难点质疑

  菊有什么特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结合你的积累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六、 读出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讨论:莲是花中君子。你如何理解君子的品格?今天我们还需要像莲一样的君子精神吗?

  七、 才华展示

  围绕“莲香四溢—莲文化魅力探寻”这一主题,查资料寻找莲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可用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画,文字,多媒体,歌曲,舞蹈,表演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八、师小结

爱莲说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

  (二)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

  字音字形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六)解读莲

  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

  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远益清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

上海龙凤1314 shlf  表里如一,正直无私

上海龙凤1314 shlf  美名远播,根基深厚

  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

  3、小结

上海龙凤1314 shlf  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君子如莲,洁身自好,正直进取却又廉洁自律,谦卑谨慎,美名远播。

上海龙凤1314 shlf  通过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作者既不愿意消极避世,孤高自诩,又不愿意趋炎附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要做一个洁身自好,积极进取,谦虚谨慎,表里如一,受人敬重的谦谦君子。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4、菊花、牡丹分别象征哪一类人?作者对他们怎样的态度?试着读一读。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拓展延伸象征意象的延伸

  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和傲骨的花种,虽然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绽放,表现了一种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无畏精神与乐观性格。

  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上海龙凤1314 shlf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春竹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子象征品德不俗、高风亮节、谦虚自持的人中君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菊,陶渊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黄巢赋予它饱经风霜替天行道的勇士风范“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李清照赋予它伤感的情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海龙凤1314 shlf  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陈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松历寒不衰,四季长青是傲骨峥嵘的勇士的象征。

爱莲说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上海龙凤1314 shlf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补出省略成分;

上海龙凤1314 shlf  (3)通畅,准确。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上海龙凤1314 shlf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决定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具体描述: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上海龙凤1314 shlf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持续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上海龙凤1314 shlf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爱莲说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陋室,即简陋的房子。“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词类活用

  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

  4.翻译课文。

上海龙凤1314 shlf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

  1.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2.仿写一篇铭。

  示例一: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纪录,论输赢。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

  三、板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陋室铭设喻引题山 水 陋室

  仙 龙 德馨

  陋室不陋环境幽静

  交往风雅

  情趣高雅

  古贤自喻 反问点题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第2课时《爱莲说》

  一、导入新课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熟悉文体

  1.了解作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明或叙述事物,也可以议论和抒发感情。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分类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难读的字和难解的`词句。

上海龙凤1314 shlf  2.读准下面的字音。

上海龙凤1314 shlf  颐(yí)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3.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这名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4.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1)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种植)

  (2)一词多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远香远益清(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远地)

  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

  香远益清(形容词,清幽)

  (3)词类活用

  ①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4)文言句式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省略句。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判断句。如: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也”表判断)

  目标导学三:理解内容,把握写法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上述可爱之处,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上海龙凤1314 shlf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4.师生共同朗读这一长句,要读出敬佩、赞美之情。

  5.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第二自然段对菊花、牡丹做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上海龙凤1314 shlf  6.君子是怎么样的人?作者将莲比作君子,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德的人。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

  7.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呢?

上海龙凤1314 shlf  明确:衬托。第一次衬托,表现作者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表现作者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8.“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明确: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9.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

上海龙凤1314 shlf  1.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2.将《陋室铭》与《爱莲说》自读一遍,比较两者的异同。

  明确:主题上,两文都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一文表达的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节操的志向,《陋室铭》一文流露的则是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立意上,两文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一文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一文则采用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用“不陋”来突出“德馨”。表达上,都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爱莲说》一文对“莲”进行人格化的描写,《陋室铭》一文则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的高雅风度,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三、板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shlf  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托物言志)

  可取之处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读的方法灵活多样,有范读、跟读、齐读、领读等,充分体现读的特色,并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问题的设计上,体现了小梯度。板书设计简要概括,对文章的重难点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不足之处没有检查、督促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因此部分学生完成得不够到位,影响了课堂教学进度。

爱莲说优秀教案11

  一、学习目标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透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

上海龙凤1314 shlf  “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上海龙凤1314 shlf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课题,创设氛围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二、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

  2、学生朗读,检测自读效果

  3、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1、分组自学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汇报自学状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3、检测练习

  1)、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蕃(多)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

上海龙凤1314 shlf  B、染(沾染)妖(美丽而不端重)亭亭净植(植物)

  C、焉(助词)鲜(新鲜)宜(就应)

  D、噫(叹词)亭亭(耸立的样貌)不蔓不枝(树枝)

上海龙凤1314 shlf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好处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花之隐逸者也

  B、水陆草木之花

上海龙凤1314 shlf  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

上海龙凤1314 shlf  D、马之千里者

  3)、翻译下列句子(略)

  四、品味赏析,把握主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完美的品质?(自由讨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品行端正

上海龙凤1314 shlf  味道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并配以出水荷花的图片)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3、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共有几处写到?

  ――共有三处提到,请学生朗读。

  A、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上海龙凤1314 shlf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予――莲――君子――同予者何人

  世人――牡丹――富贵者――宜乎众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①、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上海龙凤1314 shlf  ――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

上海龙凤1314 shlf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饮酒》

上海龙凤1314 shlf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打在屏幕上,配以陶渊明的画像)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②、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因为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个性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

上海龙凤1314 shlf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

  (打在屏幕上,配以牡丹的图片)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些诗文都描述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上海龙凤1314 shlf  ③、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可让学生联系周敦颐的生平事迹来分析)

  4、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透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五、归纳小结艺术特色

  a)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b)巧用衬托,突出主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六、再次齐读,加深理解。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七、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1、学生汇报收集的荷花名句,并略作评析。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上海龙凤1314 shlf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岭

上海龙凤1314 shlf  D、菡萏香销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

  2、李渔的《芙蕖》

  思考:作者是以什么为顺序来描述荷花的?

  ――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荷花从萌发、生长、开花、花谢及结蓬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的风姿。

  3、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思考: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同一生长时期的荷花的?

  ――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细描细绘的。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八、总结全文

  九、布置作业

  选取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爱莲说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上海龙凤1314 shlf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说”古文体。(重点)

  方法和过程

上海龙凤1314 shlf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重点)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是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难点。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去洛阳赏牡丹的人摩肩接踵。“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在《赏牡丹》中也这样说。可是,在宋代有个人偏偏不爱牡丹,他喜爱莲花!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走进《爱莲说》。

上海龙凤1314 shlf  板书:爱莲说 周敦颐

  二、朗读

  (一)范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上海龙凤1314 shlf  蕃( ) 濯 ( ) 亵( ) 玩

上海龙凤1314 shlf  淤( )泥 清涟( ) 噫 ( )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隐逸 ( ) 鲜()有闻 新鲜( )

  (二)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解和资料解决重点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的古今义等。

  1、重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上海龙凤1314 shlf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上海龙凤1314 shlf  2、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朋自远方来

上海龙凤1314 shlf  水陆草木之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爱

  友人惭,下车引之。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上海龙凤1314 shlf  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2)、香远益清

上海龙凤1314 shlf  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

  4、古今义

  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今义:植物

  宜乎众矣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三读课文,疏通文义。理解重点句子的翻译。

上海龙凤1314 shlf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上海龙凤1314 shlf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

上海龙凤1314 shlf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上海龙凤1314 shlf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三、概括分析课文

  (1)四读课文,了解文体和作者的基础上,思考问题。

  题目《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一事、一物、一种现象的见解或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作者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哲学家。人品高尚,胸怀洒落。任南康军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文章。

上海龙凤1314 shlf  1、本文文眼是什么? 爱

  2、小组讨论:文中人物爱莲、爱菊、爱牡丹的原因是什么? 莲、菊、牡丹分别象征哪些人?作者对这三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3、五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情。

  四、品味赏析课文

  1、本文重点是写莲花,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莲花的形象?这些方面和君子哪些品质相似?文章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shlf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上海龙凤1314 shlf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上海龙凤1314 shlf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

  写菊花牡丹的作用是衬托。

上海龙凤1314 shlf  2、本文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衬托。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厌恶和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正衬 反衬

上海龙凤1314 shlf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托物 言志

  五、拓展

  小练笔:

  仿照本文的表现手法,写一篇《爱草说》。

  六、作业

  背诵课文

【爱莲说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爱莲说》优秀教案(精选11篇)05-27

《爱莲说》教案02-12

教案《爱莲说》12-17

《爱莲说》教案09-30

爱莲说优秀作文10-08

爱莲说教案01-11

有关《爱莲说》教案01-26

《爱莲说》的教案设计10-08

《爱莲说》教案 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