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

时间:2024-04-19 16:25:56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1

上海龙凤1314 shlf  已经不记得是第几回在课本上看到先生之作了。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先生之所居,神州也。神州之地甚广,故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而先生家堂前院后都是菊,亦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就多闻先生爱菊之情切,甚于一提及先生就不得不想起他家东篱下一簇簇的芳华。大抵都是金黄的明灿的,像那些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多是不合先生品性的.,它们许太娇嫩,禁不住南山下的秋风,也就没能来陪伴先生,而成了皇家园苑的风景。爱菊如痴、视菊如命的先生倒在凄风冷雨中落了个洒脱。后人便说“秋丛绕舍似陶家”或是“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先生慕菊,菊亦慕先生否?

上海龙凤1314 shlf  先生自己也是说本性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又绝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又为何“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样的案牍劳形、污浊官场不正是束缚先生的樊笼吗?先生怎能不向往自由的世界呢?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得了什么,而是不想做的事没人能强迫你做。先生可谓是得了真自由,从此躬耕隐居,一代名士自风流!误入歧途算不幸,得以返归是万幸。一旦羁鸟回旧林、池鱼归故渊、先生归田园,愉悦之心得无异乎?自此“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十多亩薄田、八九间草屋不觉困苦,凡享受着榆柳成荫、桃李争妍、东篱从菊与君伴、袅袅烟缓缓飘升入那青青天、深深巷声声吠共赏轮夕阳圆、矮矮篱阵阵鸣飘出了桑树颠。多像世外桃源!就是世外桃源!

  原先被世俗的规矩羁着,伸展不开了拳脚。羁着、压着一腔愤懑、整整三十年!而今房前屋后无尘世杂务,简陋屋中清清闲闲。终于释了重负,了无矫饰的心摒弃繁华、清静淡然。

  先生性慕高洁、爱菊好酒。尘世纷杂半生、官场沉浮几载;已而复获自由,宅院树木、村落炊烟。似涓流之入真淳海、以淡墨绘天成田园。留诗126首,人私谥“靖节”,自郝“五柳”。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2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上海龙凤1314 shlf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态。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人来车往,喧哗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题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心远地自偏一句,以及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上海龙凤1314 shlf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道的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的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言。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也是隐居后生活的写照,现在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也是都希望过这种日子吗?

  饮酒诗————陶渊明

上海龙凤1314 shlf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古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3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每次读陶渊明这首诗,“草盛豆苗稀”,忍不住噗嗤一笑。一个真正的农民,怎么能忍心看着田里的野草比豆苗还要茂盛的?可是陶渊明站在田埂上,看看自己家地里疯长的野草,再看看邻居家长势旺盛的豆苗,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毕竟他并不是真正的农把子啊,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技术不如别人,却乐此不疲。这心态,值得我学习。

  这是一首真真正正劳作的诗,非久居田家而不可得,宁静、平和、充实的天趣使然。又虽累得半死也不忘说一句“但使愿无违”,可见其率性的`人生。

  他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宁静的乡村景致,更以其独特的幽默感,为这幅画增添了几分灵动和趣味。

  首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以一幅滑稽的场景拉开序幕。我们可以想象陶渊明在山坡下辛勤地种着豆子,却无奈地看着杂草如同热情的观众一样,将豆苗淹没。他的种植技巧似乎并不专业,但这份自嘲的幽默,却让这个场景变得亲切而有趣。

上海龙凤1314 shlf  接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更是将幽默推向高潮。陶渊明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从日出到月升的劳作场景,仿佛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农夫,但实际上,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他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农耕生活的深刻理解。他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展现了陶渊明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理想的执着。他不在乎衣物的污损,因为对他来说,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幽默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真实态度。

  总的来说,《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幽默风趣的一面的绝佳展现。他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幽默的笔触,将自己的田园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真实态度。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让人忍俊不禁,也让我对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更加敬佩和喜爱。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作文11-09

归园田居作文(精选4篇)12-14

归园田居其一电子教案09-01

归园田居其一讲课教案08-26

《归园田居》读后感01-12

野居,野居张籍,野居的意思,野居赏析 -诗词大全03-13

陶渊明作文07-21

陶渊明作文03-06

废居行,废居行张籍,废居行的意思,废居行赏析 -诗词大全03-13

读《南渡北归》有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