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shlf

三国的读后感

时间:2024-01-17 07:25:03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的读后感模板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的读后感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的读后感模板

三国的读后感模板1

上海龙凤1314 shlf  提到三国,大部分人都会想到《三国演义》里一个个大名鼎鼎的英雄:智慧过人的诸葛亮,英俊潇洒的周瑜,诡计多端的曹操这个暑假,爸爸向我推荐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一书,给我以茅塞顿开的感觉。

上海龙凤1314 shlf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的计谋;五虎上将的勇猛;桃园三兄弟的情义蜀国群英既然那么伟大,他们的王朝为何又是最早被灭亡的呢?《品三国》一书悄然为我解开了迷题。

上海龙凤1314 shlf  众所周知,蜀国的发展壮大离不开26岁就出山的天才军师诸葛亮。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唱空城计能量几乎可以与上天入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相提并论。《品三国》却一一指出了真相:借东风在气象学上是说不过去的,如果借过也是周瑜借的,跟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草船借箭也只是民间传说而已,主角不是诸葛亮。实际情况是孙权曾乘舟前往曹操大营叫骂,狠骂曹操奸诈,于是曹操下令放箭,孙权的船一边超重了,便下令让船调转方向。后人便有了草船借箭的神奇演义,从中反映的其实是孙权的智勇双全,难怪曹操都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三国演义》小说讲述的故事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怀疑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等着我们去钻研。

  除了为我揭开蜀国为何最先灭亡这个谜题,《品三国》还让我明白许多原本不太关注的历史:曹操是怎样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隆中对》有哪几个版本?关羽究竟是怎么死的?拥有百万兵力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为什么不敌区区几万兵力的曹操一个个答案渐渐浮出水面,让我加深对三国的了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群英令人尊敬,三国秘密无穷无尽。我愿意一次次走进这奇妙的时代,倾听最真实的声音。

三国的读后感模板2

上海龙凤1314 shlf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九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上海龙凤1314 shlf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三国,简单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国的一员,意气风发的称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场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发现小时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许是从最简单的对三国的喜爱产生的。越是喜爱,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实。《三国演义》毕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学的方法来描写那段历史。然而文学形象毕竟替代不了真实的那段历史。之后就开始阅读《三国志》,想到作者能够以史学家的身份将历史与感情融合在一本史书真的很不简单。当我仍然在三国的历史琢磨的时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国》,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是他们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与失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通过三国里面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还是政治上的.胜利与失败,总归是领导者做人的成败。胜败岂无凭?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剑影,惯看秋月春风。多少英雄豪杰,繁华盛衰,都已经随滚滚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谈中。学习三国,学习历史,让它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锻炼磨练自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国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1

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04-26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读后感04-25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04-25

三国读后感04-25

《三国》读后感11-07

三国读后感04-29

《三国》读后感04-29

《三国》读后感07-15

《幽默三国》读后感03-12